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史上的雷人“谏议”:统一包子个头标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2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史上的雷人“谏议”:统一包子个头标准,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谏议”,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国计

  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谏议”,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官员的“谏议”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无补于朝政的改进、国家的治理,其中甚至不乏雷人的“谏议”。

  北宋初,河南有地方官向朝廷献计,说农民耕种田地使用犁铧太费时费神,应改成每人手持一柄长锥,往地上刺一个洞,然后放上种子,可大大加快耕作的效率。另外,朝廷还应规定每户农家畜养大量的鸡,这样在出现蝗灾时,把鸡赶出来啄食蝗虫,就能有效保全农作物,且可兼收鸡肉之利,实为一举两得。朝廷信其言,让他在辖地试为施行,结果农民劳作一天,也未能播种一亩地,效率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而每户蓄养的鸡,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饲喂,还因缺乏足够的饲养场地,鸡群互为追逐相斗,搞得尘埃蔽日、乌烟瘴气。由于无法继续施行,这两项议案在百姓的一片骂声中被终止。

  明宪宗时,有御史呈交了一个“谏议”,认为城市里的街巷拥堵,是因为道路使用不合理所致。譬如驴车和骡车的行走速度不一样,驴车走得慢,致使跟在后面的骡车也走得慢,堵塞了交通。因此他提议专设驴车道和骡车道,把两者分开,以此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不过这在街巷狭小的古代,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明朝雷人“谏议”是很多的,明孝宗有位给事中,建议案题目特别大,是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的,他是这么写的:近来首都衣饰引领时尚,流行用马尾巴缀在裙底,很多人偷偷地去剪马尾巴了,马尾巴剪掉了,那马跑得还快吗?那马跑不快了,那仗还打得赢吗?“京中人士好着马尾裙,因此官马被人偷拔鬃尾,有误军国大计,乞要禁革。”将国家兴亡与马尾巴扯在一起谈,真是很会扯淡啊。

  还是明朝,是嘉靖年间。明朝后期已是奢侈成风,有个员外倒是选了个好题目,他提交的是提倡节约的议题,选题没问题,问题是其建言水平问题。这员外“建言崇节俭以变风俗,专论各处茶食铺店所造看桌糖饼”,他在议案中说,各地卖烧饼的,卖包子的,做的烧饼与包子很不规范,大的大,小的小,个头尺码没有标准,“大者省功而费料,小者省料而费功。”所以得国家统一包子个头标准,“乞要擘画定式,功料之间务在减省,使风俗归厚。”

  到了清朝嘉庆,碰到大灾大难,有人提以妇女裤带战灾害之建言了。嘉庆朝天发洪灾,嘉庆帝乃下诏,征求解决自然灾害的法子,一时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其中一位是这么上奏的:大家分头行动,把全国妇女集合到操场到广场到演兵场,每人发一条黄色的裤带子,系到女同胞的腰间,然后叫她们沿长江,沿黄河,沿中国七大水系喊口号,用上这法子,则可以与天斗与地斗,战天斗地,战无不胜了。其科学原理是:黄属土,土能克水。

  对此嘉庆帝据说没有采纳,还发了一顿脾气,“下诏求言,求得此种之言,令人浩叹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吃的是什么包子?古代的包子的演变历史
古代的包子并不都叫包子,如前文所见,唐人就把它叫做“笼饼”。古人把面食统称为“饼”,如汤面叫做“汤饼”,上笼蒸熟的面点就叫“笼饼”。陆游有诗云:“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其下作注:“蜀中杂彘肉作巢馒头,佳甚。唐人正谓馒头为笼饼。”陆游所说的“馒头”,其实是包子最古老的名字。许多人都相信,“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相传他领兵南征孟获时,有人劝告他:“南蛮地区有很多邪术,你要用人头祭祀神灵,神灵就会派出阴兵来助你一臂之力。”诸葛亮不愿杀生,于是用羊肉和猪肉为馅,包以面皮,做成人头状,用以祭神,神灵果然为他出兵。这一记载最早见于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后来被《三国演义》改编化用,从此人尽皆知。《事物纪原》的资料来源是稗官野史,并不足以证明包子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不过,古代少数民族确实有用人头祭天的风俗,“馒头”也很有可能是人头的替代品。晋人卢谌《祭法》中就说:“春祠用曼(馒)头。”说明馒头...
· 中国历史上最雷人的圣旨
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身长面黄,彪悍果敢,性格古怪,自称“八大王”。1644年,张献忠攻入成都,后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后,开科取士,得进士120名。状元名叫张大受,年不满30岁,生得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又善弓马,可谓文武双全、青年才俊。群臣都上表进贺,说天降大贤,大西不久便可一统宇内等等。张献忠一听大喜,急忙召见张大受。一见果然大悦,群臣见此更加交口赞誉,一致认为张大受乃古今未有之奇士。张献忠喜不自禁,又是赏金,又是赐宴,又是召画工为其画像,最后竟赏美女4人、甲第1座和家丁20人,着着实实地为得奇才而高兴了几天。张状元当然是感激涕零的,这不,在收下美女豪宅第二天的一大早就跑去谢恩,准备表一下为张皇帝、为大西政权肝脑涂地、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忠心。张献忠在龙椅上一听状元来了,突然不知哪根神经被触动了,说道:“这驴养的,老子爱得他紧,一见他心上就更是爱得不得了。咱老子有些怕看见他,你们快些给我...
· 史上最为神秘的四个头盖骨?
说起考古,人们总是会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神秘感。当然,认为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当棺木打开时那一个个文物的出土,一方面,它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是历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它的稀缺性而价值连城,极具吸引力。而在世界上众多的文物之中,头盖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价值也是无法想象。下面,就来看一看世界上哪几个头盖骨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又是谁死后依然这么值钱。一、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1929年冬天,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之后,北京人头盖骨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存在放解剖室办公室的两个保险柜内。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再留在北平很不安全,所以建议由美国友人运往美国学术机关暂存。1941年,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保管...
· 揭秘:中国史上选妃标准最苛刻的皇帝
导读:在中国古代,皇帝选妃可不单单只是看一眼就能选上的,当然,看一眼就选上的也有,不过都是个案。其实,古代选妃制度非常严格。看下古代帝王选妃究竟有哪些严格的要求?当然,这只是些泛泛的条文,汉代就有皇帝定下了严苛的选妃标准,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汉桓帝刘志一定是个酷爱科学计量方法的人。对于后宫嫔妃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着严格的尺寸观念。身高必须七尺一寸,肩宽必须一尺六寸,臀宽要比肩宽少三寸,从肩膀到手掌必须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长,从大腿到脚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网络配图这样一番计量下来,实在不知道到底还能有几个名门闺女能够符合标准,这不是苛刻,简直是不可理喻!同时也看得出来:这刘志一定也是个无趣的男人。女人的妙处在于各有各的不同,环肥燕瘦,各有所妙,一旦后宫佳丽三千全成了一个模子的流水线产品,那作为皇帝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当然,可以想象:即便成了刘志的妃子,也必定要几十年如一日的维持原有...
· 中国隋氏统一字辈世系执行标准表摘录
自二00七年元旦动议、元月九日《隋氏通谱》纂修信息公告第3号关于征集隋氏统一行辈字序方案及意见的通知、元月十六日公告第4号关于在“隋氏族谱网BBS论坛”中设立《隋氏通谱》纂修相关内容栏目及征集隋氏统一行辈字序方案及意见、二月十二日《隋氏通谱》纂修信息公告第5号,即《隋氏通谱》纂修筹备小组《关于<隋氏通谱>纂修中设立隋氏统一行辈字序的建议内容及使用方案(征求意见稿)》、四月一日公告第8号《隋氏通谱》纂修筹备小组关于对隋氏统一行辈字序方案的修改意见(字辈方案修改稿)公告以来,有的宗亲族人通过网络、通信、电话、面谈等不同方式与机会,均对字辈方案发表和提出了一些想法与意见。凡支持及赞同实行隋氏统一行辈字序的想法与意见也均已采纳。四月二十六日又发出《关于隋氏统一行辈字序修改方案》,进一步进行了广泛讨论、修改、选择、确定。同时在收集查阅隋氏祖传字辈及行辈歌的基础上,为尽防后人与前人名字相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