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原本是消耗秦国的郑国渠 为何加快秦始皇统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1
转发:0
评论:0
原本是消耗秦国的郑国渠为何加快秦始皇统一?,自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后,不仅赵国实力大减,整个东方六国也再难抗衡强盛的秦国。约

自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后,不仅赵国实力大减,整个东方六国也再难抗衡强盛的秦国。约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成为秦国的国君。与此同时,考虑到秦国要进行统一战争的话,弱小并且靠近秦国的韩国,必然成为嬴政第一道下酒菜。为此,韩桓惠王可是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在此背景下,韩桓惠王就开会听取手下的建议。在一番头脑风暴后,有谋臣献出一计:秦王嬴政喜欢兴建工程,我们韩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削弱秦国。也即煽动秦王大兴土木,促使其没有兵力向东侵犯韩国。这韩桓惠王一听,此计可行啊。于是,韩国的水工郑国可谓临危受命,被指派到秦国去实施“疲秦之计”。

郑国这个人见到秦王嬴政后,将修渠灌溉的有利之处吹上了天,反正只要秦国开渠引泾水的话,那么整个关中平原的农田都能得到极大的滋润。在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秦王嬴政不仅同意了开凿水渠的方案,而且指派郑国去关中领导这项水利工程。在测量和结合地形特征后,郑国从中山以西谷口的地方开始,开凿了一条直通洛河的灌溉渠,整个长度在三十多里。

在浩大的工程进行中,秦王嬴政觉得这郑国是在坑我的吧,三十多里长的沟渠,真要修到猴年马月的呢?于是,嬴政就想把郑国给处决掉。不过这郑国也是机灵,首先承认了自己原先的间谍行为。但是,郑国渠一旦修建完成后,最获利的还是秦国的百姓啊。而且,自从来到秦国了,我郑国就被秦王您的风采所折服,所以才甘愿效忠于您啊。

面对郑国感激涕零的表白,秦王也是被深深触动了,干脆就让郑国继续干下去。这样,经过数十万军民的十年辛劳努力,郑国渠终于开通了。因为引来了充分的水资源,关中地区一下子成为了肥沃的粮仓。这粮食一充足,秦国的士兵打起仗来也就更勇猛了。经过一番先弱后强的剪灭顺序,像韩国这样的无疑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于被纳入到秦朝的版图中,而秦王嬴政也登基成为秦始皇。

最后,这项本来是希望借此损耗秦国国力的渠道工程,反而提升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加快了秦始皇的统一进程。对于为关中地区农民带来福音的郑国,从而被冠名到这条利国利民的沟渠上,也即郑国渠。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时期与郑国渠齐名的水利工程就是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而这些功绩,主要还是应算在秦国和秦始皇的头上。

不管是郑国渠还是都江堰,不仅在当时发挥了良好的引水、防沙、排洪等综合作用,而且通过长期的维修、管理,这两大水利工程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郑国渠,还被当地政府寄予了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期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秦国时期建造的郑国渠为何仍在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两项较大的水利工程——邗沟和郑国渠,分别属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战国末期的秦国,不过,它们的命运结局却是截然的不同。邗沟,随着修建它的吴国的覆亡,很快失去了它的作用并被后人遗忘,而郑国渠却为修建它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利益,它成就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自身也数千年流淌不竭,英名远播,真正是流芳千古。邗沟是联通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大约在公元486年开通,为吴王夫差所建。他为了北上伐齐,从而实现争霸中原的目的,开凿了邗沟。吴国地处长江下游,与淮河之间没有直接的通道,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是北上争霸的最大问题。吴国拥有强大的水军,战船数量可观,境内及其周边小国,河网密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是摆在吴王夫差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如果有人建议修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水道,必然能够得到夫差肯定和支持。因此有人说,这条建议是范蠡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疲敝吴国,以便为越国将来打败...
· 郑国渠
建造经过郑国渠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郑国原本是西去秦国的细作,劝说秦王政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经费与人力放在国内,无暇布署东征。后来秦王发觉郑的阴谋,怒欲杀之,郑却说:“臣起初确实是来当间谍的,但是渠道修建完成也对秦国有利;臣帮助韩国延长短短几年的国祚,却可以为秦国创建万世的大功。”秦王政甚以为然,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于公元前246年开始使用。流域郑国渠在泾河从北方山谷流入关中平原处,把部分河水引入主渠;主渠起初与泾河平行而相近,进入关中平原时分开;渠道灌溉系统分为几支,水流通过叫“斗”的出水闸门分别进入沟渠,流向农田。郑国渠完工后灌渠全长三百里,以谷口为起点,把泾水引入栎阳的渭水。郑国渠的经行地区,郦道元在《水经注·沮水》中记称:“渠首上承泾水于中山西邸瓠口,……渠渎东径宜秋城北,又东径中山南,……又东径舍车宫南绝冶谷水。郑渠故渎又东径?"嶭山南、池阳县故城北,又东绝清水,又东径北原...
· 秦国历史解密:秦国的郑国渠何以两千年流淌?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两项较大的水利工程——邗沟和郑国渠,分别属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战国末期的秦国,不过,它们的命运结局却是截然的不同。邗沟,随着修建它的吴国的覆亡,很快失去了它的作用并被后人遗忘,而郑国渠却为修建它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利益,它成就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自身也数千年流淌不竭,英名远播,真正是流芳千古。邗沟是联通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大约在公元486年开通,为吴王夫差所建。他为了北上伐齐,从而实现争霸中原的目的,开凿了邗沟。吴国地处长江下游,与淮河之间没有直接的通道,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是北上争霸的最大问题。吴国拥有强大的水军,战船数量可观,境内及其周边小国,河网密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是摆在吴王夫差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如果有人建议修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水道,必然能够得到夫差肯定和支持。因此有人说,这条建议是范蠡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疲敝吴国,以便为越国将来打败...
· 长平之战秦国的胜利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对于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三年说”,二是“半年说”,三则是“二十一月说”。那么这三种时间说法到底有什么依据,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先来看时间为三年的说法,这个时间段指的是公元前262年一直到公元前260年,也就是从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使得上党与韩国本土失去联系,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开始计算,一直到赵括率兵贸然出击,最终全军覆没为结束。“半年说”则是公元前260年的4月到9月期间,这个时间段是从秦国的将领王龁开始进攻赵国长平算起,一直到赵括突围身死,赵军大败为止。这段时间主要就是长平之战的过程以及结果,它将上党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时间分离开来计算。“二十一月说”...
· 趣味战国——首灭韩国,秦国加快统一步伐
?战争仍在继续。公元前232年,秦军攻赵,在番吾(今河北省灵寿)遭遇李牧阻击,大败而回。公元前231年,秦国成功策反韩国南阳守将腾(姓氏不详),封其为内史(秦国官名,掌管京师民政),因此在历史上,此人又称为内史腾。公元前230年,秦国以内史腾为将,发兵进攻韩国。嬴政弃本土诸多名将不用,而将此重任交给降将内史腾,自然是看中了他熟知韩国的情况,而且在韩军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内史腾果然不负厚望,一举攻克新郑,俘虏了在位九年的韩王韩安。秦国遂将韩国灭亡时的全部领土改建为颍川郡。韩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韩国的灭亡,自然是由于秦强韩弱,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天下统一已是大势所趋。战国的乱局源自春秋,但其战乱的规模和损害程度又远胜于春秋。《战国策》曾经这样生动地描述:一场大战下来,战死者的丧葬费和伤者的医药费,再加上车马武器的损失,“十年之田不偿也”。死伤的将士“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曝骨草泽,头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