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游也疯狂”山川文社说西游第二季第17期”
《西游记》这部小说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就算没有读过原著,起码也看过不止一遍的影视剧作品,甚至直到现在也有很多的电影在以这部小说为基础构建剧本,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关于这部小说,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作者就是吴承恩,但事实上这只是五四之后才发生的改变,而在此前的几百年间,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小说是由全真教的丘处机所著。
事实上,《西游记》并非是特例,很多文学名著现在看来的原作者,或许根本与其作品不沾半点关系,历史中的种种意外情况都会导致包括原作者在内的众多小说原著信息发生改变或是误传。就比如说《论语》,尽管基本上都是孔子说的话,但这部书却并非由他所著,他更像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枪手,虽然是他的智慧结晶,但原著权可是牢牢掌握在人家手里的。不过,倘若有一天课本里不再向学生们说明这一点,那么大家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这部书的原作者按在孔子的头上,至此就出现了根本性的偏差。
历史上具有这种特征的小说不胜枚举,或许追溯回去会让现在的很多学者大吃一惊,比如说现在公认是张三写了本小说,但后来经过事实上最后人们才发现作者居然是李四,如此那些通过张三的生平来揣摩小说内容的学者,他们等于是在做无用功。
《西游记》就是一部作者存在争议的小说,究其缘由应该是这部书的内容过于敏感,而受到了统治者的封杀,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没有哪个君主在看过车迟国那段故事后还能依然淡定的。就算原作者无惧与统治者的手段,但是因为长期的封杀,其很多详细元素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消磨殆尽了,所以最后当这部小说再度出世的时候,人们对于此书已经所知甚少,因此只能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
起码在五四之前,人们的比对结果就是这部小说的原作者乃是丘处机,在笔者看来,尽管不能百分之百认为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但是如果说是丘真人所写那简直是在扯淡。当然,凡事不会空穴来风,这种观点并非纯是笑言,之所以有人坚持这种观点也是有迹可循的,原因也是有的,笔者在这里列举一二,仅当笑言。
首先,这部小说是出自真人事例,经过后人的整理和编辑,故事的内容才逐渐丰满精彩起来,后期经历了话本、戏剧的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修饰和完善,等到最后成书的时候,它实际上是汇聚了很多智慧的结晶。虽然这不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准备阶段,直到最后成书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实际上从这部书最后的展示效果来看,能将这部小说写成这般境界的作者,一定精通佛道两教,甚至对于儒学也应该有很深的研究。
其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游记》,实际上并非一部简单的小说,其中还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道家丹经。这部小说成书于明代,当时修丹之术盛行,作者顺应当时的社会潮流而将一部小说写成了专业的经书,而且只有造诣极深者才能够悟得通。笔者之所以现在能够跟大家看侃侃而谈,实际上也是参阅了数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才总结出来的,说白了只是拾人牙慧而已,把一些大家搜集不到的冷门知识展示出来。
通过阅读小说的正文,当然这里所指的是小说原文,我们就能够从中发现很多的道家专用词汇,例如五行、修丹等等。这部书中,最初的孙猴子就像是一块璞玉,二师兄则代表了欲望,沙僧看似无辜却,成为了人们最难摆脱的业障,白龙马则是成道之气,唐僧看似最为柔弱,但却是这一行人中境界最高的,他既是人们无法摆脱的肉身,又是孙猴子需要奋斗的方向。
孙猴子是璞玉,在炼丹之道中可以看做是人们的心,在未经修饰、不谙世事的时候,这颗心是无拘无束、活蹦乱跳的,直到后来惹下一系列麻烦,受到惩罚和磨练,最后终于得道成佛。只有克服了自身的欲望(八戒),了解了自己惹下的业障(沙僧),才能够凭借自己凝聚出的气(白龙马),突破肉身的桎梏(唐僧),超脱成佛。
有了这一系列的铺垫,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原作者的生活环境,丘处机显然非常符合这个标准,所以才会被误传为这部小说的原作者,不过只是看似有根有据,但实则都太过牵强,完全站不住脚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