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朝开国功臣张良为何能够功成身退?不求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0
转发:0
评论:0
汉朝开国功臣张良为何能够功成身退?不求功,古代的那些谋士,毕生的追求就是择明主而辅之,然后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比

古代的那些谋士,毕生的追求就是择明主而辅之,然后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比如姜子牙选择了周文王,诸葛亮选择了刘备,刘伯温选择了朱元璋。

但位列“汉初三杰”的张良,却是谋士中的例外。

与其他谋士不同的是,张良在功成名就后,居然不愿做官,而是急流勇退,离开刘邦,做起了隐士。要知道,这是很难的。大家艰苦奋斗,九死一生,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享受胜利的果实吗?可在这时候,张良却主动放弃了,重新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试问,古今中外有几人可以做到?

对于张良的选择,历史上给出的解释是:张良有大智慧,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因此退以保身。(至于什么黄石公的传说,当然只是个托词)

不能说这个理由是错的,但我觉得至少是不全面的。我认为,张良之所以功成身退,主要是因为他的人生目标已经实现了。

那么,张良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这要从张良的出身开始说起。

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张良是个典型的“官三代”,而且是最高级别的那种。张良的爷爷、父亲都是韩国的宰相。如果不出意外,张良也极有可能子承父业。可是,到了张良的时代,天下已经变了。秦国一家独大,以虎狼之势,吞并了其他六国。

张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热爱的韩国被灭,那种痛苦肯定是巨大的。一来,作为韩国的贵族阶层,也就是既得利益阶层,他对这个国家的感情是深厚的,所谓“世受皇恩”,说得就是张良这种人;二来,张良的人生之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斩断了。他再也无法朝着宰相的方向努力了,因为作为一个亡国之民,他只能做一个普通人了。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张良看来,正是秦始皇,以及秦国。

所以,张良在历史上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收买了一个大力士,去刺杀秦始皇。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博浪沙那个地方时,大力士出手行刺,可惜没能成功。张良侥幸逃脱。

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张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人生低谷。大概,他觉得此生复仇无望了。可没想到,秦始皇死后没多久,天下顿时风起云涌,在陈胜、吴广两位大哥的引领下,大家都开始从事一种叫做“造反”的工作。

张良再次看到了希望。万幸,他遇到了刘邦,然后开始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灭了秦朝,建立了大汉朝。

综上所述,自从韩国被灭后,张良的人生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韩国复仇——而不是像别的谋士那样,是为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

怎么复仇呢?杀死秦始皇,或者灭掉秦朝。最终,他在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完成了灭秦的大业,算是比较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既然目标已经实现,那当然可以功成身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良:不求功名利禄,超脱世俗
张良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常为刘邦屡出奇谋,因此为刘邦所倚重。刘邦登基坐了皇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乘着酒兴,慷慨陈词:“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o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说这番话既是褒奖三人,也暗含着自己的担心,必定三人都功高震主,张良听出了刘邦的话外之音。所以,当刘邦分封给张良齐地三万户作封邑时,张良坚决不受。刘邦见张良真的不接受齐地封邑,也不好说什么,按照张良意愿,封他为留侯。张良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同为谋士的陈平也感到很不理解,他问张良:”先生辅佐我皇劳苦功高,功名利禄受之无愧,为何拒绝呢?张良笑而不答。陈平见张良不说话,就半认真半开玩笑的问道:“先生身怀神鬼莫测之才,莫非有别的筹划?”张良立刻严肃地...
· 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功成身退功成身退的意思功成身退是什么意思功成身退什么意思功成身退的近义词功成身退的反义词功成身退的拼音【成语意思】: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用法分析】:功成身退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成语来源】:先秦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ōngchéngshēntuì【英语翻译】:retireafterhavingmadeone’smark【成语声母】:GCST【功成身退的近义词】:功遂身退【近似成语】:退有后言: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退食从容: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退让贤路: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
·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结局如何功成身退
张良结局张良结局可以用不悲不喜来形容,张良在朝廷做官时帮助刘邦成功登上皇位,之后张良就不再朝廷上出现了,可以说他在刘邦成功后就自动隐退了。如果他不隐退的话一定会受到刘邦的奖赏,地位以及生活水平都会有所提高,然而张良却聪明的隐退了。这样的结局看似有点不好,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幸亏张良隐退了,否则他很可能会走上韩信等人的道路。而且张良也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也没有以前好了,另外他推翻秦朝的心愿也完成了,再待在朝廷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张良便决定隐居在山林中生活,最后他选择在湖南的张家界隐居,这里风景十分优美,可以让他过上惬意舒适的晚年生活。所以综合来看,张良结局是不悲不喜的,他虽然没有获得荣华富贵,可好歹保住了性命,过上了很惬意的隐居生活。张良结局表面上看是他离开了朝廷生活,可是实际上却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生活,因为刘邦只要遇到大点的问题都会前来请教张良,张良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刘邦出谋划策,所...
· 揭秘:张良功成身退离开汉庭后是去隐世了吗?
在汉朝的开国元勋中,张良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论功,他稳居前三甲;论才,他是千古难遇的奇才;论资,他是刘邦最敬重的帝者师……但他更让人敬重的,是功成之后却飘然隐退,跟着赤松子求仙学道去了。那么,张良究竟为什么要功成身退?难道真的是视功名如粪土?真的要成为仙人吗?恐怕这些都不是。张良是韩国人,祖先“五世相韩”,韩国对于张良可谓恩深似海,滴水之恩涌泉报答,海水之恩如何感恩?秦灭韩国后,张良为复国一直不懈努力:雇人行刺秦始皇,起义后和韩王成一起领队伍夺取原来韩国的地盘,秦灭后只身回到韩国,直到韩王死了才绝望跟着刘邦。张良的这些前世今生,刘邦都一清二楚。但是,汉初论功行赏时,刘邦没有将韩国故土封给张良,而是将他封到韩信的齐国。刘邦是什么用意呢?除了担心张老师美梦成真,还要“以张制韩”、“以韩制张”。因为刘邦不仅对韩信不放心,对张良也信不过。张良对此心明如镜,张良觉得回绝有些碍于情面不妥,就说:我们在...
· 食不求甘
【成语】食不求甘【成语】食不求甘【拼音】shíbùqiúgān【解释】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俭朴。【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