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读古代的耕耤礼:皇帝以身作则规劝百姓耕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2
转发:0
评论:0
解读古代的耕耤礼:皇帝以身作则规劝百姓耕种,一般认为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事情,但是在我国传统社会,皇帝也耕田,皇后也采桑。这

  一般认为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事情,但是在我国传统社会,皇帝也耕田,皇后也采桑。这当然与我国历来以农立国,强调“农为邦本”有关。

  根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到正月(孟春之月)就要选择一个吉日,天子亲自载着耒耜等农具,带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到专门为自己开辟出来的一块土地(即耤田)上去耕种;而到了三月(季春之月),王后就要率领嫔妃命妇带着农具亲自去桑田采叶喂蚕。这就是耕耤礼和亲蚕礼。这种仪式在我国历代沿传,到明清时期,相关规制更为完善。今天的北京,还保存着明清时期举行耕耤礼和亲蚕礼的仪式建筑,这就是位于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内的先农坛和位于北海公园内的先蚕坛。

  耕耤礼是一套十分复杂的仪式过程。以清代为例,耕耤礼通常在农历二月或三月的吉亥日举行。提前一个月相关机构就开始准备,确定从祀从耕人员,并请皇帝先到西苑丰泽园去演耕。耕耤前一天,皇帝要到紫禁城中和殿阅视谷种和农具,而后,这些谷种和农具就会盛放于龙亭中抬至先农坛,放到规定的地方。耕耤当天早晨,皇帝身穿祭服,乘坐龙辇,在法驾卤簿的导引下,与陪祭文武官员同到先农坛,祭拜过先农神,更换服装后,就到耤田上行躬耕礼。一时鼓乐齐鸣,禾词歌起,两名耆老牵黄牛,两个农夫扶着犁,皇帝左手执耒,右手执鞭,行三推三返之礼。之后,从耕的三公九卿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和九推九返礼,最后由顺天府尹与大兴、宛平县令率农夫完成耤田的全部耕作,种下稻、黍、谷、麦、豆等五谷杂粮。这些庄稼的收成,要在将来重要的祭祀仪式上使用。

  亲蚕礼的仪式同样复杂。根据清乾隆朝的规定,行亲蚕礼要先祭祀先蚕神。祭先蚕于农历三月份择吉举行,皇后和陪祀人员提前两天就进行,届时穿朝服到先蚕坛,祭先蚕神西陵氏,行六肃、三跪、三拜之礼。如果当时蚕已出生,次日就行躬桑礼,如蚕未出生,则等蚕生数日后再举行。躬桑前,要确定从蚕采桑的人选,整治桑田,准备钩筐。皇后要用金钩,妃嫔银钩,均用黄筐;其他人则用铁钩朱筐。躬桑当天,皇后右手持钩、左手持筐,率先采桑叶,其他人接着采,采时还要唱采桑歌。蚕妇将采下的桑叶切碎了喂给蚕吃。蚕结茧以后,由蚕妇选出好的献给皇后,皇后再献给皇帝、皇太后。之后再择一个吉日,皇后与从桑人员到织室亲自缫丝若干,染成朱绿玄黄等颜色,以供绣制祭服使用。可见,亲蚕礼持续了从养蚕到织成布料的整体过程。

  由皇帝参与的耕耤礼和皇后参与的亲蚕礼,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缩影。它们以年度为周期连续举办,既表达了重农尊祖、报本反始的感恩情怀和重农固本的思想,也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提供了一个时机,他们得以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身体力行鼓励天下百姓勤于耕织,从而起到劝课农桑的实际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写耕种的诗词关于耕种的古诗
写耕种的诗词关于耕种的古诗《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有哪些描写农民耕种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弄田播种近臣从,不比亲耕典秩宗.布谷有声春已暮,看花无兴草全茸.劳躬漫谓勤民亟,愁意多缘望雨浓.丰泽籍田将御苑,年年端是重三农.关于耕作的诗句《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陶者》——梅...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女儿国:丈夫主要是管理田地耕种
由于《西游记》成为家喻户晓的著作,伴随着这部名著的火热,女儿国也跟着成了孩子和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几人经过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没有看到男人,女人们依靠喝一种水来繁衍后代。猪八戒还因为贪喝,结果闹出了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在这里,最高统治者是女性,一切的事情也都是由女性来操持,作者吴承恩用自己细腻的笔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女人当家做主、治理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的神秘国度。网络配图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所以后人常常猜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女儿国,这样的一个国家究竟存在着多少让世人难以知晓的故事。历史追踪在历史上,唐玄奘曾经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一书,在这部书中,唐玄奘记述了一个“大雪山中”的“东女国”,并说在这个国家“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夷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
· 古代公刘牛耕
《史记・周本记》:公刘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取材用,使行者有资、居者有储,民赖其庆。公刘不仅能采矿锻铁,制造农具,而且能驯牛,完善牛耕,发展农业,在贫瘠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取得了农业的丰收,成为牛耕第一人。牛耕以前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
· 李袭誉躬耕亲织、勤奋读书,以身作则教育儿子
李袭誉,字茂实,祖籍陇西,后五世祖迁居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县),遂为安康人。其兄李袭志,初为隋朝官吏,入唐后,官至上柱国(官职名)。又任桂州都督,先后在桂州二十八年,政令清省,政绩显著,是隋末唐初的有名人物。李袭誉由隋入唐后,唐高祖任他为太府少卿。后李袭誉又升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道巡察大使。扬州当时风气喜好从商,不事农桑。李袭誉在扬州任上,积极引导务农种桑。他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农田八百多顷。百姓获益甚多。李袭誉自小就很聪明,识见过人,史书上说他通敏有识度。他性格严整,为官以威肃闻名。而又不敛财物,清廉自守,凡所获得的俸禄,均散给族人、亲友中之贫困者。俸禄多则多给,少则少给。剩下的钱,因他于生活一无嗜好,唯以读书著述为乐,便都用来写印书籍。待他从扬州任上回乡家居时,别的财物没有什么,经史子集却装了满满几车子。卸任回家后,李袭誉家中没有什么财物,他安慰儿子们说:我在京城近郊,有朝廷所赐田地...
· 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成语意思】: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用法分析】:以身作则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成语来源】: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yǐshēnzuòzé【英语翻译】:setanexamplewithone’sownconduct【成语声母】:YSZZ【成语分辨】:以身作则和“身先士卒”;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但“身先士卒”偏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做;走在群众的前面”;“以身作则”仅指自己做出榜样。【以身作则的近义词】:言传身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反义词】:以身试法【成语故事】: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处处以身作则,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