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海盗郭婆带酷爱读书 打劫时遇到读书人还慷慨资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7
转发:0
评论:0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这首对子听来散淡高雅,颇有点看破功名的味道,但如果把它悬挂在一个海盗头子的船头,是不是又有一点喜剧效果?1891年的一期《点石斋画报》就刊登了一篇题为《绿林奇缘》的文章,讲述了这么一个风雅海盗的故事。文中写道,清代嘉庆年间,粤东有个著名的海盗头子,名唤郭婆带,此人性格豪放,艺勇超群,又讲义气,故能一呼百应,被誉为“绿林魁首”。有意思的是,虽然身为海盗头子,但郭婆带嗜书如命,他在海盗船里收藏了几百种奇书,平日不出去打劫时,常抱着一本书看到深夜。他喜欢读书的同时,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读书人。倘若在海上遇到文人学士,他总是吩咐手下不要为难人家,遇到囊中羞涩的寒士,他还会遵循圣人的教导,慷慨解囊,给予资助。郭婆带还在船头高挂一副对联,上联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下联是“人之患,束带立于朝”。要知道,上联还是孔夫子的原话,此刻高悬在一艘海盗船上,倒真是对“...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这首对子听来散淡高雅,颇有点看破功名的味道,但如果把它悬挂在一个海盗头子的船头,是不是又有一点喜剧效果?1891年的一期《点石斋画报》就刊登了一篇题为《绿林奇缘》的文章,讲述了这么一个风雅海盗的故事。文中写道,清代嘉庆年间,粤东有个著名的海盗头子,名唤郭婆带,此人性格豪放,艺勇超群,又讲义气,故能一呼百应,被誉为“绿林魁首”。

  有意思的是,虽然身为海盗头子,但郭婆带嗜书如命,他在海盗船里收藏了几百种奇书,平日不出去打劫时,常抱着一本书看到深夜。他喜欢读书的同时,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读书人。倘若在海上遇到文人学士,他总是吩咐手下不要为难人家,遇到囊中羞涩的寒士,他还会遵循圣人的教导,慷慨解囊,给予资助。

  郭婆带还在船头高挂一副对联,上联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下联是“人之患,束带立于朝”。要知道,上联还是孔夫子的原话,此刻高悬在一艘海盗船上,倒真是对“道之不行”的莫大讽刺,但换个角度说,有文化的海盗的确比没文化的海盗危险得多。

  据文中所说,郭婆带最后还是接受了朝廷招安,不过,他没有接受朝廷的加封,反而闲居在城内旧仓巷的一栋老宅内,结交了一大群读书人,天天讲经论道,赏花喝酒,过完了风雅的后半生。这样的“惊天逆转”,实在是羡煞旁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为什么讨厌读书人?读书人到底哪里得罪他了
朱元璋早年偷鸡摸狗的事没少干,后来咬牙投奔农民起义军造朝廷的反。在朝廷和正经人家看来,他就是盗贼,他自己也有一种做贼的感觉,所以直到做了皇帝,朱元璋依然疑神疑鬼,总担心人家看不起自己,尤其担心的是读书人。朱元璋压根儿不喜欢读书人,但是他又离不开读书人,因此每每看见读书人舞文弄墨,就未免疑窦暗生:他们会不会在文章中骂我?后来朱元璋识字了,也就能读奏章了。喜欢读,就得有人上表。可地方官都是一干武夫,自己玩不来这个,就抓住个当地的教授(官职,属于当地县学的官办教师)、训导什么的上折子拍马屁。这些人稍不留神,就拍在了马腿上。那段时间,有不少州县的读书人因为替人写折子丢了脑袋。凡是奏折里有“作则”“生”“法坤”字样的,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因为“作则”近乎“做贼”,“生”近乎“僧”,而“发坤”近乎“发髡”(古之剃发之刑)。想多了的朱元璋觉得人家是暗中讽刺他做过贼,做过和尚,剃过光头。那年月又没有互联网,...
· 揭秘古代为何不能招惹读书人难道读书人都是扮猪吃老虎吗
还不知道:古代为何不能招惹读书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从古至今,人们最崇尚的一件事就是“读书”,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能看出来,在古代做任何工作都是低俗的,只有读书才是最上乘的品味,而且在古代,身为一个读书人,是很少愿意得罪的,有的时候就连盗匪小偷对于读书人都是恭恭敬敬,这究竟是为何呢?虽然民间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但这并不是说读书没用,这个百无一用的意思主要是因是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读书人长年累月在家读书,身体并不强壮,加之没有经商或者一技之长,常常被人嫌弃称之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如果这些书生要是考取个功名的话(科举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则街坊四邻对待这名读书人的态度能立马翻转180度。在古代,之所以不能招惹轻易招惹读书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等级制度高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有“士农工商”这么...
· 为何读书人都喜欢宋朝?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读书,读书好难,多太多数没用。但是如果你出生在古代,特别是宋朝,你就会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宋朝是读书氛围最浓重的朝代,宋代的读书风气和高雅境界,今人看来,是很难企及的。宋人之高雅宋代学者赵季仁就曾期待说:“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名流欧阳修也曾感叹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可见,在读书之风盛行的宋代,有许多读书人期待读书,爱好读书,并以终身勤奋苦读为乐,以读尽天下好书为荣。南宋著名学者、目录学家尤袤,对读书的爱好可谓更加高尚与典型。《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就曾称赞他说:“延之于书靡不观,观书靡不记。每公退,则闭跣豢停日记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及诸女亦抄书。一日,谓子曰:吾所抄书,今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意思是说,他每天都要读书,而...
· 明朝时期,为什么读书人都爱习武?
明朝时期,读书人都喜爱习武,这是为什么呢?确实有很多的明朝念书人爱好习武,或者爱好武事,尤其是在明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身高七尺,身段强大,“有胆知兵,善摆布射”。有文献说,熊廷弼已经在湖广的武举考试中获得过第一名,是一位正宗的武举人。后来他才弃武从文,又考中了进士。所以他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另一位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为人冲动大方而有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气象,以边才自许”,换成今天的话来说,袁崇焕就是一个军迷。第三位是卢象升,天启二年的进士,长得白皙而清癯,骨骼怪异,力量奇大。卢象升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诗书上,平常一有闲暇就练习射术,五十步外百步穿杨。崇祯十一年尾,卢象升督师入援北京,在巨鹿被八旗军包抄,卢象升炮尽矢穷,“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而死。可以说,明朝的这些念书人都爱好武事,其缘故有这么一些。...
· 宋仁宗是怎么对待读书人的?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宋仁宗是怎么对待读书人的”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水浒传》的第三十九回,有个题目叫《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说的是宋江那天喝闷酒喝大了,醉酒之气往上翻涌得招架不住,加上连番所受之气也一时涌上心头,于是忍不住抓了杆毛笔,蘸得浓墨,在墙上题写了一首《西江月》,其词如下: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这厮自我感觉超爽,于是“大喜大笑,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接着文思泉涌,憋得难受,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下补了一首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写罢,倒也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很有英雄气地落了款:“郓城宋江作。”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叫作“一首新诗写壮怀,谁知销骨更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