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汉朝历史上的中朝是什么时候?何为中朝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7
转发:0
评论:0
揭秘:汉朝历史上的中朝是什么时候?何为中朝,汉武帝时,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

  汉武帝时,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汉朝时期的中朝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中朝?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

  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方式变化。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著,位高权重,在朝廷政事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亲政后欲,遂采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权力,逐渐将其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汉武帝着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给事中一类的头衔,给他们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并放手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从而培植出一批立足于宫中、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的内廷官员。

  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件事无疑关系重大,它不仅表明已把丞相放在政治核心之外,同时也表明内外朝之分已经形成。汉武帝时期是中朝的孕育形成阶段,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才正式宣告了中朝的诞生,到东汉时以尚书台为首的中朝权力空前膨胀,最终形成了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

  汉武帝为什么要把职掌朝政的实权,由外朝的丞相转移给内朝的尚书呢?

  主要因为:

  1、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

  2、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

  3、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朝时期的中朝是什么?
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也不断方式变化。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著,位高权重,在朝廷政事的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亲政后欲,遂采取措施大力削弱丞相权力,逐渐将其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汉武帝着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给事中一类的头衔,给他们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并放手让他们参与处理朝政,从而培植出一批立足于宫中、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的内廷官员。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
· 中朝池氏源出及分布图
池姓在中华姓氏中排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华姓氏共3000多个。中科院公布,池姓排序为211位。(站长注:据200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做的抽样统计,池氏排名210位;据2008年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查询,池姓人口34万人,排名第232位)池氏在韩国、朝鲜排序第48位:池氏的祖籍是韩国忠州池氏。此外,有丹阳池氏、光州池氏,都是忠州池氏的分支。今天基本上统一为忠州池氏。池氏的始祖是来自中国的池镜。他于高丽第四代王光宗十一年(公元960年)作为太学士来到高丽,其后定居于高丽,官至金字光禄大夫。其后第五代孙池宗海任门下侍郎平藏史(平章事)。其子孙以忠州为本籍。池氏在高丽时代,在政界出现不少人物。其中池龙水(池龙寿)、池大然(池[)、池勇奇(池テ)等历史人物有名。近代人物中,池石英(池锡永,号松村)突出。他是第一个在朝鲜普及牛痘法的医学家。――以上摘自《朝鲜民族的姓氏和根》1993年,延边...
· 《燕行录》:中朝戏剧文化的历史长卷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朝鲜仁祖二十二年),清廷定都北京。自此,直至19世纪末,朝鲜的燕行使团不断来到中国,使团官员和其他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同清王朝不同阶层人士进行接触,并将其见闻,撰写成文,或报告朝廷,或著录成书,公开出版。在多达数百种的〈燕行录〉著作中,秉笔直书,内容全面,著录完整,史料重要等方面是其主要特点。源于此,〈燕行录〉中有关中朝戏剧文化交流和比较的纪录应引起我们进一步重视和深入研究。如果上溯至1636年,延至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朝鲜高宗三十年),朝鲜的燕行使团合计为492次,而在此时期内,留存至今的〈燕行录〉多达294部(种),也就是说,当年的燕行使者平均1。67次来华后,便有一部〈燕行录〉问世!其时间之长、数量之大、卷数之多、内容之丰、持续之久均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史所罕见。本文拟从其中一部的比较研究谈起。一、山棚戏、唱剧与昆曲、皮黄有清一代,历届朝鲜使团在进入中国境...
· 商朝政治: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
官制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
· 关于裴楷的故事“中朝名士”裴楷生平事迹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国掾。为定科郎时,与贾充等共同制定《晋律》。历任吏部郎、散骑常侍、侍中等职,他虽与外戚杨骏结亲,但素来轻视杨骏,在杨骏执政后,他以闲职避祸。杨骏被杀后,裴楷被牵连收押,经侍中傅祗救护得以免祸。经太保卫瓘及汝南王司马亮推荐,受封临海侯,再迁北军中候,因畏惧楚王司马玮而不敢上任。他担忧时局混乱,便请求外出,但还未上任,又遭遇司马玮矫诏杀卫瓘等人,裴楷单车奔往岳父王浑家,一夜之间迁徙八次才获免。司马玮伏诛后,任中书令,加侍中,与张华、王戎等共掌机要。裴楷晚年因病请求逊位,尚未获准,便于元康元年(291年)逝世,年五十五,谥号“元”。袁宏在《名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