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吕氏春秋中包括哪些内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20
转发:0
评论:0
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吕氏春秋中包括哪些内容,《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在管理思想史上,这部书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从学术角度观察,它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从管理角度观察,它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架构,到经验主义的具体论证;从养生和贵己的“内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开启秦汉先声,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哲学意义上的自然主义,是对人类反省而形成的。反映在国家治理思维上,古希腊曾经诞生了自然法思想,以芝诺为代表的斯多葛派主张自然法,到古罗马的西塞罗,对自然法理论完整化体系化。自然法学说认为,人类社会的现存法律为人定的(包括制定法和习惯法),而超越于人定法之上的是自然法。所谓自然法,指存在于自然中的理性,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表现了自然的和谐和完美。人定法则由于人类的认识局限和私利屏蔽,肯定会有缺陷,因之,人定法必须服从于自然法。具体的法理,就是人定法自身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不可能经由人定法来证明,而必须依赖于自然法来证明,不合于自然法的人定法没有合法性。合于自然法为“善法”,不合于自然法为“”,非法。在中国,老子的道,具有自然法的意义,但是,老子仅仅强调了“道法自然”,再没有细说。《吕氏春秋》则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通过十二纪,把人的行为与自然秩序一体化,在自然秩序中验证社会管理的正当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吕氏春秋》主要内容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他对《吕氏春秋》的重视。东汉的高诱还为其作注注释,认为此...
· 家谱中的族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古代社会中,家族是维系血缘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单位,而族产则是家族共同奋斗的成果,是家族集体财产的体现。家谱,作为记录家族历史、血缘关系以及家族事务的重要文献,其中对于族产的记载尤为详细。本文将探讨古代家谱中族产的主要内容和其重要性。族产主要包括房屋、田地坟地、义塾、商业等多个方面。其中,房屋作为家族的基本生活资料,其建设和维护都反映了家族的兴衰历程。在家族中,房屋不仅用于居住,还常常作为家族聚会、议事以及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因此其地位尤为重要。田地坟地则是家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宋代之后,族田逐渐分为赡族田(义田)和祭祀田两种。赡族田主要由家族中的为官者或殷富者捐置,用于接济贫穷族人和支持族人学习应试。而祭祀田则是由家族共同分出一部分土地,将地出租,收回的租金用于家族祭祀活动。这些田地不仅为家族提供了经济来源,还维系了家族的团结和信仰。除了房屋和田地,义塾也是族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塾是家族为...
· 撰修家谱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哪些
随着中华子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渐加强,家谱也渐渐的进入了大家的视线,越来越多的家族开始修撰自己家族的家谱。修撰家谱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家族的历史能够得到传承,让子孙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和先祖的光辉事迹。修撰家谱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在修撰家谱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修撰完整的家谱是对家族和祖先的一种尊重,下面就有家谱国际的专业的修谱师为大家介绍修谱家谱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谱名。传统家谱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谱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即一个姓氏或家族的发祥地或望出地)、堂号(即祠堂名号或宗族支派名号,用以区别各家族或同族不同分支的标志)。(二)谱序。一般内容涉及姓氏渊源,始祖源流,家族迁徙繁衍发展经过和撰修续谱、建谱缘由:或时逢盛世,或年久未修,或遇天灾战祸人口大批流迁,或由官方安排大批迁徙,或逢家族中出了圣贤名人等原因以及修谱理论、指导思想、对后人的期望等等。续修谱除保持以前谱序外,还...
· 家谱中,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一姓氏源流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
· 修宗祖谱中,附录的内容要包括哪些
附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旧谱的谱序;2.家族的有关重要文献资料:3.考评考证资料:4.编修家谱形成的简报;5.珍闻轶事:6.族人捐资收支情况表;7.家族成员通讯录:8.编纂始末。(本文来源于网络,族谱网编辑整理发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