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永乐大典》南京展出背后:残缺一叶在废纸中寻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5
转发:0
评论:0
《永乐大典》南京展出背后:残缺一叶在废纸中寻到,南京图书馆(下简称“南图”),一楼展厅,“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

  南京图书馆(下简称“南图”),一楼展厅,“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正在展出。这是南图历史上规模最大、展出珍本最多、规格最高的古籍展览。

  不少参观者慕名前来,只为透过厚厚的展柜玻璃,看一眼静静地横躺在展柜里的一纸残页。这就是南图珍藏的唯一一叶《永乐大典》,这次展出也是这叶《永乐大典》首次走出库房,展现在普通市民眼前。

  谈起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南图古籍编目工作人员汪励表示:“为了响应习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这次展览相当于是对国人的一次文化教育,因为这些古籍普通人平常都看不到,同时也为了更广泛地向大众宣传古籍保护的理念。”

  流传:正本成了嘉靖帝的陪葬品

  汪励说:“说实话,一般人来看只是看个热闹,看也看不懂,内行人要看版本、年代、珍藏和流传的多少、文献价值,还有比较重要的是有名家题跋的、对这个书进行注解过的。”

  “比如说《永乐大典》,相对于明代之前的古籍来说,历史不算很久远,但是是唯一性的,叫‘孤本’。”汪励介绍说,“《永乐大典》相当于现在的大百科全书,历史上一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永乐年间的正本,这个正本后来不见了。另一个就是明代嘉靖年间抄录的副本,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也不完整。这次展出的就是我们南图仅藏的唯一一叶,因为是这个版本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所以很珍贵。”

  《永乐大典》正本到底去哪儿了?

  汪励说,“永乐年间的正本散失了,坊间流传因为嘉靖皇帝爱不释手,把正本作为陪葬品带入陵墓了。因为你现在可以看到,这书有两万多卷,一卷如果是一册,也要有两万多册,但是这么大一部书到现在为止没有考古发现。嘉靖年间版本的《永乐大典》因此成为‘孤本’而显得尤其珍贵。”

  谈及《永乐大典》在当年的功用,汪励说,“相比于后来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是当时永乐皇帝征召全国文士编纂的条目类工具书,方便大家进行检索。我的想法是,过去都是从单一的科目像四书五经等开始学,有些知识一生不能穷尽,《永乐大典》就可以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

  虽然距今已有400余年,残页上娟秀古朴的字迹依然清晰如初。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是对每一个字进行解释,将这个字在之前古籍中所出现的段落注解一一摘录出来。

  南图展出的这一叶纸上有400多个字,“鲜不及矣,虞翻曰鲜少也……”红字部分就是引用段落的出处。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上下文,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叶的具体内容。

  残叶:1949年蒋介石撤离未带走

  关于南图珍藏这叶《永乐大典》的来历,汪励介绍,“南京图书馆前身是中央图书馆,蒋介石撤退到台湾时把大部分好书都带走了,但匆忙之际一些书也留了下来。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解放后苏南文管会成立,在江苏地区收集各种书籍,然后交给我们馆保存。”

  还一种说法更为传奇,这叶残纸竟是在一堆废纸中找到的。

  不过,汪励说,如今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抄本也只剩下400余册,并且散落在世界各地,由机构和个人收藏。“个人保存古籍,其实他也没办法保存,不讲人力、物力,就讲保存的条件,我们专门的库房都是恒温、恒湿的,损坏了还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修复。家里祖上是文化人,爱惜书,三四代下来就难说了,所以还不如捐给图书馆。”

  原本《永乐大典》应达到50多厘米,而展出的残页长40多厘米。南图对这叶历尽沧桑的《永乐大典》进行了专业修复,使它呈现出现在的模样,并且能够长时间地保存下去。

  展览现场,特地从江阴到南京看《永乐大典》残页展出的刘女士大为感叹:“我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历史悠久的东西就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的还有坐车途径南京的闫先生,他背着行李特意到南图来看展,“我下午5点就要坐火车离开南京了,就是为了来看一眼《永乐大典》。”

  一叶国宝,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汪励说,“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永乐大典之谜:副本残缺不全正本却不翼而飞
《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非常科学,有点类似于今天字典的拼音检字法,在书的前面,用不同的字体演绎一个“门”字,端庄的楷书、狂放的草书、秀美的隶书,尽显汉字的魅力。这册书引用古书66种,插图46幅,它记载了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门,如白虎门、玄武门等,以及门的结构、类别、式样和奇闻逸事。《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南京的...
· 永乐大典
修书过程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
· 《永乐大典》的作者:永乐大典是由谁主编的
解缙(xièjìn,1369-1415),著名学者,明朝著名才子之一,永乐大典总纂修。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水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他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其母画地...
· 永乐大典纹饰丝巾
永乐大典纹饰丝巾则以《永乐大典》中的“万字纹”为元素进行设计,并结合了阿里巴巴AR技术。科技元素与书画文物的创新结合,仿佛看到文质彬彬的国家图书馆推了推眼镜说,“谁说文学和科学不能兼容?”
·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