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山西发现明代圣旨“禁山”碑 碑文为皇帝亲笔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5
转发:0
评论:0
山西发现明代圣旨“禁山”碑碑文为皇帝亲笔,本报5月31日讯: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宝国向记者证实,根据数日辨识,5

  本报5月31日讯: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宝国向记者证实,根据数日辨识,5月25日在山阴县后所乡水峪口村东南山口处发现的两通圣旨“禁山”石碑确为明代所立,对研究当地历史、自然森林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5月25日一大早,张宝国等人根据线索,前往雁门关十八隘口之一的水峪口寻访古碑。张宝国介绍,水峪口村是以雁门关为核心的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体系之一。光绪《代州志》记载:“隘口十八,东为水峪、壶峪、马兰、茹越、大石口、小石口、北楼、太安、团城、平刑;西为太和、水芹、吊桥、庙岭……”

  同行的李柱先生精通篆刻,长于史学研究,他对寻找古碑很有信心,“读者提供的线索应该是科考的。1995年,我就在朔城区南榆林乡王化庄村东八岔口古堡外发现一通明代《圣旨雁门关》石碑。这类碑刻当时在雁门关十八隘口应有普遍分布。”

  到了水峪口村口打听古碑,村民都说不知道。在提供线索的张先生的电话“导航”下,一行人终于在村东南山口处发现了两通残碑:一通残立于碑座之上,另一通散落于地面。

  地面上的一通,已经碎为3块,大家七手八脚合并了半天,石碑基本齐全了,仅是肩部缺失一角。张宝国用尺子量了一下:高120厘米,宽65厘米,厚16厘米,半圆碑首。两面均有文字,碑首处“圣旨”与碑正中“水峪口禁山界石”等字较为明显,但风蚀严重,其余字体已经无法辨认,他们不免发出一阵阵遗憾声。

  竖立的一通,碑首残缺,两面有字,内容基本齐全。小心翼翼清理碑面后,李柱完成了拓碑。经过仔细辨认,碑阳竖刻“□□水峪口禁山界石”等字,碑阴残存300余字,文意尚可贯通,为明代弘治间物。大意是:山西地方官员、军事官员为雁门关防务及封山禁伐事宜请示兵部,兵部再请示朝廷后得圣旨准奏,命令各隘口守军刊立禁区界碑,并通知地方官府,严禁一切军民人等入山伐木,以防贼路畅通、虏寇(指蒙古兵)入境抢掠,明确规定违者治罪、渎职同谋者并罚,“今后一应人等,敢有仍前擅自入山采□木□致通贼路者,军发□边务哨守,民发边徼充军。”

  张宝国介绍说:“通过圣旨颁行的禁山令,上升为最高法令形式,极具权威性。由此可见雁门关防务攸关国家根本,不容等闲视之。这对研究历史文化、森林资源提供了宝贵的物证!”

  ○初步辨识的碑文

  阳面刻文:

  □□水峪口禁山界石

  “阴面”刻文:

  钦差镇守山西地方兼提督雁门等关、都知监太监刘政,钦差巡抚山西地方兼提督雁门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翟宣,钦差分守代州等处地方兼提督三关参将、都指挥佥事王升,奏请兵部为禁约事。弘治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本部尚书□□□等于奉天门钦举圣旨:雁门关东西一带大山,此先林木茂密,数少,虏寇不知俭易,无从侵犯。近年以来,口外射利豪强之徒,假以樵采为名,往往入山伐木货卖,日久践成大路。林木既薄,通贼去处在在有之,以致虏寇因而入境抢掠,人畜甚为不便。恁部里使出榜去,晓谕禁约。今后一应人等,敢有仍前擅自入山采□木□致通贼路者,军发□边务哨守,民发边徼充军。沿山一带隘口守把官军,务要各照地方,埋立界石,□川巡视。遇有擅入之徒,即便擒拿,送官究问。如□容情故纵及通同作弊事发,一体治罪不饶。钦此钦遵。今将□□□□□□,一体钦遵施行。须至榜者。

  右榜众逾

  整饬兵备、提调仓粮、山西按察司使马□□□同,……雁门关地方、指挥使李□□督工,……把总、指挥使王□,……守水峪口……并立。

  (注:“□”为难以辨认或残缺的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北发现明代“圣旨碑”有助研究明代办学(图)
中新网衡水9月17日电(崔志平王晓岩)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处17日透露,该处在深州市进行文物调查时,在老城区民宅处发现一通明代“圣旨碑”。专家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此碑的发现,为研究明代学校的办学制度、取仕标准、育人观念、学科设置和教官奖惩等提供了实物资料。据民宅主人石永立介绍,石碑镌刻于明洪武八年,由时任深州知州的朱瑛立石,将仕佐郎判官王鑑、权训导魏素、儒士耿昕书。距今已有600余年,现碑身除少数几处风化外,整体保存状况基本完好。碑首为中国传统的凸刻工艺雕刻的龙纹装饰,正中端刻斗大“圣旨”二字,字体为楷书。石碑上部竖刻朱元璋皇帝于洪武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发布的“学校格式”圣旨全文,计21行170字。石碑下部为“学校格式”的具体内容,46行,分为16部分。衡水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王耀宗说,该石碑为青石质、碑首、碑身为一体,碑座早年已佚,通高163,宽77,厚30厘米。碑文刻于石碑正面,背为素...
· 碑文
仰怀先祖饮水思源父母养育恩重如山严父一生勤于农耕善于商务为人中正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先人后己广人称颂
· 袁寿山将军墓,袁寿山将军墓碑文
寿山者,清朝黑龙江将军也,明末一代名将袁崇焕之后裔。寿山将军固疆守土,血染沙场,殁于奎城,葬于斯城,嗟乎!千古忠烈,山河共缅。塞北文化艺术公司董事长刘玉河,仰慕英烈久矣,为将军修缮陵寝,勒石塑像,慷慨解囊,为启后昆,不忘爱国,此行深得政府首肯,堪为民意,于是群贤响应,共襄义举,省军区首长冠铁将军挥笔题写“浩气长存”,省著名诗词家王献力赋诗《寿山记》由书法家鲁健飞书写,雕塑家魏克强、崔迪、赫金龙设计塑造,中国著名雕塑家孙家彬先生任艺术顾问。英烈不泯,百世流芳。《寿山记》飒飒秋风雁去遥,慿栏百尺恨登高。英雄无悔深埋骨,龙虎何堪长卧蒿。云起神州悲海月,江流故国咽寒潮。此来愧对将军冢,无那金刀血寇枭。王献力撰文鲁健飞奉书壬辰秋月袁寿山将军墓碑文寿山,字眉峰,明末名将袁崇焕裔孙,汉军正白旗人,清咸丰三十年生于瑷珲,世居黑龙江省,清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寿山陈请赴前敌效力,收复草河岭,攻克连山...
· 阙特勤碑碑文
碑文文南面(南1)我,象天一般的,以及由天所生的毗伽可汗,此时继承了君主之位。你们得完全听从我的话,首先是你们这些人,我的兄弟们,我的孩子们,以及我的族人和普通民众,还有你们,右方的失毕们、伯克们,左方的达干们、梅录们和伯克们,还有你们,三十……(南2)以及你们,九姓乌古斯与普通民众。务必好好地记住我的这些话,专心地听着!向东到达日出之处,向南到达日中之处,向西远抵日落之处,向北到达午夜之处,在此范围之内的所有人们(均臣属于我)。这许多民族,(南3)我业已将其完全组织起来。这些民族如今并不反叛。只要可汗在于都斤山实施统治,境内便无忧患。我曾向东征伐,直至山东平原,我几乎抵达大洋;我向南征伐,直至九曲,我几乎达到吐蕃;向西方,(南4)我曾征伐到珍珠河外的铁门;向北方,我则曾征伐到拔野古之居地。我曾率军到达所有这些地方。没有任何地方方比于都斤山更好。能够最有效控制诸部的地方即是于都斤山。正是待...
· 华胥氏碑碑文
华胥氏碑碑文华胥者,华夏圣母也。悠悠古国,浩浩神州,人类之源远矣。然我华夏之源可考之,华夏之祖有典载之,有证佐之,有庙供之,岂不幸也哉。《史记》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山海经》曰:"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春秋谱》曰:"华胥生男曰伏羲,生女曰女娲。"《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濮州志》曰:"<;禹贡>;之雷夏者雷泽也。"华胥与雷夏合称华夏,此吾华夏民族之由来也。华夏因华胥而名,自华胥而始,故敬之曰华夏圣母不亦确乎。天下华人何称龙之传人耶?圣母于雷泽履之龙迹也。伏羲女娲皆为圣母华胥与神龙之裔,况后人乎?《帝王本纪》曰:"华胥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此亦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者也。《水经注》瓠子河篇载:瓠河又经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即今之鄄城雷泽,故曰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