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朱状元府修缮历时一年将现历史原貌 有望对外开放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5
转发:0
评论:0
朱状元府修缮历时一年将现历史原貌有望对外开放,水西门附近的朱状元府,是南京不多的状元府邸,从去年开始,这组古建筑开始进行维

  水西门附近的朱状元府,是南京不多的状元府邸,从去年开始,这组古建筑开始进行维修。金陵晚报记者日前在这里看到,历时将近一年,朱状元府的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将来,这组珍贵的清代建筑有望建成展示空间,对市民开放。

  明代状元隐居城南小巷

  叶祖洽、吴潜、张孝祥、焦竑、朱之蕃、秦大士、黄思永……专家告诉记者,南京历史上出过的文状元多达11位,这些状元大多在南京留有宅邸,还有很多街巷以他们命名,比如焦状元巷、黄状元巷等等。可惜的是,目前留存下来的南京古代状元府,只有两座,分别是长乐路上的秦状元府(清代状元秦大士故居)和水西门朱状元巷的朱状元府,后者是明代万历年间状元朱之蕃的故居。

  朱之蕃,明代南京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状元及第,入翰林院,官至礼部侍郎。万历三十三年(1605),朱之蕃出使朝鲜,他清廉自守,不接受朝鲜方面馈赠的礼物,一时传为美谈。后来,朱之蕃因不满朝败,辞官回到南京,寓居朱状元府,专心写书作画,不问朝政。

  据资料介绍,历史上的朱状元府占地广阔,东边到仓巷,北边到丁家巷,西至莫愁路,南至朱状元巷。其门前的小巷,就是以“朱状元”而命名的。

  据介绍,现在的朱状元府建筑,是清代重修的,但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格。清末,这里曾经做过长江七省水师提督住宅,太平天国时期还做过王府。

  曾经年久失修问题多多

  据资料记载,朱状元府原来的建筑有多路数进,仅跑马楼就有七进,另外还有花园和砖雕门罩。但经历岁月沧桑,留存下来的房屋只有三进,为门厅、轿厅、大厅三进,占地面积为538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大厅梁上刻有各种精细的木雕,有鲤鱼跳龙门、凤凰、花卉以及各种戏曲故事,雕刻得极为精美,在老城南古建筑中极其罕见。

  朱状元府年久失修,整体摇摇欲坠,包括《金陵晚报》 在内的很多南京媒体都报道过,去年7月,在仓巷、朱状元巷地块进行工程开发建设的南京建邺城镇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主动站出来,出资承担朱状元府的修缮。具体施工单位,是在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苏州金山古建有限公司。

  由于朱状元府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开始之前就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制订的修复方案也上报了相关文物主管部门,并得到批准。

  采用揭顶不落架修缮法

  日前,记者在朱状元巷看到,这组清代建筑的修缮工作已接近尾声,从旁边的居民楼上俯瞰,三进建筑的平面呈现“日”字形。

  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朱状元府的修缮采用了“揭顶不落架”的方法,对于朱状元府此前存在的问题一一“对症下药”。

  具体说来,就是采用机械抬升的办法,对地基和腐烂的木梁、木柱进行维修和更换。房屋顶部的瓦片,能够继续使用的保留,已经残碎的,则换上相似的瓦片。雕花门窗缺失的部分也是如此,找手艺人制作同样的木雕,一一补全。朱状元府的外立面按照历史原貌重新粉刷,地上铺上了仿古方砖。

  很多爱好南京古建筑的市民对朱状元府梁架上精美木雕十分牵挂,记者了解到,这些木雕也全部保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任氏故居修缮,恢复原貌
坐落在黄宅镇项店村的任氏祖居,是一座建于1820年四合院,没有光彩耀眼的雄伟,却给人静谧优雅的美感,精致的雕花和古朴的门面都有些许的褪色,但却让这处历史的沉淀多了一抹朴素的美。为更好地保护名人故居、传承文化价值,黄宅镇按照“修旧如旧、保护传承”的原则,从历史信息挖掘、价值评估、材料结构、局部做法等方面,对内部改造提升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修改。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黄宅镇积极与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对接,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施工。同时,坚持“一日四督”,对工程队提出的问题予以当场解决,日事日毕,紧扣工期。整个提升工程历时15天,通过翻修主体建筑内部墙面、地面,更换腐朽构件,加固房屋结构,力求让任氏故居恢复原貌。接下去,任氏祖居将进入软装布展阶段,整体布展将尊重史料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根据房屋结构、历史特点、家族发展等进行完善,使故居更贴近那时、那人、那事,为弘扬乡贤文化提供生动平台。免责声明:以...
· 上杭修缮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保存历史原貌
上杭县投入348万元对涉台文物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进行维修,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旧址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目前,该维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曾是福建省最早的民立师范——上杭师范传习所。1905年,著名抗日保台爱国志士丘逢甲派遣学生来到上杭,在丘氏总祠创办上杭县师范传习所,开设国文、英语、算学、史地、植物等课,为兴办新学培养了骨干力量。2006年,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
· 千岁孔林书院有望“重生”将原址原貌复原
平林孔氏家谱上的孔子像。近日,100多名来自广州、肇庆、佛山、南海等地的孔子后裔齐聚岭南孔氏发源地——韶关南雄市油山镇平林村,共同商讨修复北宋孔林书院事宜。旧址按原貌复原书院平林村是岭南孔氏的发源地。村中70多岁的老人孔庆和说,这里是地道的孔子后裔村,他们的先祖在五代十国时期,为躲避战乱而隐居于此。翻开珠三角地区许多孔氏族人的族谱,都可以发现他们的始祖大都是来自山东曲阜的“大成至圣始祖——孔子”,而珠三角的孔氏大都是自南雄油山镇平林村迁出。让孔氏后裔最为骄傲的就是先祖在南雄创办了岭南最早的书院。退休老教师孔祥栋告诉记者,目前史学界较认同广东最早书院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创办于英德南山的涵晖书院。而建隆三年(962年),孔氏祖先就在平林村创办了孔林书院,较涵晖书院要早40多年,故孔林书院可以确定是岭南最早的书院。记者从孔氏族谱中所绘的孔林书院平面图可以看出,书院为三进,后进为...
· 南宁明代古祠堂拥有400多年历史接受修复将现原貌
▲看那木头雕花柱子,至今仍依稀感受到几百年前的文化特色。▲施工人员现场研究修缮方案。位于南宁市七星路一巷、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祠堂——宗圣源祠由于年久失修,变得残败不堪,成为危房。近日,这座古祠堂开始修缮。在几个月后,这个南宁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将重新焕发出它的独特魅力。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七星路一巷35号看到,在漫长岁月的侵蚀下,宗圣源祠满目疮痍,只剩下残垣断壁。工人正在清理屋内的杂草、垃圾和破损的砖瓦等杂物。屋内3棵紧贴着墙壁生长,足有四五层楼高的大榕树,已经被工人们砍下来;一些腐蚀严重的木梁和木柱,被拆下放在旁边的空地上,剩余的木柱还撑在原地;施工方在木柱上打上了数字标记,一些损伤严重的标上了“拆”字,一些还能够使用的则标上“修”的字样。工人们工作井井有条。由于修缮古建筑物必须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使用原材料来保持文物的原状不仅要坚固,还要恢复古建筑物原来的样子,工程非常...
· 庐江武壮公祠即将恢复原貌
庐江籍的淮军名将吴长庆有着传奇的一生,与曾国藩、李鸿章、张謇和袁世凯等人同为清末时的风云人物。他一生驻守多个地方,搭救过朝鲜明成皇后,他死后,清廷准允他立功的地方包括当时的朝鲜,各建一座武壮公祠。如今,历经百年的庐江县武壮公祠摇摇欲坠,让人忧心,在当地政协委员的呼吁下,县邮政局搬离公祠,公祠的修复工作即将开始,庐江县武壮公祠将获新生。办公单位已从公祠搬出虽然来的路上,庐江县文化局副局长夏冬波告诉记者武壮公祠的现状不太好,但到县城东大街时,记者还是为眼前的古建筑感到痛惜:三排15间房,第一排曾改成门面使用,房屋残存的黛瓦和马头墙不完整。入口墙上挂着“吴武壮公祠”牌,路人才知道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好在公祠结构完整,房梁依然可辨朱红色,檐上残存些许精致的雕刻,但公祠里很凌乱,到处是树枝、玻璃、报纸等杂物。除了前门,公祠所有的进出口都用砖给临时封堵了。“解放后到现在,武壮公祠先后作为庐江县税务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