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你不知道的三国:三国演义的赤壁之争与历史史实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你不知道的三国:三国演义的赤壁之争与历史史实,三国演义本来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所描写的情节与史实是有相当大的出入的,这也许

  三国演义本来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所描写的情节与史实是有相当大的出入的,这也许是因为作家为了给故事润色、也许是由于当时的信息闭塞以讹传讹罢了,下面是本人的一些见解。(希望仍然是娱乐而已)三国演义中曹操领八十三万大军孙权,却被孙刘联军的二位军师用火改之计,烧得全军覆灭,曹操本人也败走华容道,最后不是关羽讲义气连小命也丢了,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曹操从北方远道而来本来没有水军,只是降服荆州后得到了一些,最多也就二三万吧。后来由于要镇讨东吴曹操日夜不断扩充、权且算其扩大到十十四五万吧(因三国演义中说东吴孙权有军队五六万人,而曹操扩大到三比一的优势应足够了),此时曹操应该还有六十多万陆上部队。就算水军全军覆灭也不至于让曹操逃命吧,当然小说中说到岸上的旱寨也被波及,可是一把火能将训练有素的八十三万大军一次烧死,那是什火呀更何况要是真的火烧连营,那么后来刘备会又让陆逊火烧连营?

  二、在苏轼的赤壁赋里面有一句"遥想公瑾当年神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话,很多读者认为苏轼这句话有矛盾怎么前面说周公瑾后面又说诸葛孔明呢?认为那个羽扇纶巾是指孔明,其实不然只是我们被三国的人物造型固化了,谁说周喻就不能羽扇纶巾了、而苏轼此时就是描写周公瑾,在真实的历史里正如苏轼赤壁賦所说:赤壁之战没诸葛孔明的事,什么草船借箭、什么借东风等都是罗贯中式的娱乐。

  三、曹操被火烧了以后亡命奔逃,孔明随时可以取其性命而孔明为何要放了曹操?在曹操败走华容道一回里孔明就是一个神、而曹操就是一个傻比可信吗?还有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被尽焚,偏偏为迎接黄盖而首当其冲的主要人物没死一个。

  综上所述那就是真实的赤壁之战是另一回事,曹操帅领他的大军(大况二十到三十万比较可能)征讨孙权,由于北方士兵不懂水性便将战船用铁链锁在一起防浪。而孙权屈于曹操大军压镇正准备臣服,却发现曹操犯上致命错误,觉得有机可乘便让黄盖使苦肉计诈降,最后计成火烧了曹操的战船。而曹操呢?他发现黄盖有诈可是晚了,当黄盖的火船冲过来时只能弃船逃命,(而此时的黄盖是断然不敢上岸的)。船虽烧了好在人没事(这也是赤壁赋里描绘的墙橹灰飞烟灭而没说死人,也证实了为什么曹操手下那些有名有姓的人都没死的疑问),后来曹操见船烧了只得无功而返班师回朝去了。

  至于曹操败走华容道一节那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也就解了千古之迷诸葛为什么放走曹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124个差距:揭秘真实的三国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新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也没说祖茂被华雄杀死。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5、吕布杀...
· 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
三国历史的特点三国的历史从中平元年(184年)算起到晋灭吴(280年)共96年,从建安元年(196年)算起到晋灭吴共84年,从魏文帝代汉(220年)到晋灭吴共60年。在这段历史中,总的态势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从文艺的角度描写了这条主线。但是,三国的历史要比这丰富得多。因为,为实现新的统一而出现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只是三国历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魏、蜀、吴等各派政治力量为实现统一的目的,又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奋发图强,锐意革新。政治上,用人唯才,用法严明,贤能得用,政治清明;经济上,轻徭薄赋,大兴屯田,南方和边区经济得到开发。同时,在这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斗争都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期,各类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当时各方面的斗争是互相...
· 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
三国的历史从中平元年(184年)算起到晋灭吴(280年)共96年,从建安元年(196年)算起到晋灭吴共84年,从魏文帝代汉(220年)到晋灭吴共60年。在这段历史中,总的态势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从文艺的角度描写了这条主线。但是,三国的历史要比这丰富得多。因为,为实现新的统一而出现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只是三国历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魏、蜀、吴等各派政治力量为实现统一的目的,又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奋发图强,锐意革新。政治上,用人唯才,用法严明,贤能得用,政治清明;经济上,轻徭薄赋,大兴屯田,南方和边区经济得到开发。同时,在这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斗争都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期,各类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当时各方面的斗争是互相联系的,而人才...
· “三国戏”与《三国演义》的传播
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并刊行之后,“三国戏”主要以小说为改编蓝本,人物与情节都与小说极为接近,特别是通过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三国戏”中的人物形象给接受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都对三国故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戏”与小说文本毕竟存在着不少差距,尤其是全书的整体结构与某些细节难以如实表现,因而对《三国演义》的文本传播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小说的文本传播与“三国戏”同步发展,是我们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关键词】三国戏三国演义传播早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之前,金院本和元杂剧中就有许多“三国戏”,并成为小说最后成书的来源之一。在小说成书之后,“三国戏”不断丰富发展,对《三国演义》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视为“三国戏”)播放的20世纪90年代,可以这样说,没有读过小说文本的人大有人在,但没有看过或听过“三国戏”的人却...
· “三国戏”与《三国演义》的传播
【内容提要】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并刊行之后,“三国戏”主要以小说为改编蓝本,人物与情节都与小说极为接近,特别是通过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三国戏”中的人物形象给接受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都对三国故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戏”与小说文本毕竟存在着不少差距,尤其是全书的整体结构与某些细节难以如实表现,因而对《三国演义》的文本传播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小说的文本传播与“三国戏”同步发展,是我们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关键词】三国戏三国演义传播早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之前,金院本和元杂剧中就有许多“三国戏”,并成为小说最后成书的来源之一。在小说成书之后,“三国戏”不断丰富发展,对《三国演义》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视为“三国戏”)播放的20世纪90年代,可以这样说,没有读过小说文本的人大有人在,但没有看过或听过“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