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俗语“三脚猫”最早流行于江浙 或由“三脚锚”演变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1
转发:0
评论:0
俗语“三脚猫”最早流行于江浙或由“三脚锚”演变来,说起三脚猫,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贬义词,正常的猫儿、狗儿哪有三只脚的。生活中

  说起三脚猫,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贬义词,正常的猫儿、狗儿哪有三只脚的。生活中只有支撑照相机的三脚架、庙里烧香的巨无霸大香炉——鼎等这些东西是三只脚,从数学的角度讲,这么设计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在市井中,三脚猫是个俗语,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意思很接近,比喻某些人对某些事情一知半解,而又酷爱在公众场合自我吹嘘,显得牛皮哄哄,这时就会招别人讥讽,“看这人充其量也就点三脚猫的功夫,有什么能耐”。三脚猫在江浙一带比较流行,尤其以扬州、上海等地为多。不过现在,随着影视剧的流行和网络的传播,许多词语已经不分南北,好像带点调侃,瞬间就能火爆全国。

  这不,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4》第11集中,因为剧情需要,元芳形容一位蹩脚的女侠为“三脚猫”的功夫。那么“三脚猫”的说法真的在唐代就有了吗?

  据历史记载,“三脚猫”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一书中。陶宗仪在书里讲了个故事:当时有个叫张明善的人,写了一首名为《水仙子》的北乐府,讥讽当时的政局,曲子的内容是这样的,“铺眉苦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现在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有两个版本:

  一个说是“五眼鸡即乌眼鸡,是一种好斗的雄鸡;岐山鸣凤是指周还是诸侯国的时候,即将兴盛,有凤凰在岐山鸣叫;两头蛇是蛇的一种,无毒,尾部圆钝,乍看之下很像另一个头,故称两头蛇,古人传说看见两头蛇预示着死亡;南阳卧龙即诸葛亮;渭水飞熊指姜太公。一天夜里,周文王睡觉梦见了一头飞熊,找人解梦说这一定是有贤人出世的征兆,果然不久就在渭水边遇见了姜太公。张鸣善客观上表达了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主要意思是说“装模作样的人早早就当上了三公的最高官职,好勇斗狠、蛮横无理的人却享受着万种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之徒却能在社会上畅行无阻,总而言之全是胡闹。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呢?居然把乌眼鸡当成了岐山的凤凰,把两头蛇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把三脚猫当成了姜太公!”

  另一个说是,有了权势的人,大部分都装模作样,言行不一,就像周文王、诸葛亮和姜子牙这样的英雄也有这方面的不足,也是些五眼鸡、两头蛇和三脚猫之类,最后沦为帝王的附庸,考虑问题多是从皇权的角度出发,替天下百姓着想的又有多少呢。

  在这两个版本中,对三脚猫的比喻是不一样的,但这个词却悄悄传开了。

  明朝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提到了一只三脚猫,“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逮老鼠是猫的专职,“三脚猫”的本事超级棒棒哒,无奈“走不成步”,实在是件极其郁闷的事。后来便用“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了。可见,当时社会上对某些技艺不精的人非常有看法,使得“三脚猫”这个词逐渐走红。

  但是,为什么要说三脚猫,而不是三脚狗或者三脚马、三脚驴呢?又有一种说法认为猫最早应该写成“锚”。相传,清代光绪年间,上海南码头有一只走江湖的民船,船上有位老拳师,白须飘飘,身体硬朗,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天天在黄浦江畔一带练拳卖武艺,尤其能举起两只各重30公斤的三脚铁锚,舞弄如飞,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喝彩声不断。老拳师一时名声大作,不少练武的人慕名前来学习,他一概收下。后来,老拳师因故离开上海,他的徒弟们继续练习三脚铁锚,可谁也达不到老拳师的水平。谁要问起来,徒弟们笑一笑说也就练个三脚铁锚而已。从此,戏称某种懂技艺但却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子长了,呱呱叫响当当的“三脚锚”慢慢就演变成只懂点皮毛的“三脚猫”了。

  哈哈,这么看来把三脚猫提升到代名词的高度,当成一顶扣在某些人头上的大帽子,最早还是在元末明初。所以,《神探狄仁杰4》中的元芳说“三脚猫”的功夫,为时尚早,根本轮不到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代就有“三脚猫”叫法吗?其实最早元末明初出现
说起三脚猫,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贬义词,正常的猫儿、狗儿哪有三只脚的。生活中只有支撑照相机的三脚架、庙里烧香的巨无霸大香炉——鼎等这些东西是三只脚,从数学的角度讲,这么设计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市井中,三脚猫是个俗语,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意思很接近,比喻某些人对某些事情一知半解,而又酷爱在公众场合自我吹嘘,显得牛皮哄哄,这时就会招别人讥讽,“看这人充其量也就点三脚猫的功夫,有什么能耐”。三脚猫在江浙一带比较流行,尤其以扬州、上海等地为多。不过现在,随着影视剧的流行和网络的传播,许多词语已经不分南北,好像带点调侃,瞬间就能火爆全国。这不,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4》第11集中,因为剧情需要,元芳形容一位蹩脚的女侠为“三脚猫”的功夫。那么“三脚猫”的说法真的在唐代就有了吗?据历史记载,“三脚猫”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一书中。陶宗仪在书里讲了个故事:当时有个叫张明善的...
· 吴文化—吴地风物—三脚猫
“三脚猫”,无锡人常用此语来泛指对某种知识、技术虽有些门径,但又不精通的人,亦喻虚有其表、不尽善、不中用的人。相传,清代光绪年间,一条小船泊于上海滩南码头。船主是位老艄公,身强力壮,每天总在码头空地上习武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居然还能双手举起船上两只各重30公斤的三脚铁锚,舞弄如飞。老艄公一时名噪沪上,不少练武爱好者前来拜他为师,老艄公皆乐而收下。后来老艄公离去,但他的许多门徒仍在码头空地舞弄三脚铁锚,然而他们无一达到老艄公那般炉火纯青的水平。于是,人们便戏称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猫”了。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我国古籍上确有“三脚猫”的记载。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写道:“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非即飞)。”可...
· 三脚架
参见球型云台
· 江浙
历史江浙地区古代长期在一个文化区内(主要为苏南、浙北和上海),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吴国(无锡,苏州),越国和楚国、统一的秦汉、三国时期的东吴(南京)、东晋(南京)以及南朝(南京)、统一的隋唐、五代时期的南唐(南京)和吴越国、宋朝江南东路和两浙路、元朝江浙行省(主要为浙北、苏南、皖南和上海)等,江浙人并且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吴越文化,并把江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参看上海历史江苏历史浙江历史安徽历史吴越人
· 汉普顿锚地
历史1.汉普顿锚地海战(1862年3月8至9日)当前的独立城市汉普顿纽波特纽斯普库森市威廉斯堡县詹姆斯市县约克县其他詹姆斯镇(1607)Kecoughtan(1610),后成为了汉普顿锚地的一部分中央种植园(1632),1699年后成为了威廉斯堡伊丽莎白河郡(1634-1643)华威河郡(1634-1643)查理斯河郡(1634-1643)詹姆斯市郡(1634-1643)伊丽莎白市县(1643-1952)华威市县(1643-1952)腓比斯城(1900-1952)华威市(1952-1958)新诺福克县(1636-1637)低诺福克县(1637-1691)高诺福克县(1637-1646)交通主要机场服务:诺福克国际机场。弗吉尼亚历史三角弗吉尼亚历史三角位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半岛包括了詹姆斯镇、约克镇和威廉斯堡三个殖民地社区,合为殖民地大路。殖民地大路把受保护的三个弗吉尼亚的殖民地社区连接起来,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