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太祖的“扩招”与“殿试” :为笼络文人防止造反而设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0
转发:0
评论:0
戏说历史总会不经意间让人中毒,潜移默化其思维方式,现代许多文人非常向往宋代,或多或少就是受“戏说”影响。拿宋代科举屡次“扩招”来说,现代人想得太好:其一,政府求贤若渴;其二,同情并理解读书人。所以不仅“扩招”,还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机制。果真如此?南宋合肥人王栐史料笔记《燕翼诒谋录》卷一开篇“进士特奏”条就说得清清楚楚:“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唱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宋太祖赵匡胤初登宝座,就“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颁布诏书,特奏贡士(科考落第者)马浦等106人,各赐本科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一直延续至南宋。不仅如此,宋太祖还推行“堂吏用士人”制度,他以过去“堂吏擅中书事权,多为奸赃”为由,于开宝四年(971年)“诏流内铨于前任令、录、判、司、簿...

  戏说历史总会不经意间让人中毒,潜移默化其思维方式,现代许多文人非常向往宋代,或多或少就是受“戏说”影响。拿宋代科举屡次“扩招”来说,现代人想得太好:其一,政府求贤若渴;其二,同情并理解读书人。所以不仅“扩招”,还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机制。

  果真如此?南宋合肥人王栐史料笔记《燕翼诒谋录》卷一开篇“进士特奏”条就说得清清楚楚:“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唱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宋太祖赵匡胤初登宝座,就“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颁布诏书,特奏贡士(科考落第者)马浦等106人,各赐本科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一直延续至南宋。

  不仅如此,宋太祖还推行“堂吏用士人”制度,他以过去“堂吏擅中书事权,多为奸赃”为由,于开宝四年(971年)“诏流内铨于前任令、录、判、司、簿、尉,选谙练公事一十五人,补堂后官,三年一替”,并将此策作为“开基立国之宏规”。这样一来“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不断扩招,虽造成公务员队伍臃肿、效率低下,加重了财政负担,但也有效地防范了“黄巢式”的落第秀才造反作乱。王栐对此国策大加点赞:“英雄豪杰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故乱不起中国而起于夷狄,难道这不是统治天下的良策。”

  与此同时,赵匡胤及宋王朝历代最高统治者还发扬光大了武则天发明的“殿试”,以进一步安抚和笼络读书人。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载,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考,录取了38名考生,赵匡胤在召对这些考生时,发现有两个考生资质太差而予以淘汰,其中一个叫武济川的人正好是李昉的同乡,这就引起了宋太祖的怀疑。而当时落第考生徐士廉等又击鼓李昉营私舞弊,希望能复试。于是宋太祖就令在落第的考生中选出195人,和已录取的38人一起殿试,结果已录取的38人中有10人落选。

  王栐转录此事还予以点评:“艺祖皇帝以初御试,特优与取放,以示异恩;而御试进士不许称门生于私门,一洗故习。”这句评论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赵匡胤举行大规模殿试的目的就是,其一,做好人谁不会?要做的话,也应该由本天子做,天下读书人都知道是皇恩浩荡,自然会拥戴“赵家天下”;其二,以往考中的进士皆自投主考官或举荐人门下,结果出现了许多“小团伙”、“小圈子”和“小宗派”,实行殿试,可防止甚至杜绝了“团团伙伙”的出现。换个角度看,这样做可剪除“团伙”等上层势力对自己的威胁。

  归根结底,宋代科考屡次“扩招”,并推出“特奏”、“堂吏士人”等一系列善待读书人的“重文轻武”政策,真正目的就是笼络读书人,防止他们带头鼓动造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居家过日子而设的北京庙会
庙会起源于祭祀。但由于中国人一向缺乏西方人那样纯粹的宗教态度,所以往往抱着实用的态度来看待鬼神。宗教体系和信仰不是他们亲近宗教的理由,反过来认为谁有理由就信谁,需要谁了就找谁,没有的还要立一个(如痘疹娘娘);不需要时不论属于哪教的神,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再加上存在各地、形式多样的原始民间信仰也主动与佛道教相配合,参加佛道的节日庆典活动,为其助兴,这有助于广大群众逐渐以庙观为场所,形成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聚会,最终为庙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这在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宗教活动的日益世俗化。这主要表现在,庙会的主办者一般并非庙观中的僧人、道士,而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无疑,这也极大地扩大了庙会本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广大俗众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商业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这正是在历史上的唐宋时期。庙会的正规化、经常化和普通化,对所在城市的繁荣和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像北京...
· 宋代如何防范落第秀才的造反作乱:科举扩招
宋代科举屡次“扩招”,不仅“扩招”,还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机制。《燕翼诒谋录》卷一开篇“进士特奏”条就说得清清楚楚:“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唱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宋太祖赵匡胤初登宝座,就“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就颁布诏书,特奏贡士(科考落第者)马浦等106人,各赐本科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一直延续至南宋。不仅如此,宋太祖还推行“堂吏用士人”制度,他以过去“堂吏擅中书事权,多为奸脏”为由,于开宝4年(971年)“诏流内铨于前任令、录、判、司、薄、尉,选谙练公事一十五人,补堂后官,三年一替。”并将此策作为“开基立国之宏规”。这样一来“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不断扩招,虽造成公务员队伍臃肿、效率低下,加重了财政负担,但也有效地防范了“黄巢式”...
· 揭秘:孝静帝是如何防止大臣造反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静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最高级别的存在,因此每个人都想成为皇帝,毕竟只要是皇帝期盼的事情任何一个人都会豁出性命去完成,而且朝堂当中也不会有人违抗皇帝的命令,因此当皇帝是十分厉害的一件事。但我国千年的历史上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我国有一部分皇帝他们只不过有个虚名而已,他们真正的权力都在宦官或者大臣手中把控着,因此皇位对于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一个保命的工具而已。这种类型的皇帝虽然看起来十分可怜,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拥有皇帝这一重身份还是与众不同的。大部分人对于他们依旧是不敢随意造次的,毕竟他们这个身份太过于尊贵了,而且在重要的场合他们也会保持着皇家的尊严,总得来说还是特别体面的。但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孝静帝就是奇葩一样的存在,他除了在朝堂当中被大臣当众谩骂,同时还被安上了谋反的罪名。对于这样的罪名小编也是难以理解的,一国皇帝谋反...
· 烽火三国——文人造反,三年不成
?诸葛亮在汉中没有马上兴兵,他在等孟达。孟达控制的新城郡即今陕南的安康、商洛大部分地区及鄂西北一带,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汉中的右翼,而且紧连着曹魏中线战场的宛县和襄阳,如果汉中郡与新城郡能连成一片,诸葛亮进攻曹魏的路线无疑多了新的选项。诸葛亮对孟达寄予了很大希望,从他们之间书信往来的情况看,孟达也确实动了回归之心,李严在给孟达的信中说“思得良伴”,意思是不仅希望他回来,而且还会继续委以重任。但是孟达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这让诸葛亮很着急。孟达在等什么呢?难道他又动摇了吗?其实未必是动摇,接连失去了几座靠山,孟达重回蜀汉的决心还是挺大的,但他是文官出身,优点是心思缜密、虑事周全,缺点是失于果断。叛魏降蜀这样的大事,孟达总想做得万无一失,所以他总在思谋和筹划,而没有马上行动。在此之前,孟达至少有三次回归蜀汉的好机会:第一次是在曹丕驾崩时,曹魏上下一片混乱,重臣们都去了洛阳,新城郡所在的中线战场在...
· 揭秘三国曹操缘何对文人既笼络又?
东汉末年的文士祢衡,是一个狂傲之人,虽然有几分才学,但性格极端,平素最喜好讽刺别人,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其中就包括素来以“爱才任贤”著称的曹操。曹操善笼络人心的手段早已闻名,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多数都是在他“甜言蜜语的交心”中笼络而来,祢衡却不是,后者完全是由孔融的推荐,才走到了曹操的面前。网络配图时值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各地,孔融给曹操出了主意,欲与袁绍争锋,必须要扫除南方的障碍,也就是刘表、张绣和孙策,手段则是招安。曹操本想让孔融去办招安的事情,但孔融推荐了他的朋友祢衡。曹操素来爱才,也知道祢衡有些能耐,于是召见了祢衡。谁知道祢衡一见曹操,遂将曹操和其手下的能臣将相批评一通。曹操一向对天下人摆出爱才的面孔,自然不能因为恼怒祢衡而杀了他,为自己招来恶名声,于是就用了一招“借刀杀人”法,将祢衡送到刘表那里。据说后来祢衡因为刁嘴惹火,先后得罪刘表和江夏的黄祖,最终被黄祖一刀劈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