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官场吃喝风:与送礼一样成为通用的规则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2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官场吃喝风:与送礼一样成为通用的规则,权力与吃喝应酬,有时是个“鸡生蛋,蛋生鸡”式的问题。古代为官者,吃喝应酬是常

  权力与吃喝应酬,有时是个“鸡生蛋,蛋生鸡”式的问题。古代为官者,吃喝应酬是常态,几成官场规则,有时甚至不吃喝不应酬,就做不了官掌不了权。同样,历代农民起义虽常有“均贫富”之类的口号,但若真想起到煽动性效果,还是得拿大鱼大肉和女人说事儿。也正因此,农民起义往往陷入“革命尚未成功,大家已经堕落”的怪圈,久贫乍富的义军在酒色财气面前迅速腐化,甚至比他们曾经反对过的人更加不堪。

  以权力换取酒色享受,自古便有。早在周代,《周礼·天官》中就有记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有六牲,饮用六清,馐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这种宫廷宴会在后世因为物质的丰富而愈发繁复,最盛大的当属每年阴历大年初一的大朝会之后的宴饮,百官均要参加,还可以携眷,这个古代最高规格的公款吃喝活动从周朝便已开始,直至清亡。其他例行公事的还有新皇登基时的元会宴,改元建号时的定鼎宴,祝寿时的万寿宴等。

  在皇权社会里,宫廷宴会属于“绝对权力导致的特权特供”,本不属本文探讨之列,但这种风气确实影响了官场生态,官员们上行下效,将宴会变成了一种固有流程,从升迁、到任到离职,还有寿辰、婚嫁等,宴会贯穿整个官场生涯。至于日常应酬更是生活的一部分,退朝了下班了三三两两喝个酒聊个天,是很多官员维系关系的必要手段。

  如果官场动荡,官员调动频繁,这种宴会也会跟着频密,如《汉书》中描述,西汉后期就有“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的混乱局面。到了《后汉书》,又有“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的记载,可见迎来送往、吃喝应酬,已导致行政效率严重低下。

  有时,官场应酬还会引发,两汉时期最著名的吃喝事件发生在演义小说里,《三国演义》开篇不久,倒霉的督邮就吃拿卡要未遂,还被暴打一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风仍盛,南朝设“迎新送故之法”,地方官上任和离任都得送礼,一般送故以三年为期,即离任后三年内,原任职所在地每年都得去送礼。各州郡甚至设置了“送故主簿”这一岗位,专职迎来送往。这一制度并没有财政拨款,“饷馈皆百姓出”,所谓“花公款”,成了“花公众的钱”。

  有人以为越是皇帝昏庸、吏治混乱的黑暗年代,官员越热衷吃喝,其实不然。官员应酬吃喝之风,与政治是否清明基本无关,有时盛世反而更为流行。比如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宋朝,就是官员吃喝风最盛行的朝代。《宋史》记载,宋朝有“旬设”之制,每一旬都有一次公费宴犒,将公款吃喝变成了国家制度,各衙门动用公款宴请都有公开账本,名为“公使苞苴(jū)”,这种用于公务接待的公款即称“公使钱”。

  名臣范仲淹曾解释过公使钱存在的合理性,“窃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认为这一切都基于公务,让来往公务人员能够安心工作。

  这些制度使得官员动用公款吃喝成为常态,宋孝宗时的平江知府王仲行与祠官范致能、胡长文常用公款请客,“一饮之费,率至千余缗”。北宋的尹洙曾在《分析公使钱状》中记载,庆历三年,仅渭州官府官员,每月便有五次公款吃喝的宴会。《朝野杂记》记载,南宋时东南诸郡公使“帅臣监司到署,号为上下马,邻路皆有馈,计其所得,动辄万缗”,也就是说,不但有得吃,吃完还可以拿礼物。

  通常,吃喝肯定伴随着送礼行贿,仅仅扬州一地,每年用于馈赠的小礼品就花费了十二万缗,一缗等于一千个铜钱。

  北宋时,杭州已极为繁华,朝廷派赴该路的监司大多在城内设立办事处,杭州当地还得专门安排一名官员负责接待,大名鼎鼎的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时就疲于应付接待任务,甚至称这里是“酒食地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官场“潜规则”:历史上庄子为什么不当官?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网络配图其实,庄子是人不是神,他的德行、他的修为也并非一朝一夕精进到这样的地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即便是天才,他离开娘肚子的第一声哭,也同平常的婴儿一样,而绝不可能是一首美妙的诗或者是一曲动听的歌。依我看,庄子能够参悟天地的奥秘、省识人生的玄机,恐怕有幸依赖于他自己仕途上挫折所提供的特殊契机。换句话讲,庄子与官场的种种瓜葛,恰好使得他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真正超越了世态常情的羁绊,走向了“一是非而齐生死”的境界。众所周知,中国读书人的千般苦闷、万种烦恼,都出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社会世态。按传统的认知理念,则又在于能否当官,进入主流圈,拥有话语权,而不被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人与官场关系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自然本色还能保持几许,他的心灵自由还...
· 孔子也认官场规则:慈忍变
原文标题:孔子也认同的官场江湖“三字真经”:慈忍变核心提示:那位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孔子,也是同意这种“变”的。一次,他刚刚与别人结盟,出门后就违背了盟约。他的学生问道:“您刚刚与人订立了盟约,马上就违背了,恐怕不太好吧!”孔子说:“在被迫的情况下订立的盟约,连神鬼都不相信,何况人呢?”其实,即使奉行皇命也要通权达变,有时候确实要搞阳奉阴违的那一套,要先忍后变,否则连性命也保不住。长孙顺德是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族叔,多有战功。高祖即位,拜长孙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参加了玄武门政变,为唐太宗即位立了大功。唐太宗登上皇位以后,特赐给长孙顺德宫女,长孙顺德也受到特别的允许,常在皇宫内住宿。但后来长孙顺德让自己的管家接受了别人赠绢,被人告发。照唐朝的法律,这要受到严重的处罚,而太宗不仅没有加以惩处,还在朝廷上当众赐绢数十匹,使他感到非常惭愧。不...
· 古代官场传统潜规则:属下不贪领导反而不安?
下属贪污腐败,领导心安理得。这种逻辑,你一定无法理解,这是哪门子的混账领导?不是缺心眼,就是糊涂蛋,或者干脆就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但千万别这么说,这些领导既不是缺心眼,也不是糊涂蛋,说出来都是些让你顶礼膜拜的伟大人物,如来佛祖、秦始皇、汉高祖、宋太祖、乾隆皇帝,还有俺老家那圪垯的县委书记,你能说他们都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吗?当然不是。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明察秋毫,瞒天瞒地瞒神灵,也瞒不过如来佛祖的慧眼睛,可佛祖也心安理得地听任属下索贿受贿,有吴承恩老先生的白纸黑字为证。话说《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团,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难(第八十一难是在取经返回的路上),终于来到西天。因为没能按照潜规则向如来座下的两个大弟子阿难、迦叶送礼行贿,两“”暗中一使坏,就给了他们一批“无字真经”。取经团见最高领导人如来眼皮底下竟然也不正之风盛行,就义愤填膺地向如来检举揭发。本以为如来肯定会勃然大怒,严肃处理,没想...
· 解读官场传统潜规则:为何属下不贪领导不安
文章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7日作者:鸥鸟原题为《属下不贪,领导不安》下属贪污腐败,领导心安理得。这种逻辑,你一定无法理解,这是哪门子的混账领导?不是缺心眼,就是糊涂蛋,或者干脆就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但千万别这么说,这些领导既不是缺心眼,也不是糊涂蛋,说出来都是些让你顶礼膜拜的伟大人物,如来佛祖、秦始皇、汉高祖、宋太祖、乾隆皇帝,还有俺老家那圪的县委书记,你能说他们都是缺心眼外加糊涂蛋吗?当然不是。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明察秋毫,瞒天瞒地瞒神灵,也瞒不过如来佛祖的慧眼睛,可佛祖也心安理得地听任属下索贿受贿,有吴承恩老先生的白纸黑字为证。话说《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团,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难第八十一难是在取经返回的路上,终于来到西天。因为没能按照潜规则向如来座下的两个大弟子阿难、迦叶送礼行贿,两“”暗中一使坏,就给了他们一批“无字真经”。取经团见最高领导人如来眼皮底下竟然也不正之...
· 揭秘:古代官场论资排辈的规则为何“人人叫好
早在北魏时期,人事部门就鉴于官场上升官竞争过于激烈,官吏们为此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闹得乌烟瘴气不堪入目的情况,发明了“论资排辈”的升官法。这种方法异常简单,不看候选人的政绩和考核结果,也不看他们的硬性条件,只看资历大小。谁在现任岗位上任官时间比较长,谁就优先升任高一级官位。这种不合理的方法,最终得到了官场的支持,在五代之后成为升官的主要标准。网络配图吴思先生对论资排辈有过精彩的评价,认为“堪称极其高明的流线型设计”。此项方法是阻力最小、压力最轻、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肥缺分配办法。“资格和辈分是硬指标,不容易产生争议。人人都会老的,谁都不会觉得这个办法对自己格外不公平,这就容易接受。已经老的人关系多,经验丰富,常常还是年轻人的师长师兄,年轻人很难公开反对他们,这就让反对者难以成势。网络配图至于在相同资格和辈分条件下的抽签抓阄,这是把前程交给天意和命运安排,而天意和命运无法反对。”“最后还有一条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