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把这个柔弱的女子带上?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9
转发:0
评论:0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把这个柔弱的女子带上?,导语: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

  导语: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 ,河南洛阳,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

  玄武门背后的身影

  无论是善待妃嫔、以德服人、制定规则、抑退外戚,还是识人卓越之才,都说明了她那刻骨的清醒和理性。如果到此为止,她也就只是历史上一般的贤妃而非长孙皇后。

  玄武门之变,版本很多,不管哪个版本,新旧唐书都记载了其间她所起的作用,“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更为夸张的是:“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以存内助。”

  这位平时行动必遵循礼法的贤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她如果真的“贤”,信仰那些君臣规则,按照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礼法,这位贤妻会劝诫当时的秦王不要这么做;她如果真的“好”,按照她平时“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的孝顺,按照平日她对姐妹们“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的仁慈,这位好儿媳、好姐姐、好主子怎么会去劝勉自己丈夫做如此凶恶残忍之事?

  事后还建议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孙戮杀殆尽?如果她真的是遵守秩序,仅仅清醒理性以图自保,怎么会“尽力弥缝,以存内助”,能“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有人推测,那是她对秦王万般深情,秦王也于千万凶险里同生共死,仿佛情深意重无若此夫妻。这是低估了李世民,更加低估了我们的长孙皇后。

  长孙死的时候,李世民是这么哭的:“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一个男人居然用“良佐”这样的政治术语评价自己的老婆?

  李世民病重,长孙带着毒药,宣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为什么她申明自己不会学吕后?她怕李世民想什么?

  每次议论政事,“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这个男人英雄盖世,也算贤明君主,为什么要向一个妇人征求国家大事的建议?

  只能说明一点,多年以来,他们就是政治伙伴,而整个玄武门之变,长孙决非勉励将士那么简单,整场阴谋政变的前后,都闪动着她的身影。(原文来自知野史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把这个女子带上?
导语: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网络配图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点击看大图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玄武门背后的身影无论是善待妃嫔、以德服人、制定规则、抑退外戚,还是识人卓越之才,都说明了她那刻骨的清醒和理性。如果到此为止,她也就只是历史上一般的贤妃而非长孙皇后。玄武门之变,版本很多,不管哪个...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太宗文皇帝,是李渊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因济世安民之意而取,出生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生于武功。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于玄武门弑兄杀弟,最后登上大宝。他在位二十三年,对少数民族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攻打,高丽等,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大唐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的又一个鼎盛王朝,而这一切的开始则都要本文主题玄武门之变谈起。这时还是唐公的李渊,隋朝的官制是,官员外任不得带家属,所以带领家属的的重任就交给了大世子李建成。而起兵大任,就是李渊和李世民,李元吉为主角了。在起兵反隋时虽然李渊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未曾说出,所以李世民就第一个说出了李渊心中的想法,这算是一件功劳啊。在南征北战,攻打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人自然也是李世民参与,为大唐立功,李建成可以说没什么建国突出的大功,因此常年掌兵的秦王李世民,自然功劳大,所以李建成因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李世民立为秦王。这下矛盾就出来了,李建成立为太子秦王心中当然不服。...
·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李渊称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爱好酒色,这些都使得他当皇帝后无法有更大的作为。原隋朝晋阳宫副监裴寂,在晋阳时就与李渊是酒肉朋友。他私送宫女给李渊,又常与李渊昼夜赌博饮酒,荒淫无度。晋阳起兵时,裴寂又送五百宫女给李渊,让他带着行军。李渊称帝后,认为裴寂功劳最大,授其高官厚禄,引为亲信。原晋阳令刘文静,和李世民一起策动起兵,南征北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刘文静对自己位在裴寂之下,甚感不平,遂与裴寂发生矛盾。公元619年的一天,刘文静酒后口出怨言,裴寂等乘机陷害,说刘文静欲反朝廷,李渊竟听信其言,杀死刘文静。李渊赏罚不明,加深了臣子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李渊统治后期,广纳妃嫔,安于后宫享乐。在有的妃子挑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还要把李元吉灭门?
众所周知,《旧唐书》记“玄武门之变”,甚多隐讳。但到底隐讳了哪些事实,却不明究竟。历朝历代皇位斗争都是最激烈、最残酷的,特别是在嫡长子或者皇太子实力不济之时。唐太宗李世民排行第二,恰好也有这么一个大哥,是其皇位的最强竞争者。而其父亲唐高祖李渊呢,又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一直认为嫡长子应该继承自己的位置。看过两唐书高祖本纪的人,都会认为唐高祖李渊似乎完全没有开国创业君主的“雄才大略”,觉得他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他能得天下,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李唐一统天下,大半是其次子李世民的功劳。其实不然,如前所述,从《创业注》所记来看,从晋阳起兵到入据关中,李渊都是总揽全局的领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君主,从他屈己求可汗之援,卑辞答李密之书等诸端表现不难看出他的见识气度绝非常人可比,史臣评价他“决神机而速若疾雷,驱豪杰而从如偃草”可以说是很恰当的。如果我们仔细检阅所谓高祖李渊平庸无能诸事的记载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最强武将为何没有参战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麾下十员骁将,在玄武门设伏,杀兄、屠弟,夺取了太子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网络配图影视剧照:秦琼仔细阅读唐代的历史,在《新唐书》中对于玄武门事变的描述似乎被作者有意识的支离,我们很难从哪一个人的传记,或帝王本纪中去通透了解事件的全貌。与之相关的很多事件与细节都被散布于不同的人物传记当中,如果不通读全书,似乎很难将整个事件梳理得清清楚楚。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对于这样的一个重大事件,作者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去记载,似乎在有意无意之掩饰着什么,似乎只是想告诉人们有那么一件事而已,至于其他就不要太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