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唐雎能打动秦王救魏的真正原由是什么?
秦国对魏国采用了“蚕食政策”,今日攻一城,明日占两邑,想慢慢地将其吞掉。所以,魏国经常挨打受气,唯一能够勉强度日的办法就是向秦国点头哈腰地称“是,是是”,成为人家的奴才,而且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地皮子割给人家。人就是这样,遇上那些待野蛮不讲理的主儿,你越是忍让,他越是得寸进尺;越是退让,他就愈加地看不起你。可话又说回来,谁叫你各方面都弱呢,一没人力,二没财力的,要什么没什么,你再不出点血,这万一以后有个救急的时候,说不定还能用得着人家呢,就权当花钱免灾吧。瞧瞧,欲望就是这么让人“喂”出来的!
这老魏家还真有点“前瞻”意识,怕啥来啥。时间不长,老齐家和楚家就联合起来了,他们底气十足地来攻打这个“病秧子”老魏家。魏家的掌门人马上召集所有主事儿的人员开会,采取应对措施。会议讨论结果就是,只有求救于老秦家,才能躲过这场灾难。大家很担心秦家人不帮忙,大当家的就说了,不大可能吧,咱们往常没少给他们送礼,仅那些地就老值钱了,死马就当活马医吧。
结果呢,打发出去请外援的人,一拨拨的怎么去的,又怎么回来了,老秦家不买这个帐,就是不发兵。这下可把魏大当家的给难住了,这如何是好呢?出去搬救兵的这些人,在家的时候个个嘴皮子都好用的很,为什么见了秦大当家就没辙了?正在魏王犯愁之际,有一个人求见。他就是魏国一个搞策划的,已经九十多岁的人了。此人不仅IQ高,而且EQ也高,思想过硬,有一定的外交经验和活动策划及执行的能力。目前的状况和紧张的局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次,他不顾自己老迈年高,主动向大当家要求去面见秦王:“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我唐雎还没到呢,那个时候援兵就到了!这个保证书下的可了不小呀,他哪来的那么大的自信呢?咱接着往下看呗。
一路之上马不停蹄,车不卸甲,很快便到了老秦家。唐雎丝毫不敢懈怠,立刻去拜见秦大当家,秦王一见唐雎,嚯,这个老唐可是个重量级的人物,连忙客气地说:“呵呵,您老人家远道而来,一路劳顿,太辛苦啦!魏国已经派好几个人来过了,你们那的情况我已经十分清楚了,现在形势非常紧急呀!”唐雎听了他的话,心中暗暗骂道,我们那些金银财宝都买狼心狗肺了。但是无奈,现在还要求人家办事,也只好客气而又不卑不亢地说道:“您既然知道我们危机,却不发救兵。这说明您的属下没有能力呀!无论怎样说,魏国也是个兵强马壮的大国。可是就这么一个大国,却要心甘情愿穿着你们发的制服为你们服务,到了春秋两季的时候,还要给你们上交祭祀用的供品之类的东西。您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
唐雎先用很大的气势镇住对方,然后往高里抬他“是因为你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是现在齐、楚联手,已经兵临城下了,你们呢,却按兵不动,是不是认为我们还能够坚持一阵子?退一步讲,假如魏国真的撑不住了,就有被迫割地,并且会加入合纵的行列与齐、楚一起对抗一个共同的敌人——秦。真走到了那一步,您想救也没有机会了。如果走到那一步,您也将会失去一个向您百依百顺的附属国。反而使得齐、楚更加强大,对您又有什么好处呢?秦王听了觉得有理,便马上发兵,魏国便免除了一场灾难。为什么去了那么多人都没说动秦大当家,唐雎却能,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唐雎“年九十馀矣”。从表向上来看,已说服了秦王一半“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唐雎这么大年纪不怕远途劳顿地来了,肯定老魏家到了十分火急的时刻了,再不出兵的话,实在有些推脱不过去了。
二、秦国有些摆架子。“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说白了,老秦家就是装蒜,唯恐魏大掌门拿着豆包不当干粮。这次好了,最后来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也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再装下去就有点过了。
三、如果真的不去救魏,唐雎已经说过了,证明我没有眼光,将会失去一个俯首帖耳向自己进贡的主儿。每年老秦家从魏家那里得到多少好处,只有秦大当家心里清楚,假如不去支援,就会把事儿办砸了,既然连唐雎都来了,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得嘞。
四、让老魏家永远背上人情债,更加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所用。倘若这的不去,显得自己没度量,以后有谁还相信自己呢?去了,以后还愁达不到自己“蚕食”的目的?
五、如果不出兵,以后老魏家有可能也会加入到合纵的行列中去,成为自己的对手,正如唐雎所说“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孰轻孰重,秦大掌门还是分得清的。因此,“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