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代公卿买房有上限 占地面积要由爵位来决定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1
转发:0
评论:0
汉代公卿买房有上限占地面积要由爵位来决定,刘邦死后,刘邦的老婆吕后执政,她颁布了一条跟房子有关的政策,容我抄录如下:

  刘邦死后,刘邦的老婆吕后执政,她颁布了一条跟房子有关的政策,容我抄录如下:

  宅之大,方卅步。彻侯受百五宅,关内侯九十五宅,大庶长九十宅,驷车庶长八十八宅,大上造八十六宅,少上造八十四宅,右更八十二宅,中更八十宅,左更七十八宅,右庶长七十六宅,左庶长七十四宅,五大夫廿五宅,公乘廿宅,公大夫九宅,官大夫七宅,大夫五宅,不更四宅,簪袅三宅,上造二宅,公士一宅半宅,公卒、士伍、庶民一宅。

  这条政策的意思是说,私宅的占地面积要由爵位来决定。

  西汉的爵位分成二十个等级,最高等级的爵位叫“彻侯”,最低等级的爵位叫“公士”,彻侯的房子可以占用最多的土地,公士的房子只能占用最少的土地。像那些没有爵位的普通群众,宅基面积不能超过30平方步(“方卅步”,折合1800平方米)。而拥有公士爵位以后,宅基面积可以是普通群众的1.5倍;拥有“上造”爵位以后,宅基面积可以是普通群众的2倍;拥有“簪袅”爵位以后,允许拥有3倍于普通群众的宅基……如果你是彻侯,那么恭喜你,你的府邸占地面积最多可以达到普通民房占地面积的105倍!

  上述政策在西汉简称为“名田宅”。“名”是限制的意思,“田宅”即不动产,故此“名田宅”就是给所有人的不动产数量定一个上限,不许你超过这个上限。

  吕后为什么要给不动产数量定一上限呢?主要是为了限制兼并。

  我们知道,自从战国以后,土地就私有了,不动产交易就开始活跃了,有钱有势的人使劲买房买地,穷到破产的人被迫卖房卖地,有钱人的不动产越来越多,穷苦人的不动产越来越少,前者良田万顷、狡兔三窟,后者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两极分化到了极点,穷人就该造反了。想不让穷人造反,就得挡住两极分化;想挡住两极分化,就得限制有钱有势者兼并土地。吕后给所有人的不动产数量都定出一个上限,有钱有势者兼并起来就会收敛一些。就算你是皇亲国戚,你盖房占地最多只能相当于普通民房的一百多倍,当你达到这个标准以后,再买地买房就等于违法了,朝廷可以强行将超标的部分收归国有,然后分给没地没房的穷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公卿
概说日本之律令制以中国律令制度为本。而中国制度中高官总称为三公九卿。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称为“公”、三位以上的贵人和参议官称为“卿”、两者总合以公卿称之。公卿地位的提升毎年皆记载于‘公卿补任’上。三位以上又别名、星之位、上达部、云上人。武家之公卿平安时代末期平氏政权确立、平清盛任太政大臣打开了武家任职公卿之路。镰仓时代源赖朝为权大纳言、源实朝为右大臣、征夷大将军亦具有公卿身份的这一传统诞生。足利将军家亦沿袭、代代皆登公卿之位。特别是足利义满为太政大臣。战国时代对各地武家的官位滥授使从三位以上者增加。当中大内义隆登上从二位。此时代自称为公卿官职亦有姊小路良赖、姊小路赖纲父子、斋藤利亲等。另一方面、持公卿身份的公家土佐一条氏、北畠氏等亦战国大名化。织田信长掌握中央政权、占大纳言、右大臣等公卿地位。但在家臣和一门中位居公卿的只限其嫡子信忠而巳。丰臣秀吉为统制诸大名、利用官位之秩序。自占公卿最...
· 郭嵩焘给朝廷捐款却被革职,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人生上限
晚清官场有三种人:一种会做官,一种会做事,一种会做人。曾国藩三样皆通,所以他当了名臣之首。李鸿章会做官也会做事,张之洞会做官也会做人,因而也能出类拔萃。但如果只会做事,而不会做官也不会做人,那么他的成就一般不会很高。比如晚清疆臣郭嵩焘,就是一个这样的人。郭嵩焘是曾国藩少时密友,也是左宗棠的儿女亲家,论能力,他是有的。郭嵩焘最特别的长处,就是眼光之长远超越常人。曾国藩的湘军,是在郭嵩焘的坚持下组建起来的。让湘军练水师对抗太平天国,也是郭嵩焘提议的。另外在那个对外交事务两眼一抹黑的时期,郭嵩焘是晚清第一任出使外国的外交官。若论做事,没有人会质疑郭嵩焘的才能。也正因郭嵩焘才华出众,决定了他人生的下限不会太低。但他不管如何努力,却总是徘徊在二品大员的水平,无法往上更进一步,后来更被清廷革职。赋闲在家后,郭嵩焘作《玉池老人自叙》,对自己的命运满腹牢骚,觉得没有人赏识他的才华。还有曾国藩左宗棠等好友当...
· 泰国爵位
国王已加冕国王:PhraBatSomdetPhraChaoYuHua(泰语: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อยู่หัว;英语:HisMajestytheKing),这种称号可以用在两个方面:未加冕国王:SomdetPhraChaoYuHua(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อยู่หัว),加冕后称PhraBatSomdetPhraChaoYuHua。王室配偶王子女、宗子女王族出生后的爵位是根据本人同国王的血统关系的亲疏而定。凡出生于王室者,不论是王子、王女或王孙,均称为昭(เจ้า)。昭又依次分为昭法(เจ้าฤฟ้า、亲王或公主)、帕翁昭(พระองค์เจ้า、郡王或郡主)、蒙昭(หม่อมค์เจ้า、郡公或县主)。三者又依次份为数等,简介如下:国王的子女玛哈·乌巴腊(副王)子女王孙君主侄辈副王孙辈君主曾孙辈王室的后裔蒙拉差翁蒙拉差翁(MomRajawongse、หม่อ...
· 贵族爵位
公爵(英文“Duke”的特有翻译词汇)拉丁文为dux,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高级将领、尤其是防守边疆或出战外地的将军可能获得这个称呼。日耳曼部落受罗马统治者影响,把各个部落首领拥为当地的大公爵(即大公),地方称为大公国,大公爵为一国之主。不久欧洲其他地区也建立了了许多公国,封了许多大公,如:莫斯科大公。在英国,该爵位的使用相对较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受封为第一个英国公爵。侯爵Marquess侯爵,由德国之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是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曾有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到了十五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四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伯爵Earl起于罗马帝国晚期,皇帝的近臣可能拿到此称呼。子爵Viscount子爵是欧洲贵族中一个爵号阶级...
· 揭秘:清朝宗室爵位等级与种类,清朝有哪些爵位
大清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清代对宗室没有实行封藩建国,强调“一统”天下,但同时对皇子和军功都实行封爵制,从分封亲王至奉国将军分为14等。有功封、恩封、考封之别。功封是有特殊功勋的被封为亲王,人数极少,可以世袭罔替;恩封是国有大庆时对一些宗室的升等加封;考封是按世系依次降等,以至降为不入等级的“闲散宗室”,与老百姓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清代宗室的繁衍速度和数量都较明代较少,高级宗爵数量一直受到限制,拥有亲王、郡王衔的较少。据统计,清初开国只有8名世袭亲王即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等所谓“铁帽子王”。后又增加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由于清代的这些制度,宗室没有造成对皇权多大威胁,在这方面,清朝的政策是很成功的。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