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和隋朝一样的唐朝王朝也是成也大运河败也大运河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0
转发:0
评论:0
和隋朝一样的唐朝王朝也是成也大运河败也大运河,说到唐朝的灭亡,与穷兵黩武有关,但不是必然关系。在这,先介绍下大唐的创始人李

  说到唐朝的灭亡,与穷兵黩武有关, 但不是必然关系。在这,先介绍下大唐的创始人李渊。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妹夫,而隋文帝的皇位是从北周的皇帝禅让而来的。北周隶属南北朝的北朝,南北朝是由五胡侵华造成的。所以,北朝的统治者都是少数民族,隋文帝不例外。当然,李渊以及他的子孙是胡人血统。所以,唐王朝是尚武,不是穷兵黩武。这是从血统上说。既然属于胡人血统,唐王朝的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处于自由的状态。因为是讨论唐朝的灭亡是不是穷兵黩武的问题,所以,重点讨论经济的问题。

  说道唐朝的经济繁荣,就要提到隋炀帝杨广的“”之一,修建的大运河。这条运河是连接南北经济的纽带。在这里介绍下大运河的河道:大运河起点在长安,今西安,北面终点是涿郡,南面终点是扬州。其中经过当时最繁华的的经济区,即关中地区,中原地区,河北地区,淮河地区。而中原地区,是大运河的主要经过的经济区。在说说唐朝的经济位置。由于南北朝的战乱,当时的中国随着人口的南迁而经济南移。即使经过唐朝的两次盛世,南方经济依然强于北方。这是当时的经济形势。有了基本铺垫,接下来我分析下唐朝灭亡的原因。

  首先,我首先不同意唐王朝是灭亡在穷兵黩武上。关于这个观点,应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即开元盛世前,开元盛世后。在开元盛世前,唐朝处于对外扩张状态,但是这都在于盛世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张。例如贞观时的对渤海的进攻,唐高宗时的对西域以及中亚的扩张。所以,开元前,不存在穷兵黩武现象。开元后,由于政治腐败,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国力大伤元气,但是没有灭亡。在这里说一下安史之乱的范围及过程。在安史之乱前,安禄山在北方兼任三个节度使,控制今河北,山西地区。之后攻破洛阳,在破长安。之后被。在安史之乱后,吐蕃进攻长安,半月后撤离。但是唐朝依然没有灭亡。这时,关中地区,中原地区,经济遭到破坏。仅有南方经济还在。在这里,我否认安史之乱使唐朝灭亡,同时不赞同唐朝是由于穷兵黩武灭亡的。接下来说唐朝灭亡的原因。经过安史之乱,吐蕃进攻,这时的唐朝的北方经济完全败落,而南方经济还在发展。唐朝的都城在长安,所以,大运河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这时,从长安到涿郡的运河的战略价值完全丧失,而从长安到扬州的战略价值意义重大。在之后的黄巢起义,唐朝灭亡。说说黄巢起义军的活动范围:黄巢起义军活动范围在中原地区。这时的中原地区对大伤元气的唐朝有着重大意义,应为,这是唐朝的经济命脉,换句话说,大运河是唐朝的经济命脉。恰巧,黄巢起义军切断了唐朝的经济命脉,所以,唐朝灭亡,这也是黄巢起义与安史之乱的根本性质的区别。

  和隋朝一样,唐朝也是成也大运河,败也大运河。并不是因为穷兵黩武而灭亡的。以上的观点从经济,军事的观点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
熟悉三国的朋友大概都有一个普遍性的认识,那就是——曹魏占有天时,孙吴占有地利,刘蜀占有人和,这战争的三大要素,三国各领其一,所以三国鼎立才比较合理,历史似乎也确实按这个定律在运行。《三国志》中诸葛亮在《隆中对》就明确分析——曹操拥有北方,不可与之相争,其中有两个因素诸葛亮特别提到了,就是:一、带甲百万;二、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就是承认了曹操掌握天命,此天时也;孙权坐镇东南,也不可图,理由是长江天险,而孙氏又是三代苦心经营,是“国险而民附”。说到快五十岁的左将军刘备时,二十八岁的诸葛亮显然只有举“人和”大旗了,好在刘玄德也颇有些沾边,于是诸葛亮尽其雄辩口才,很肉麻的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最后,这位年轻的“骗子”信口雌黄的展望未来,结论是:只要你豫州牧(空头衔)左将军(空头衔)刘大人出马,“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浆以迎将军?”话分析到这份上,刘备这位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中老年...
· 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
《三国志》中诸葛亮在《隆中对》就明确分析——曹操拥有北方,不可与之相争,其中有两个因素诸葛亮特别提到了,就是:一、带甲百万;二、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就是承认了曹操掌握天命,此天时也;孙权坐镇东南,也不可图,理由是长江天险,而孙氏又是三代苦心经营,是“国险而民附”。说到快五十岁的左将军刘备时,二十八岁的诸葛亮显然只有举“人和”大旗了,好在刘玄德也颇有些沾边,于是诸葛亮尽其雄辩口才,很肉麻的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最后,这位年轻的“骗子”信口雌黄的展望未来,结论是:只要你豫州牧(空头衔)左将军(空头衔)刘大人出马,“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话分析到这份上,刘备这位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中老年同志称“善!”。但是刘备真占人和吗?诸葛亮分析得准确吗?本人认为——诸葛亮只说对了一半,没有猜出结局。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在刘备未偷益州前,确实口碑很好,佐证很多,比方陶谦让徐...
· 夏朝成也东夷败也东夷
夏后氏原居我国西部,大约是黄帝族向西发展的一支。至禹父鲧时,夏人在酋长鲧的率领下东迁,并与东夷大姓有莘氏、涂山氏联姻。鲧娶有莘氏女女志,禹娶涂山氏女女娲(一曰女娇)。有莘氏姒姓,大禹。尧舜时有男子从母姓的习俗。《史记.五帝本纪》言“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夏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太昊后裔有莘氏和涂山氏的有力支持的结果。《左转.哀公七年》言“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把盟会的地点选择在涂山,大有就近获得涂山氏支持的目的。夏时有莘氏居“有莘之野”,相传即今天的山东曹县北之莘冢集。涂山氏居涂山,涂山氏居涂山,杜预《左传集解》谓其地“在寿春东北”,即今安徽怀远县当涂山。有莘氏和涂山氏对夏朝的支持态度和亲密的婚姻关系,无疑将促进太昊氏后裔诸氏族部落归附于夏朝。大禹乘南方三苗内部大乱之机,将早在尧舜时断断续续对三苗的战争,扩大为大规模的征服战争,结果三苗以亡。对三苗的战争,使南方和其他相邻...
·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的骆宾王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来说,他才华横溢、品质高洁,但同时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这一切都成也性格、败也性格。可以说骆宾王的一生是体现性格、张扬个性的一生,他的成功与失败,他的遭遇与坎坷,都深深地打上性格的烙印。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人。自幼才华出众,是“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武则天下狱,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乃弃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兵败逃亡后,不知所之。骆宾王7岁那年,面对他爷爷的一位远道好友的现场考试,随口吟诵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骆宾王声音琅琅,尚未脱稚嫩之气,令其爷爷老友直呼“...
· 独孤皇后:成也独孤败也独孤
她出身名门,父亲是北周鼎鼎大名的大司马独孤信;她身世显赫,姐姐、女儿皆是北周皇后;她聪明绝顶,帮助丈夫成为开国君王并独霸后宫。她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不辨真伪,使得杨广(即隋炀帝)得到了太子之位,间接将隋王朝拖进了灭亡的坟墓。一门三后荣宠无比独孤皇后名叫伽罗,她的父亲独孤信一生征战无数,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独孤信有7个女儿,其中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宇文毓即帝位后,独孤氏被封为王后,但受封仅两个月便香销玉殒了。宇文毓痛苦不堪,追封其为明敬皇后。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渊称帝后,追封母亲为元贞皇后。独孤伽罗是独孤信最小的女儿,14岁就嫁给了杨坚,后来杨坚称帝,她被封为皇后。后人称独孤信“一门三后,荣宠无比”,但独孤信在长女封后之前就已经过世了。独孤信可谓眼光独到,当时他为小女儿选亲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杨坚。杨坚的先祖杨震曾是东汉太尉,父亲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