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史书中的名言看似贬损实则赞美 古人谦虚有套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8
转发:0
评论:0
史书在记载名人谦虚时,往往有这样一个套路:我在某方面不如某某,但在另一方面,你不如我。其实这是欲扬先抑。钱锺书在《管锥篇》第169卷中罗列了这一现象。在《唐会要》的“品藻”中,唐朝名相王珪是这么拿自己跟别人比较的,他说要论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做贡献,凡是自己能掌握的,都毫无保留地去为国家做,在这方面,我没法跟房玄龄比;要是论出将入相,我不如李靖;要是论犯颜直谏,我不如魏征。“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说了许多自己的不是,最后才是重点,“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至于是非分明,扬善惩恶,则是他们比不上我王珪。这种手法看上去是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其实已经是老手法了,一点也不新鲜。例如管仲就这么干过,在《吕氏春秋》中有类似的记录,管仲说搞礼仪我不如隰朋,搞农业我不如宁戚,带兵打仗我不如王子城父,“升降揖让,进退...

  史书在记载名人谦虚时,往往有这样一个套路:我在某方面不如某某,但在另一方面,你不如我。其实这是欲扬先抑。钱锺书在《管锥篇》第169卷中罗列了这一现象。

  在《唐会要》的“品藻”中,唐朝名相王珪是这么拿自己跟别人比较的,他说要论孜孜不倦地为国家做贡献,凡是自己能掌握的,都毫无保留地去为国家做,在这方面,我没法跟房玄龄比;要是论出将入相,我不如李靖;要是论犯颜直谏,我不如魏征。“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说了许多自己的不是,最后才是重点,“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至于是非分明,扬善惩恶,则是他们比不上我王珪。

  这种手法看上去是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其实已经是老手法了,一点也不新鲜。例如管仲就这么干过,在《吕氏春秋》中有类似的记录,管仲说搞礼仪我不如隰朋,搞农业我不如宁戚,带兵打仗我不如王子城父,“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等等,说一大堆自己不如人的话,那你管仲到底能干啥呢?管仲就说“若欲霸王,臣虽不才,强成君命。”我管仲能成全你的霸王梦想。前面对自己的否定是为了突出后面的王霸之才。

  到《史记》里,刘邦也来这么一招,他在说到自己是怎样得到天下的时候,就来了一连串的自我否定,说自己的参谋水平不如张良,后勤水平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但是他善于用人,能发挥人之所长,所以就取得了胜利。原文如下:“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看这句式,这语气,完全跟王珪、管仲一个模式。

  还没完呢,跟刘邦差不多同时期的宋义也是这么说话,当年项羽催促宋义出兵救赵,宋义是这么忽悠项羽的,“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但是出谋划策,你不如我。陈平也是这么说话的,他对王陵说,当面进谏,我不如你;保全汉朝社稷,你不如我。先来我不如你,再来一个你不如我。大家更为熟悉的应该是孙策死前对孙权说的“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接着便是“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不过这次反过来,先否定对方,然后再肯定对方,这是为了给年少的孙权一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有哪些官位看似很小,实则权利很大
明朝有个官位其实很厉害,但是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这官位叫什么名字,或许根本就没有名字。这个官位其实就是一种技术,掌握了这个技术就可以平步青云,位极人臣。不过这门技术只适用于明朝的一个皇帝,嘉靖皇帝。这门技术叫青词撰写员。青词这东西发轫于唐朝,李肇在他的《翰林志》中写道: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用朱砂写在绿纸,红字绿纸,所以又被称为绿章。这种青词是写给老天的表章,要求很严格:文用四六,音律相协,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修撰者务在实朴,言简意深,不可繁华多语。纸用一张,取阳数也,不用二幅,盖耦数也。纸高一尺二寸,密行书写,阔不容指,上空八分,下通走蚁,前留二寸,后空半张,以待太上判命。书法与书章并同,切在志诚,不可灭裂。戒之!慎之!”所谓“文用四六”,纸高一尺二寸,要用一种特殊的文体来写,这种文体叫骈俪体,骈俪体流行于南北朝时期,骈俪体要求四六对仗,又称为四六体。写青词时一张纸...
· 那个历史上看似逗比实力弱弱实则牛掰的大宋
都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是发展较缓慢的时代,甚至有些人认为即便是晚清也比宋强,毕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真的是这样么在作者翻遍了《新唐书》《旧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西夏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之后得到一个答案:宋的发展并不缓慢,反而有不俗的作为。首先,就对外战争来看,宋虽然与辽与金的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宋的对外战争的胜率却高达:70%而历史上早已认证的强国唐朝则胜少败多。(由于唐的错误理念中国当时的产马之地,尽落蛮族之手,以至于宋在中原的战争都是用血肉去抵挡敌人的铁骑兵。)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公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宋会要辑稿》等。作者认为虽然宋的这种训练方式不可取,但还是有魄力的。因为这来自军方的自信。而且在...
· 三国关羽得失荆州: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三国是一段人人都会去细细品读的一段历史,再加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那段历史的渲染,就更加让人心生向往。不单单是那个年代里的硝烟四起,风云突变;更有桃园结义,忠肝义胆的精神让我们佩服。那么很明显的是,在这之中,刘备,关羽,张飞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了。网络配图因此三个人也成了各种三国小说中的主线人物,三个人的感情之深厚,也不足以用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来证明。然而,看似完美的一段兄弟情义,却被二爷败走麦城这样一件事情而终结。在这之后,张飞醉酒被杀,刘备被火烧连营,蜀国实力大大削弱。这样的历史剧情看下来,似乎让关羽镇守荆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这却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事情。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做出让关羽镇守荆州这样一个选择的是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他也是深知我们的关二爷为人高傲,眼里放不下任何的英雄,又怎么会敢把对刘备如此重要的起家之地交给关羽呢?一方面,关羽是刘...
· 汉武帝的两个政策,看似互相矛盾,实则作用很大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王朝,在西汉时期,有比较有名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等辉煌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更是被称作千古一帝,汉武帝凭借自己的累累功绩确实也能够承受这个美名,汉武帝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不管是文还是武,他都有所成就,但是我们知道汉武帝此人尚武,心有有大志,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方霸王,所以他经常派兵攻打其他国家,他尚武已经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但是同时说出要独尊儒术的帝王也是他,这岂不是有点矛盾?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看今天小编的文章给大家慢慢分析。首先我们来说他所实施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给他提出的建议,那么到底怎么才是独尊儒术呢?儒家经过孔子建立以后历经了那么多年,早就已经不再是最初的儒家了,每一代弟子都会出于现实的需要而更改儒学内容,毕竟儒学是给那些普通人士一条成官之路的,如果连当时的皇帝都瞧不上儒家,儒家...
· 三国关羽得失荆州虽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的结局?
三国是一段人人都会去细细品读的一段历史,再加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那段历史的渲染,就更加让人心生向往。不单单是那个年代里的硝烟四起,风云突变;更有桃园结义,忠肝义胆的精神让我们佩服。那么很明显的是,在这之中,刘备,关羽,张飞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了。因此三个人也成了各种三国小说中的主线人物,三个人的感情之深厚,也不足以用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来证明。然而,看似完美的一段兄弟情义,却被二爷败走麦城这样一件事情而终结。在这之后,张飞醉酒被杀,刘备被火烧连营,蜀国实力大大削弱。这样的历史剧情看下来,似乎让关羽镇守荆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这却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事情。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做出让关羽镇守荆州这样一个选择的是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他也是深知我们的关二爷为人高傲,眼里放不下任何的英雄,又怎么会敢把对刘备如此重要的起家之地交给关羽呢?一方面,关羽是刘备的二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