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6
转发:0
评论:0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西游也疯狂”山川文社说西游第二季第17期”《西游记》这部小说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

“西游也疯狂”山川文社说西游第二季第17期”

《西游记》这部小说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就算没有读过原著,起码也看过不止一遍的影视剧作品,甚至直到现在也有很多的电影在以这部小说为基础构建剧本,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关于这部小说,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作者就是吴承恩,但事实上这只是五四之后才发生的改变,而在此前的几百年间,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小说是由全真教的丘处机所著。

事实上,《西游记》并非是特例,很多文学名著现在看来的原作者,或许根本与其作品不沾半点关系,历史中的种种意外情况都会导致包括原作者在内的众多小说原著信息发生改变或是误传。就比如说《论语》,尽管基本上都是孔子说的话,但这部书却并非由他所著,他更像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枪手,虽然是他的智慧结晶,但原著权可是牢牢掌握在人家手里的。不过,倘若有一天课本里不再向学生们说明这一点,那么大家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这部书的原作者按在孔子的头上,至此就出现了根本性的偏差。

历史上具有这种特征的小说不胜枚举,或许追溯回去会让现在的很多学者大吃一惊,比如说现在公认是张三写了本小说,但后来经过事实上最后人们才发现作者居然是李四,如此那些通过张三的生平来揣摩小说内容的学者,他们等于是在做无用功。

《西游记》就是一部作者存在争议的小说,究其缘由应该是这部书的内容过于敏感,而受到了统治者的封杀,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没有哪个君主在看过车迟国那段故事后还能依然淡定的。就算原作者无惧与统治者的手段,但是因为长期的封杀,其很多详细元素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消磨殆尽了,所以最后当这部小说再度出世的时候,人们对于此书已经所知甚少,因此只能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

起码在五四之前,人们的比对结果就是这部小说的原作者乃是丘处机,在笔者看来,尽管不能百分之百认为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但是如果说是丘真人所写那简直是在扯淡。当然,凡事不会空穴来风,这种观点并非纯是笑言,之所以有人坚持这种观点也是有迹可循的,原因也是有的,笔者在这里列举一二,仅当笑言。

首先,这部小说是出自真人事例,经过后人的整理和编辑,故事的内容才逐渐丰满精彩起来,后期经历了话本、戏剧的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修饰和完善,等到最后成书的时候,它实际上是汇聚了很多智慧的结晶。虽然这不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准备阶段,直到最后成书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实际上从这部书最后的展示效果来看,能将这部小说写成这般境界的作者,一定精通佛道两教,甚至对于儒学也应该有很深的研究。

其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游记》,实际上并非一部简单的小说,其中还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道家丹经。这部小说成书于明代,当时修丹之术盛行,作者顺应当时的社会潮流而将一部小说写成了专业的经书,而且只有造诣极深者才能够悟得通。笔者之所以现在能够跟大家看侃侃而谈,实际上也是参阅了数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才总结出来的,说白了只是拾人牙慧而已,把一些大家搜集不到的冷门知识展示出来。

通过阅读小说的正文,当然这里所指的是小说原文,我们就能够从中发现很多的道家专用词汇,例如五行、修丹等等。这部书中,最初的孙猴子就像是一块璞玉,二师兄则代表了欲望,沙僧看似无辜却,成为了人们最难摆脱的业障,白龙马则是成道之气,唐僧看似最为柔弱,但却是这一行人中境界最高的,他既是人们无法摆脱的肉身,又是孙猴子需要奋斗的方向。

孙猴子是璞玉,在炼丹之道中可以看做是人们的心,在未经修饰、不谙世事的时候,这颗心是无拘无束、活蹦乱跳的,直到后来惹下一系列麻烦,受到惩罚和磨练,最后终于得道成佛。只有克服了自身的欲望(八戒),了解了自己惹下的业障(沙僧),才能够凭借自己凝聚出的气(白龙马),突破肉身的桎梏(唐僧),超脱成佛。

有了这一系列的铺垫,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原作者的生活环境,丘处机显然非常符合这个标准,所以才会被误传为这部小说的原作者,不过只是看似有根有据,但实则都太过牵强,完全站不住脚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不是吴承恩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小说中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它的魅力迷倒了一批又一批人,被后人尊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伴随着80年代的电视剧《西游记》火爆荧屏,那首“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和那大闹天宫、敢爱敢恨的孙悟空形象永远扎根在了人们的心中,这位石头里蹦出来的野猴子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主角。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根据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为蓝本,三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大唐西域记》。在唐朝,三藏确实被罩上了神僧光环,大家可能很好奇,这个西游的故事从何时起多了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且这个孙悟空一跃成为了主角,变成了《西游记》的招牌。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根据师傅的游历记录整理又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但此书与玄奘写实的风格不同,作为弟子,为了弘扬师傅的业绩,他们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如狮子王劫女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迦湿罗国“灭坏佛法...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吴承恩简介
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简介——吴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吴承恩生于一个由下级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得到李春芳的帮助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
· 解密:《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枞阳人还是山阳人?
百回本《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奇书”之一。当代版的《西游记》,均署名“吴承恩”。但明刊本、清刊本的《西游记》,或署“朱鼎臣撰”,或署“邱处机”著,甚至连著者姓名全无,只写校阅人“华阳洞天主人”,或评点人如“李贽”等,没有一部署名“吴承恩”著。最早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当推清代古文字和考古学家吴玉搢,其《山阳志遗》卷四载:“天启旧志列先生(吴承恩)为近代文苑之首……《西游记》为先生著。”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西游记〉考证》等,肯定了《西游记》作者的吴承恩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但明代的吴承恩有两个:枞阳吴承恩,山阳吴承恩。两个吴承恩,生活年代相近,且都是贡生,都做过县官,当然也都是文人,故《西游记》作者又出现“山阳说”与“枞阳说”。其一,山阳吴承恩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南直隶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
· 吴承恩简介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平
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编《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吴承恩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他有后代吗?他是易经大师?
说到四大名著,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西游记》了!这适合全年龄人阅读的经典著作,可谓经久不衰。只要是和这部小说挂钩的影视剧,拍的好,会让众人开口称赞,就算拍的不好,吐槽之处遍地都是,也能引起大家新一轮的讨论话题。总之和《西游记》挂钩的,总是伴随着热门、hot等字眼。这部小说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它的光辉不仅只在我国流传,《西游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曾经评价《西游记》为“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也说它:“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可谓经久不衰,声名远播。它虽然没有《红楼梦》那样,衍生出一个火热的研究学派,也不像《三国演义》那样,有理有据,贴近史实,更不像《水浒传》那样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义气冲天。但它用它的神化、奇异、玄幻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