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牡丹亭》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牡丹亭》?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3
转发:0
评论:0
《牡丹亭》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牡丹亭》?,《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的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 ,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熙清新的春风。身处明代社会的广大女性,确实有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监牢之中。一方面是上层社会的作乐、纵欲无度;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高度防范与严厉禁锢。用程朱理学来遏止人欲毕竟过于抽象,于是便用太后、皇妃的《女鉴》、《内则》和《女训》来教化妇女。当然最为直接。生动、具备强烈示范意义的举措是树立贞节牌坊。明代的贞节牌坊立得最多,这些牌坊下所着的,是一个个贞节女性的斑斑血泪和痛苦不堪的灵魂。《明史·烈女传》实收308人,估计全国烈女至少有万人以上。一出《牡丹亭》,温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封建卫道士们痛感“此词一出,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其间点染风流,惟恐一女子不,一方人不失节”(黄正元《欲海慈航》),这正是慑于《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烈震撼力的嘤嘤哀鸣。

  二是崇尚个,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千金小姐杜丽娘尚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是振聋发聩的闪电惊雷。杜丽娘的处境原是那般艰难。父亲拘管得那么严密,她连刺绣之馀倦眠片刻,都要受到严父的呵责,并连带埋怨其“娘亲失教”。请教师讲书,原也是为了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拘束女儿的身心。可怜杜丽娘长到如花岁月,竟连家中偌大的一座后花园都未曾去过;这华堂玉室,也恰如监牢一般……所以禁锢极深的杜丽娘反抗也极烈,做梦、做鬼、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限。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汤显祖所师事的泰州学派、所服膺的李贽学说乃至达观的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汤显祖没有像李贽、达观那样去硬拼,但他也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牡丹亭
故事梗概此剧描写了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风格《牡丹亭》取材于唐代传奇,揭露黑暗,以情反理,故事深切动人,具浪漫主义特色,不拘于声律,曲调优美。人物栩栩如生,描写细腻;语言则在深浅、浓淡、雅俗之间。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 《牡丹亭》与冯小青(图)
《红楼梦》中那使林黛玉读了感到“心动神摇”的《牡丹亭》,是明朝大剧作家汤显祖罢官归里前后所写的一部传奇作品。此书一出立即造成了家喻户晓的社会效应,因为剧本提出了他的前代作家很少甚至从未涉及过的进步思想。他认为,情爱原是人的本能要求,凡合理的生活和正常的欲望不应遭到限制和扼杀。杭州西湖孤山玛瑙坡旁原有一个小小的石坟,墓碑上刻着“明诗人小青女史之墓”。这个年轻的女诗人冯小青就是读了《牡丹亭》后自叹身世以至于压郁得病而夭折的。那时,凡女人尤其是少女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她是16岁时被武林(杭州)名士冯千秋从扬州买回杭州作小妾的,后被大妇所不容被幽禁在三面临水仅有一线陆路可通的孤山放鹤亭边。入晚,她面对孤灯一盏,形影相吊,唯以《牡丹亭》一书自遣,因而在她极少传世的诗篇中有一首《读牡丹亭绝句》,可以从中仿佛看到她那时的思想轨迹。她是这样写的,“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
· 上海-崇明“牡丹亭”
崇明牡丹亭是一种以队列形式在行进中演奏的民间丝竹音乐表演方式。它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在民间庙会或节日喜庆时作为行街队伍中的重要部分出现。牡丹亭经常演奏的乐曲《苏扬桥》是一支崇明民间古曲。牡丹亭船首扎彩庭造型
· 《牡丹亭》在哪里诞生
传奇剧本《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临川四梦》,是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多少年来,这部戏曲名著是在哪里创作的,说法各异。一种说法是作于临川家中。焦循《剧说》记载:相传汤显祖创作《还魂记》时运思很苦。一天,家人发现他不见了,到处寻找,结果发现,他竟躺卧在庭院中的柴草垛上掩面痛哭。家人吃惊地问他,你怎么了?他回答说:“我填词填到‘春香还是旧罗裙’一句。”另一种说法是“于路日撰”,即在途次——途中住宿的地方进行《牡丹亭》的创作活动。江熙在《扫轨闲谈》中说:汤显祖的老师文肃公王锡爵在家赋闲,听说汤显祖到了他所居住的娄县东,流连多日不来拜谒,便径自去探个究竟。王锡爵心里十分诧异,就暗地里买通了汤显祖的随从,看汤显祖都在干什么。原来汤在途次每天撰写《牡丹亭》,他的随从也每天把他写的稿子偷偷拿给王锡爵看。等到汤显祖撰写完毕,放在衣袖中,拿去给王锡爵看。王说...
· 《牡丹亭》剧情内容赏析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明汤显祖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前后。剧情: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最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柳惊叹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几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二人一见钟情,遂于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丽娘梦觉之后柔肠萦损,寻梦不见,怀着“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凄惋无奈一病归天,临终前自绘真容,嘱春香将画轴藏于花园太湖石底,将自己埋在花园梅树下。三年后,书生柳梦梅偶尔进得这一颓败花园,拾到丽娘自绘小像,认出自己也曾于梦中相会其人,爱慕至深,不惜发冢以求梦中人,丽娘借尸还魂,与柳生结为人间夫妻。全剧以柳梦梅高中新科状元,皇帝“敕赐团圆”而告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