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官职:大良造起源战国 大长秋初始于汉代
眼下,央视电视剧频道正在热播《大秦帝国》,很多观众对其中的“大良造”等官职一头雾水。无独有偶,近年来,随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普及,很多人对剧中、书中的一些古代官职懵懵懂懂:搞不清他们都是什么官。比如“二千石曹尚书”、“大长秋”、“右扶风”等。而且,不但普通观众、读者不懂,有的甚至连专家、学者也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
这些听上去极为陌生的古代官职到底是干什么的?官阶有多大呢?
大良造战国时始设立的一种官职,是朝中最高的官职,掌管军政大权。秦朝时,朝廷设立了“相国”一职,替代了大良造的位置,于是大良造由“实”转“虚”,成为一种爵位。秦国有很多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曾获封“大良造”,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人。
二千石曹尚书秦汉时期设置的一种官职。秦汉时期,官员的俸禄为每年二千石粮谷(一石为120市斤)。“曹”是古代的一种官署或官衙;“尚书”是西汉时首设的一种官职,由五人分任,其中一人为组长,称为“尚书仆射”(“射”发“夜”音),其他四人分别称为“曹”,“曹”的年薪也是二千石粮谷,所以这五位官员便被称作“二千石曹尚书”。
典属国秦朝时始设的一种官职,掌管国家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属国(边境各族降服于中央朝廷,仍存国号的即为属国)的各种事务,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北魏以后不设。
大长秋汉代时始设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管理皇后的宫中事务。“大长秋”原是汉代皇后所住的宫名,后来代指官员。大长秋一职多由宦官担任,是皇后身边的近臣。唐以后,大长秋一职不再设置。
右扶风汉代时始设的一种官职。右扶风原是汉代京城郊区的一个郡名,后称该郡的郡守为“右扶风”。右扶风是京城的地方行政长官之一,与京兆尹、左冯翊合称“三辅”,共同治理京城长安。三国曹魏时,此官改成“扶风太守”。
大舟卿南朝梁始设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全国的舟船、航运、河堤之事,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部长或河道管理局局长。
孔目唐朝时始设的一种官职。孔目最初掌管朝廷的文书、档案、收取图画等事务,大体相当于今天国家档案馆馆长,因其所管之事无论大小,一孔一目均要经其手,故称“孔目”。宋时沿设,《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裴宣,便做过此类官,故有“铁面孔目”的绰号。
日讲起居注“日讲官”和“起居注官”是清朝时设的两种官职,“日讲官”主要负责每日为皇帝讲解经书;“起居注官”是记录皇帝言行、编撰起居注的官员。后来,这两种官职合二为一,称为“日讲起居注”。他们是皇室的近臣,出宫巡查时,地方官员都要对他们高看一眼,礼敬有加。
牛录额真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10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清太宗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改“牛录额真”为“牛录章京”(“佐领”之意),掌管所属人口、田宅、兵籍、诉讼等事务。
启心郎清代时设置的一种官职。清军入关前,皇太极曾建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各部兼用满、蒙、汉各族官员,由于语言不通,所以每部都设一名“启心郎”,负责满、蒙、汉大臣之间的语言沟通,大体相当于翻译。后来,由于官署工作量较大,每部的启心郎增设到3人。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废止这一官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