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传说太平人曾筑南京城墙“矮城” 如今已成谜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6
转发:0
评论:0
传说太平人曾筑南京城墙“矮城”如今已成谜团,南京城墙气势雄浑,“高坚甲于海内”,其高度在全国现存的古城墙中首屈一指。但在

  南京城墙气势雄浑,“高坚甲于海内”,其高度在全国现存的古城墙中首屈一指。但在老百姓的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水西门“矮城”的传说。最近,“老南京”官方微信公众号“石头史记”(公众号:shitoushiji)的后台有粉丝留言,请“老南京”版探究一下水西门“矮城”的来历。

  传说中的太平人筑“矮城”

  “水西门附近有一段矮墙,很多老人都记得,称之为‘矮城’,可能是南京城墙上最矮的一段,很想弄清这段城墙的成因。”最近,有粉丝在“石头史记”的后台留言,道出了一段关于南京城墙的记忆。

  记者了解到,南京民间的确有“水西门矮城”的传说。比如,南京城墙专家杨国庆所著《南京明代城墙》一书就记录了一个民间城墙传说:三山门(水西门)到聚宝门(中华门)之间的城墙民间俗称“矮城”。相传这段城墙建造工程承包给安徽太平县人施工,因为怕误了工期,太平县工匠用计谋“骗”得朱元璋信任,得以免责,使这段城墙成了“半拉子”工程。

  网上有一篇《南京明城墙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文章,其中也收录“太平人筑‘矮城’”的传说:水西门到中华门之间有段城墙,高度比别处城墙矮得多。传说这段城墙是安徽太平县人负责修建的。太平民工缺吃少穿,造城全靠拿身子拼。眼看期限已到,城墙还未完工。民工对负责检查工程的官吏谎称:“不知是破了什么风水,我们这儿的人个个得了黄病,能吃能睡,就是不能做。”那官吏看到他们脸色蜡黄,一丝血色都没有,就连忙进宫向皇上禀报。实际上民工们是拿荷叶将脸洗黄的。朱元璋随后下了一道圣旨:为体恤太平民工,城墙没完成的就不罚了。太平人包的这段城墙,至今比别的城墙矮一截,人们就叫它“矮城”。

  太平军将领由“矮墙”破城

  记者并没有查到太多与“矮城”有关的资料,但也有一点线索,比如南京大学历史学者崔之清教授曾经在“市民学堂”讲座中提到,1853年3月,太平军攻打南京时,太平军猛将李开芳就是从聚宝门边的“矮墙”翻进来,看到守军已经逃跑,于是到水西门把城门打开,迎接太平军入城。

  《南京明代城墙》一书介绍,“太平人建‘矮城’”的故事终究是民间传说,可信度不高,但水西门至中华门的城墙比别的地方低矮。“恐怕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历史上水西门——中华门段会出现“矮城”呢?和南京城墙有关的权威资料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解释。

  有城墙爱好者猜测,这可能是出于防御的需要,水西门——中华门这段城墙外面是宽阔的外秦淮河,面向着长江边,当年的河西地区有很多小湖泊、池塘,地势低洼,敌人进攻南京,不会选择这里为主攻方向,因此城墙没有必要建得这么高。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猜测。

  现在这段城墙已不是“矮墙”

  城墙专家告诉记者,现存南京城墙的高度一般在14-21米之间。1954年至1958年南京市城建局对城墙的高度、宽度做了统计,制成《南京城墙现估表》,其中记录当时南京城墙最高的地方,是在太平门——中山门之间,为26米,最矮的地方是定淮门城门,仅有8米。但遗憾的是,这个表并没有列出中华门——水西门城墙的高度和宽度。

  专家介绍,由于南京城墙历史上多次遭到损毁,后来又进行维修,因此南京城墙的原始高度数据,和现在测量出来的数据并不一致。如今,水西门以南,到集庆门,再到西干长巷转弯,到长干门、中华西门,最后到中华门,依然保留着一长段将近三公里的城墙,但这段城墙历史上经过了重修、重建,和明代建成初期的城墙并不完全一样,也不能反映民间传说中“矮城”的面貌。

  是否存在过依然是个谜

  据介绍,这段城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被拆除或者部分拆完。据《南京城墙志》 收录的历史资料记载,中华门西至西干长巷的480米城墙,于1955年全部拆除;西干长巷至水西门的2459米城墙,在1955年-1958年部分拆除,城砖部分拆完,底部的条石则部分保留。有爱好者因此推测,很可能拆城后留下的部分条石,让百姓产生了“矮城”的影响,并催生了“太平人筑‘矮城’”的传说。

  而从1988年开始,水西门至中华门段城墙陆续得到重修,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城墙专家介绍,水西门至中华门的“矮城”流传在老南京人的口头记忆中,“矮城”是否真的有过,其具体成因又是什么,依然是谜,这也增添了南京城墙的神奇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南京城的城墙上还有字呢?原来是这个作用
现在网络上,报道不少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有奸商在从取利益,其实古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甚至有些防御型的工事,都能被他们搞成了豆腐渣,所以很多皇帝在这方面,也想了不少的办法,但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了一个好办法,人人都称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南京的老城墙,这些虽然也都是古代的砖块,但是这里的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上面刻满了字,写的就是监制单位,烧砖是谁烧的,匠人有哪些,连他们的信息都详细的刻了上去。这南京的城墙是防御型的工事,规模可以说是挺大的,但是他们却在上面,还专门刻了砖文,这可不是因为好看,防御一定是耐用的,其实这还是朱元璋发明的。在1366年的时候,本来朱元璋可以称帝了,但是当时他身边有个谋士,给他出了个提议,叫他不要着急称帝,先修筑好城墙,再囤积够一定的粮食,再去当这个皇帝,朱元璋想了想挺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在南京,修建城墙。两年之后,他才正式称帝,当时为了加强都城的防卫,他...
· 羌城:羌人筑在上党最早的城
从小我就常去羌城走亲戚,那时就听老人讲羌城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是潞城南乡的大村之一。从那时起我就对羌城村充满了好奇:一个普通乡村的村名竟能与“城”相攀,几千人的大村却无一户姓“羌”。多年来,这一直是我心中渴望解开的谜。羌城,上千年的历史,深厚的炎帝文化浸染,使她周身透出无尽的古韵。追溯那段历史,使我们无不感到“羌”字含情,“城”中怀爱。如今的潞城市翟店镇羌城村“羌”字在羌城读什么音羌城的“羌”字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四川、甘肃的羌族。但是,羌城村的人乃至当地所有知道羌城村的人都不把羌读作“qiang”,而是读作“kang”音,直到如今仍然如此。据说羌原是一姓,本姓匡,赵匡胤建立了宋朝,避讳,下令改“匡”姓为“羌”与“主”姓。到宋政和年间,朝廷觉得民间有“主”姓不妥当,又下令改“主”为“康”姓。宋时“羌”字也读作kang,改成“羌”或“康”姓避讳,与原来的“匡”姓读音比较接近。宋亡后,姓“羌”“...
· 矮人
民间神话的矮人童话与民间传说中常见的矮人形象日尔曼民间传说中住在山间或矿井里的精灵,据说只有两岁孩子那样高,有时挺漂亮,但通常是拖着长胡子的驼背老头模样。山里的矮人以金属制造手艺和善于锻造神剑和戒指而闻名,能预言,有隐身术,会变形。他们帮助人们种庄稼,但有时又偷窃谷物,逗弄牲畜,诱拐儿童或少女。山里的矮人曾出现于古冰岛语“埃达”及中世纪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当中养育齐格弗里德的工匠米梅就是这类矮人,20世纪山里的矮人则因华纳迪士尼的动画片《白雪公主》而著名。住在矿井里的矮人没有山里的侏儒那样善良,矿工门可以听见他们在坑道中走动。要是矿工不肯送给他们食物,或是过近地观察他们,他们就会点燃沼气、弄坏工具或制造塌方。在英国,矿井矮人的传说仍流行于康沃尔及斯塔福德郡。女矮人在托尔金的设定里,女矮人也长胡子或是变装让人以为如此,一个出外冒险的女矮人,让人无
· 筑后十五城
概要筑后国没有能统一国内的势力出现,于是在近邻的大大名兼成为筑后守护的大友氏之下,国内各地域的国人领主以共存共荣的形式存在。其中,特别强大的15家被称为“大身十五家”或“筑后十五城”。而首领是领有下筑后1万2千町(后来的禄高表记是约12万石)、以柳川城为本据地的蒲池氏。在‘大友幕下筑后领主附’中记载,蒲池氏本家是据有柳川的下蒲池(1万2千町),而分家是据有山下的上蒲池(8千町),在筑后国内,蒲池氏的势力超群,亦变得强大,而大友氏恐怕此家从大友之下独立,于是拥立以蒲池鉴久的弟弟蒲池亲广为别家,以此分散蒲池氏势力。以蒲池氏为首领的筑后领主,虽然立场是在大友氏之下,战时亦会被动员,不过因为并不是大友氏的军事力,经常有秘密计划独立或敌对的可能性,因此大友氏在筑后国内配置被称为“高一揆众”的大友氏直系小豪族,监视以大名身份的筑后十五城。后来因为大友氏在耳川之战中被岛津氏大败,十五城首领蒲池鉴盛在此战...
· 南京明城墙烧砖人家谱找到石继先确有其人(图)
杨国庆向记者介绍烧砖人的家谱。蔡震/摄张叶/制图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向市民献出一个独特展览:《守望名都——南京城墙发展简史展》,地点在该博物馆临湖厅。展览还有在湖南岳阳发现的南京明城砖“甲首”宗谱及城砖拓片。考证出南京城“坐标说”“此次展览分为5个部分,分明代以前、明代、清代、民国和解放后,首次大规模、完整地将南京明城墙史料呈现在市民面前。”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告诉记者,有两件事很有意义,一是他考证出南京明城墙的“坐标说”,“你们看这幅南京地图,以鼓楼为中心,画三条直线,分别指向狮子山、中山门和中华门,三条直线长度大致相等,直线两侧分布着皇权区、军屯区和商住区,说明明代南京城的布局是非常讲究的。”烧砖人家谱在湖南找到另一个重大发现则是今年初,他慕名前往湖南岳阳许市镇,在当地文物部门协助下,发现了一块南京城墙砖,上刻有“总甲石继先”、“甲首金受七”砖文。“总甲、甲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