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杨仪死因:诸葛亮身边的红人杨仪为何自杀身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1
转发:0
评论:0
杨仪死因:诸葛亮身边的红人杨仪为何自杀身亡?,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灿如星河,数不胜数。不过到了三国后期,人才逐渐凋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灿如星河,数不胜数。不过到了三国后期,人才逐渐凋落。其中在蜀汉集团中有个人物叫杨仪,在三国时代此人不算是一流人物,却适时脱颖而出,成了蜀汉集团的柱石诸葛亮手下的红人,甚至在诸葛亮死后他也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但这位蜀汉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随后却被闲置冷落,最终落得自杀身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仪原本是荆州刺史傅群的秘书(主簿),后投靠关羽,又经关羽引见,见到了刘备。《三国志》载:“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不得不说杨仪被刘备和诸葛亮赏识的确是有才干。他跟随诸葛亮参加了历次北伐,担任丞相长史加绥军将军。丞相长史的职务相当于诸葛亮的秘书长,协助诸葛亮处理日常军务。而杨仪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出色。《三国志》中说:“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当时诸葛亮对杨仪十分信任,把军队的日常杂务以及规划调度等具体工作都交与杨仪,而杨仪处理这些事务来也是胡萝卜就酒——嘎蹦多脆,因此深得诸葛亮的器重,每天伴随诸葛亮左右,成了诸葛亮的大红人。要知道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眼里都不揉沙子,都阅人无数。杨仪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器重,说明这个人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杨仪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胸太狭隘。史书上说他是“性狷狭”,在刘备征东吴之时,就与办公厅主任(尚书令)刘巴不和,被贬到弘农当县长去了(左迁遥署弘农太守)。至于两人因何起争执,《三国志》并未说明,但以刘备的赏罚分明,过错一定在杨仪这边。而杨仪在诸葛亮身边担任长史期间同魏延不和,两人的关系甚至“势同水火”。有一次魏延拿着刀想宰了他,把他吓得跑到诸葛亮那哇哇大哭。而诸葛亮因为爱惜这两人的才华,便在其中当和事老,但也常恨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不过有诸葛亮在,两人只得都压着火。但诸葛亮一死,两人胸口这座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喷发了出来。

诸葛亮临终时把兵权交与杨仪,导致了武将之首魏延的不满。这也难怪,魏延跟着诸葛亮出生入死多年,战功赫赫,如今已成为三国的第一名将,结果却让一个区区的小长史捡了便宜,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气势汹汹来找杨仪算账。他赶到杨仪部队的前面,所过之处都烧绝阁道。两人又都上表刘禅告对方谋反。杨仪命大将王平抵御魏延,魏延的部队因为不满魏延的做法便陆续星散开了小差,只剩魏延与其子数人逃到汉中。杨仪又派被马岱去追,。最终马岱将魏延斩杀,人头交与杨仪。这时杨仪的小人嘴脸暴露无疑:把魏延的人头狠狠踩了几下,边踩边骂:“庸奴!复能作恶不?”而后又向刘禅告发魏延,导致了魏延被诛三族。

至此杨仪与魏延多年的恩怨算是了解,杨仪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但他也没得意多久,回到成都给诸葛亮发完丧后,刘禅根据诸葛亮的遗嘱把丞相大权交与蒋琬,军权交与姜维。而杨仪只是捞到一个参议(中军师)的虚职。按今天的说法就是被“限制使用”了。杨仪这才知道自己被诸葛亮当枪使了一回,诸葛亮名义上是把军权交给自己,实际上只是用来激怒魏延,借此除掉魏延而已。而当这个任务完成后,诸葛亮知道以杨仪的性格弱点不堪大任,所以利用完他之后就被靠边站了。

杨仪此时的心境和当时的魏延是一模一样的。况且蒋琬的资历也确实没他老,在刘备时代杨仪就是尚书,而蒋琬只是尚书郎,是杨仪的下属。后来两人虽同为丞相参军长史,但杨仪一直随诸葛亮在军中作战筹划,而蒋琬一直在大后方当太平管事,所以杨仪认为自己比蒋琬资格老,功劳大,如今两人的地位却相差如此悬殊,以他“狷狭”的个性自然咽不下这口气。终于有一天憋不住向当年一起对抗魏延时的老战友费祎吐露了心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就是说后悔自己在诸葛亮死后没有带兵投靠曹魏,如今是追悔莫及了。

但这个费祎已经不是当时和他并肩作战的那个费祎了,转过天来费祎就向刘禅打了小报告。刘禅自然大怒,想要斩了杨仪,结果还是一直遭杨仪妒恨的蒋琬求情,说杨仪纵然有错,但看在他跟随丞相多年征战有功的份上把他贬为庶人就行了。杨仪这才逃过一死,被削职为民。但杨仪并没有老实下来,也许是为自己辩白,史书上说:“上书诽谤,辞指激切。”至于诽谤谁?是他妒恨的蒋琬,还是告密的费祎就不得而知。总之这次上书不但没洗清他反倒彻底激怒了刘禅,派人来捉拿他。杨仪见大势已去,已经没人能信任他,也没人能救得了他了,但也可能的确是为自己的言行羞愧,最终自杀身亡了。

杨仪作为三国后期出现的人才在这个历史大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可以说他跟对了主人,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本来是可以大有一番作为的。但他致命的人格缺陷却限制了他的发展甚至使他不得善终。他首先是心胸狭隘,毫无气量。《三国志》中说他:“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其次他私欲膨胀,削尖了脑袋钻营自己的蝇头小利,因此他构陷魏延,妒恨蒋琬。再有他受到了挫折就心态失衡,怨天尤人,也的确太过自以为是。所以尽管他因为一句牢骚话就断送了性命,或许有些冤枉,但有此下场也的确是咎由自取。正如《三国志》中陈寿先生评价的那样:“杨仪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陕西省-宝鸡-陈仓区杨从仪
杨从仪(1092—1169)南宋抗金将领。字子和,天兴(今宝鸡县)人。初补凤翔校尉权天兴县事。建炎四年(1130),奉吴玠令领兵在凤翔一带抗金,因功升秉议郎,迁副将。绍兴十二年(1142),拒金兵于仙人关。翌年,出御爱山,抵大池原,断金兵粮道。绍兴三十二年(1162),夺大散关,占和尚原。官至安康郡开国侯。
· 杨
· 杨
杨姓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中文名杨姓类型中华姓氏得姓始祖杨伯侨郡望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堂号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等代表人物杨坚、杨万里、杨利伟等发源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目录1历史发展?起源始祖?迁徙传播2人口分布3姓氏文化?郡望堂号?宗祠对联?家谱文献?字辈排行4姓氏名望杨姓历史发展杨姓起...
· 如何评价杨七郎杨延嗣?杨七郎杨延嗣简介
如何评价杨七郎杨延嗣?杨七郎杨延嗣简介杨延嗣,字延嗣,是杨家将之一,是金刀老令公杨业的七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因此称为杨七郎。在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杨延嗣是八尺身高,使丈八蛇矛枪,曾在擂台上力劈擂主潘豹,不慎失手将其打死。潘豹是潘仁美的儿子,与本来就与杨业格格不入,又遇此事,更加对杨家怀恨在心。潘仁美上书宋帝,称“杨家依仗军功,肆意行凶”,要求严惩杨家、将七郎斩首示众。幸有呼延赞力保,之后就以发配为名随父杨业驻守代州。北宋雍熙三年,杨家军征战幽州时,杨延嗣单枪匹马首个到达幽州城外,力杀四门,与辽军交战数百回合,令辽军元帅韩延寿胆颤心惊。杨延嗣怎么死的金沙滩之战,杨家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各自为战,杨业的几个儿子几乎纷纷阵亡,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他不想被捕,于是,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七郎杨延嗣冲出重围,来拜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没想到的是,潘仁美还对他杀害自己儿子的事怀恨在心,所以...
· 杨姓
来源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晋武公之子伯侨的孙子羊舌突,羊舌突的孙子杨誉(字叔向)被封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以邑为氏,遂为杨氏。少数民族姓,如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如《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胡人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出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他姓改姓。各族杨姓汉族杨姓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日本族杨姓日本族的杨,假名是やなぎ,罗马字是Yanagi,为日本人的姓氏。例如杨智森、杨泷清。朝鲜族杨姓朝鲜族姓氏一般都存在不同的本贯,本贯既祖籍,指本家族认定的祖先曾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杨氏主要有南原杨氏、密阳杨氏、昔城杨氏、安岳杨氏、中和杨氏、清州杨氏、通川杨氏等。南原杨氏(남원양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