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民间曾把正月初七作为人的生日 江南人要带饰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5
转发:0
评论:0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据介绍,“人日”这天的民俗活动较早出现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但自汉魏以来,不再限于占卜求吉,而是不断扩展涉及祭祀、庆祝、文化、服饰、出游、饮食等多层面多领域。由国庆说,南朝的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两汉魏晋时代江南民众过“人日”的习俗:“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意思是说,人们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羹,“羹”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祥的美好象征。那...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据介绍,“人日”这天的民俗活动较早出现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但自汉魏以来,不再限于占卜求吉,而是不断扩展涉及祭祀、庆祝、文化、服饰、出游、饮食等多层面多领域。


  由国庆说,南朝的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两汉魏晋时代江南民众过“人日”的习俗:“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意思是说,人们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羹,“羹”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祥的美好象征。那时,江南人人在这天还要戴上“人胜”装饰品,是用五彩丝织品、彩纸剪出的花样或人形,更高级的则用金箔镂空成人形。除了戴在头上,“人胜”饰品也可贴在屏风上、窗户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灾,在新春讨个好彩头。缘此,“人日”也被称为“人胜节”。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是讲究美食的好日子,“人日节”自然不例外。在广东江门、新会、鹤山、开平等地,每逢“人日”到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人日菜”,有的地方也俗称“吃盆菜”,以祈求新春平安大吉、丰衣足食。值得一提的是潮汕人吃“七样羹”的风俗,七样羹也叫“七宝羹”,一般常规是将春菜、生菜、芹菜、芥菜、葱、蒜、白萝卜(红萝卜)等一起煮食,寓意新春发财,生活和美。民俗专家表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人日”的风俗越来越陌生,相关的节庆活动也几近消逝,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比如,成都市民在正月初七游杜甫草堂凭吊诗圣,吟唱诗歌,赏梅祈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正月初七
大事记出生逝世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孙坚去世。节假日和习俗中国:人日。其他内容参看日历正月初五-正月初六-正月初七-正月初八-正月初九腊月初七-正月初七-二月初七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腊月公历1月1日
· 为什么正月初七称为人日?漫谈人日节的历史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据介绍,“人日”这天的民俗活动较早出现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但自汉魏以来,不再限于占卜求吉,而是不断扩展涉及祭祀、庆祝、文化、服饰、出游、饮食等多层面多领域。由国庆说,南朝的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两汉魏晋时代江南民众过“人日”的习俗:“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意思是说,人们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羹,“羹”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祥的美好象征。那...
· 为什么说正月初七是“人日节”
为什么说正月初七是“人日节”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据介绍,“人日”这天的民俗活动较早出现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但自汉魏以来,不再限于占卜求吉,而是不断扩展涉及祭祀、庆祝、文化、服饰、出游、饮食等多层面多领域。由国庆说,南朝的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两汉魏晋时代江南民众过“人日”的习俗:“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意思是说,人们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羹,“羹”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祥的美好象征。那时,江南人人在这天还要戴上“人胜”装饰品,是用五彩丝织品、彩纸剪出的花样或人形,更高级的则用金箔镂空成人形。除了戴在头上,“人胜”饰品也可贴在屏风上、窗户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灾,在新...
· 正月初七|传说中的人日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有一部《占书》写道:“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才为人日。从年初一到初六,我们依次迎来又送走了鸡狗羊猪牛马,终于在第七天,女娲创造了人类。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女娲造人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她用黄土和水和成了泥浆,仿照自己的样子造了很多小泥人。后来,她觉得这样捏起来还是太慢,便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着甩到地上。这些泥点子落在地上,便成了一个个小人儿。从此,便有了人类。为了纪念这伟大的一日,每年正月初七,称为“人胜节”,又称“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东方朔的《占书》讲道:“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人和,民安,这就是人日。人们在这一天有戴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等习俗。人日反映了中国古...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正月初七
夏历七月初七日,民间称为“七巧节”、“牛朗织女相会日”,但在惠来葵潭镇,人们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并相继祭拜她。阿婆,相传乃古时(或曰宋代)潮汕的一位妇女,因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街坊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又有一套独特的本领,而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边皇帝也很器重她。因当时宫中有一皇子(有说是宋仁宗)出世不久,便日夜啼哭,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想不出好办法,皇帝老子更是乱了套。遂张贴皇榜招募民间贤妇进宫调教医治皇子。应者寥寥,且俱不中用。消息很快就传到这位潮汕妇女的耳中,她便决定上京试一试。因为皇太子也是人,并没有什么难调教之理,况且幼儿疾病也并非可怕。说来也是,皇太子在她的悉心护理和调教下,病也好了,人也规矩了,不再吵闹啼哭了。皇帝老子一时龙颜大悦,便御驾亲临,想加封于她。正在喂哺护理皇子的她,不知皇帝驾到,一时慌乱了手脚,情急之下便一头躲进皇子眠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