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玄宗在洛阳建“丽正书院” 为中国最早书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6
转发:0
评论:0
唐玄宗在洛阳建“丽正书院”为中国最早书院,“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之盛景,对现代人来说,大多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了。不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之盛景,对现代人来说,大多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了。不能近身感受那些傍山而建的古代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自然成了历史时空另一端的文化之声。然而,近日在郑州市图书馆新馆一楼展出的一场别具一格的《古代书院教育文化文物展》,似乎为观众打开了领略古代书院文化的一扇门。

  为了让观众进一步近身感受古代书院文化,今天,大河报联合聚协昌博物馆,从展出的2000多件明清时期书院课业、科举及民国的部分资料中,精选出来自清末河南乡试第一名常三省的《中州形势论》,请读者、网友翻译此文,最高奖金3000元,当然,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您哦。

  最早书院文化在河南

  画外音:中国四大古代书院,河南占俩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它始创于晚唐,兴盛于两宋,完善于元明,衰落于晚清,办学不绝,屡毁屡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官学之外的一种私人讲学之地,它所倡导的自由治学之风,使书院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提起为何在郑州举办这样一场独特的书院文化展览,负责承办这场展览的聚协昌博物馆馆长郭鹏告诉记者,“中国最早的书院就是在河南创建的。”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724年,唐玄宗在河南洛阳福门外修建的“丽正书院”,第二年改名“集贤书院”,成为中国最早的书院。与同时期在长安开办的“丽正书院”一起,两者共同开创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先河。郭鹏说,历史上中国各类书院有7000余所,其中河南就有2000多所,而著名的中国四大古代书院,河南就占了两所,分别是河南商丘城南的应天书院和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书院文化也是中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书院文化在河南一点不为过。”

  感受书院文化在今天

  画外音:当时学生们作业写得咋样,老师怎么改的,都能看到

  此次《古代书院教育文化文物展》共展出2000多件文物,系统反映了中国古代书院和河南书院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教育史的展览。展览共分十大部分:古代书院、河南书院、书院先生批改的8~15岁学子课业等,同时还展出了古代武举考试和民国教育的部分文物资料。观众徜徉于历史的散金碎玉之间,将最直观地感受到旧时科举人、书院人和私塾先生们对学术追求的行动诠释。

  “这是一个文化传承的展览,一个从古至今精神不变的展览。通过墙上悬挂着的学子们的课业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学生们令人惊叹的工整书写;通过老师对课业的亲笔批改,我们可以感受‘教书是一份责任,责任是一份操守,操守就是一份良心活’这样的师德师风。”在郭鹏看来,尽管书院早已被废止,但书院文化所承载的那份剥去浮躁、凝神静气潜心修学的精神,对于我们当前仍具有令人深思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丽泽书院
大事记1181年8月(淳熙八年),吕祖谦去世,丽泽书堂由其弟吕祖俭主持。1246年(淳祐年间丙午),婺州知州许应龙将丽泽书院迁往双溪附近,并请宋理宗赵昀赐匾额。1253年-1258年(宝祐年间),时少章任丽泽书院山长。1264年(景定五年),何基任山长。后王柏任讲席,1265年(宋末咸淳乙丑),丽泽书院迁至旌孝门外印光寺故址(即今金华城东丽泽弄一带)。命名丽泽花园:丽泽哲学苑
· 中国最早民办学院“东佳书院”,是陈氏建的还是桂氏建的?
很难想象曾经闻名天下的东佳书院竟然藏在德安县爱民乡岩泉村桂家古村之中,这座创办于唐龙纪年(公元889年)的东佳书院,最为鼎盛时期,从这所书院走出了18位朝官(其中有3人担任过宰相),29个地方官,55位进士,陈氏“八英九才子”、“同榜三进士”已成为永不消失美谈。据桂训豪介绍东佳书院坐落在群峦逶迤,沧浪起伏,泉流浩涌,飞瀑千丈的东佳山下桂家村,起源于唐朝,扬名于五代,兴盛于北宋,延续至明、清光绪间。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好地方。曾被著名教育学家、南康军守朱熹誉为“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体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嘉靖已末(1559年)从书院走出的桂家村进士桂枝杨,官吏部主事,回村之后主修了桂氏家谱,对桂佳村的来源变迁进行详细记载。义门陈氏子孙从东佳书院走出的官至太常、尚书、节度使等各官宦则更多。关于东佳书院的历史,在桂家人中也代代相传。听到许多桂家祖辈说过,东佳...
· 茂琦重建书院
茂琦重建书院云茂琦在六合任上,一切治理如同在沛县。《云茂琦墓志铭》记:“公莅六合,一如治沛。以赋重酌减钱粮杂费,民甚德之。初,邑有十六卫,屯田占其半,为旗丁运漕之资,久之田典质一空,而运务不克,免累日甚,于是贫者逃匿,富者受迫,民弗堪。公捐廉为倡,获十馀万生息,请于大府以息代征,得旨允行,自是十六卫之民始苏。”这些说的都是纾解民困民的事,也是他深受百姓爱戴的事。在沛县重学兴教,到六合也是如此。云茂琦致信张岳崧说:“此间政务比沛邑为殷繁,日鲜暇晷。但素性不耽旷逸,清厘案牍颇足支吾。书院、恤嫠等事,劝捐有万余金,次第举行。”(《上方伯张翰山师书》一)在废弃有年的文庙旧址上,重建六峰书院。《云茂琦墓志铭》记载:“邑之六峰书院废弛有年,公捐廉六百缗,募万馀金,重建规模兼裕束修膏火之费,延名师主讲,月有课,文教大兴。公于月课时,与诸生论文,勉以立圣贤之志。尝谓学者专事考据则病丛杂,高谈名理易涉空虚,...
· 岳麓书院-中国书院中的战斗机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
· 书院古建筑
书院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同时也汲取佛教寺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校的一些长处,因此其建筑既具学府之精髓,亦有传统民居特色。同时,书院作为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文化教育机构,成为儒家文化的标志和人文精神的象征。儒家士人把书院看成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书院从萌芽之日起,就和士人“独善其身”的生活道路联系在一起。创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超世脱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儒家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因此,书院创建者总是把书院建在僻静优美的名胜之地。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嵩阳书院在河南嵩山脚下,石鼓书院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书院既不同于作为一种统治象征的盘据城中的学宫,也有别于一般民间建筑。它映衬自然,构成了一独立整体,成为地方风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院建筑多为一组较为庞大严谨规整的建筑群,但由于重视地形的利用,多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