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关村为什么曾叫中官坟?原是清朝太监的坟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49
转发:0
评论:0
中关村为什么曾叫中官坟?原是清朝太监的坟场,夏太监出宫,那只能用“举目无亲”来形容了。他这辈子除了在宫里,就没在别的地方待过

夏太监出宫,那只能用“举目无亲”来形容了。他这辈子除了在宫里,就没在别的地方待过,去哪儿呢?回老家是不可能了,人们普遍将太监看做怪物,而且他也没有发什么财,“衣锦还乡”是做不到的。无可奈何之下,就决定到中关村去临时混一段时间。

中关村?难道夏太监要去改行卖光盘么?

这里边就有典故了。夏大娘绝少说三道四,唯独对在中关村建科学院始终耿耿于怀。为了这个缘故,也从来不到我家做客——萨爹是科学院的,我们当然住科学院宿舍,老太太对这个有忌讳。

怎么回事呢?按照夏大娘的说法,中关村,原来不叫做中关村,而叫做“中官坟”。“中官”,就是皇宫中的官儿,这里指的是太监。中关村,原来是太监的坟场。

今天,走在中关村熙攘的大街上,绝想不到这尖端科技与盗版软件并行的硅街圣城,几十年前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太监的坟墓,几乎都在中关村、海淀一带,这有历史的渊源。太监也和普通人一样重视着死后的生存环境,但太监是没有后代的,所以没有亲人来祭奠和保护他们的坟墓。古代欺负人的说法怎样讲?“踢寡妇门,挖绝户坟”,太监就是“绝户”,想到死后的不安,血食无继,即便是地位尊荣的大太监,恐怕也难免忧心。


中关村为什么曾叫中官坟?原是清朝太监的坟场


中关村

怎么办呢?不知道哪位太监想出来的——毛主席说得好,“自力更生”——这个又是老萨的演绎了,古代的说法大概是“求佛不如求己”。从明朝开始,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也有历代皇帝的赏赐,这一带逐渐修起了一些寺院,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按照夏大伯所见,太监在别的事情上贪婪虚伪,唯独在此处捐钱的和烧香的都诚心实意,因为他们深信自己的归宿也在这里。不修今生,还不修个来世么?

这种奇特的祭祀一直延续到民国前期。解放初,幸存的太监已经寥寥无几,且大多老病贫困,无力维持。随着科学院的建设,“中官坟”便成了北京周边第一个消失的大片墓地,连地名也改了“中关村”的名号。今天,这些或好或坏、或阴险或可怜的太监们的坟墓,已经无处寻觅,连史料中都难见记载了。夏大娘总认为,建科学院这件事情上,有些欺负太监们无后,否则为什么不去动其他有主的坟墓呢?

夏大伯倒是不必在“中官坟”讨生活,他的积蓄不算少,加上出宫时候的赏赐,买处房子买块地并不难,也许他只是觉得在“中官坟”附近多些从前的老同事,日子能好过些。所以,他就在海淀善缘桥买了所小房子,安顿下来。那一年晚些时候,宫里剩余的太监全部被赶了出来,他们也大多跑到中关村来,一时周围房价暴涨,夏大伯算是无意中占了便宜。

安顿下来就要照顾生计,大多数出宫的太监都没有多少劳动能力,但坐吃山空总不是办法,于是,一些适合太监的行业便应运而生。

太监们做得最多的是两个行业,第一个是贩卖古董。很多太监从宫来的时候,明的暗的带出来些宝物,现在说是盗窃国家文物,对太监来说则属于靠山吃山。不过,故宫虽大,珍宝毕竟有限,不是每个太监身上都有吃不完的宝物,真正能靠这个发财和维持生计的并不太多,而从事古董一行的太监实际上却很多,这是因为一些店铺看中了太监们熟悉宫中物件,有一定鉴别眼光的优势,还有一些店铺干脆就是弄个太监来做托,有这个活广告,他卖的“皇家御览之宝”、“皇家镇殿之宝”,假的也变得有三分真,加上店铺故意作真作假,半遮半掩,更显得神秘,想不上当也难——就跟今天炒股的难度差不多吧。

第二个行当是给人家当佣人管家,这个是太监的本行,他们伺候人是有独到之处的,好像《四世同堂》里面的福善先生,就有一个太监做佣人。夏大伯没干这一行,不过他传了很多这方面的功夫给夏大娘。

单说一个我见过的例子,清朝宫廷喜好食炉菜,萨就吃过一次夏大娘的手艺。八十年代前期一个冬天,物资还比较缺乏,去表姨家做客,中午吃饭,夏大娘一抬手,热腾腾的炖炉就上桌了,“咕嘟咕嘟”冒泡,乳色浓汤飘着些笋片蘑菇之类,那香气只能用“肥厚”来形容,吃的叫一个酣畅淋漓。吃到鼻尖出汗,忽然发觉吃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那汤里的主菜是一种颤巍巍、颜色雪白的东西,滋味醇厚,入口嫩脆,又绝无油腻,显然不是肉,像海参更绵软,似蹄筋更蓬松,百思不得其解。想来表姨家廉洁著称,绝不会弄熊掌鱼肚之类的来招待我们,便向夏大娘请教。原来,材料竟是猪皮。这材料虽然便宜,做工却十分复杂,需要先炸,捞出来擦净上面的浮油晾凉,入锅复炸,再擦油晾凉,再炸,如此反复十几次,便蓬松如鱼肚而再没有肉皮的本相了。吃得可口,但要我做,如此复杂的工序至今也没敢尝试,我那时候的感觉,大概和刘姥姥吃王熙凤的茄差不多。

夏大伯没干过古董生意或管家这两行,不是他不想干,他也曾托人帮他找过活,先曾外祖父仲恺公此时从天津来北京拓展业务,身边要人,中人就撮合他们见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酒与笑话―坟场
有一个年轻人半夜回家,想抄一段近路,没想到掉进一处新挖好的坟穴里。过了一会,一个醉汉摇摇晃晃闯进坟场,听到坟穴下面有人呼叫:“我在这里快要冻僵了。”醉汉:“我说呢!你把盖在身上的土踢开了,能不冻僵吗?”
· “郎中”名称的由来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
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相沿至今。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呢?我国古代医学尚不发达的时候,医术与巫术也总是纠缠在一起,分不清什么为医、什么是巫,医与巫往往合称为“巫医”。因此,“医”字的繁体就曾经含有“巫”字。唐代时,巫医的地位十分低下,民间流传的俗语谓:“床上看到的医生床下看是狗”。意思是人们患病在床时将看病的人当作医生,病愈下床后就将医生看成一条狗。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 中关村
地理位置中关村位于北京城区的西北部的海淀区,中心位于西北三环和西北四环中间,向各个方向有所延伸。现在,作为北京市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已经不仅仅在海淀区发展,而是已经形成"一区十六园"的空间格局,包括海淀园、昌平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房山园、通州园、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中关村是中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57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很多的西方分析家对中关村的前景很乐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斯坦福大学在最初硅谷的发展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得名据历史地理学者考证,今天的中关...
· 海南定安莫氏陵园的先祖坟叫母子坟
海南定安莫氏陵园的先祖坟叫母子坟海南定安莫氏陵园里的先祖坟左边(北侧)安Z着一座墓碑日:“贞淑梁孺人之坟”。而右边(南侧)安Z着一座墓碑日:“莫公(三公)之坟”。按照墓Z习俗,是夫妻关系的,夫妻逝世后Z在一处或相近的,都是按照夫左妻右的习俗安葬的;是母子关系的,也是按照母左子右的习俗安葬的。海南定安莫氏先祖子孙就是按照母左子右的习俗安葬其先祖的。贞淑梁孺人与莫公(三公)是母子关系也,其由来:据雷州平余村莫氏族谱记载:孔文公任雷州千总,敕授武节将军,功名显耀。其元配梁氏,笃生三男:公伟丶公勤丶公成。公成移居琼南,世有显秩(显秩:显赫的官位)。据雷州平余莫氏族谱及纪念亭序均记载:三公讳公成(后更名恭万)携母梁氏移居琼南。授任戍琼,镇守西南镜,安抚黎歧,斩荆棘,开疆土,置南建州,即今定安县,以千户袭职,十世典握兵权。经考证在平余莫氏先祖莹园中有孔文公坟,没有梁婆坟。而在海南定安莫氏先祖陵园中在莫...
· 耳环最初叫“珰”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史料记载说,当初,妇人大多不守妇道,有时竟趁着丈夫熟睡逃出去和情人幽会。做丈夫的便在她的耳根穿凿一个洞,扣上两个金属圆环。这样,女人稍微一动,耳环发出声音,只得打消幽会的念头。另一种说法是,起初,女子没有观念,只要有陌生男人路过,女人便迎上前去,主动搭讪,请陌生男人留宿。次日清晨,男人离开时按惯例应送一只耳环给女子,作为留念和酬谢。女人耳朵上的耳环越多,越是显出女人的魅力。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耳环成了女人喜欢的饰品。所以,《陌上桑》里,男人为之倾倒的罗敷是“耳中明月珠”;《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是“耳著明月珰。”罗隐在《杂咏》诗所写的游春女子是“金环耳际摇”。《红楼梦》的戏子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