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南宋联合蒙古消灭金国:是不是决策失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5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南宋联合蒙古消灭金国:是不是决策失误?,1211年,如狼似虎的蒙古人大举南侵。当年,金国国运昌隆的时候,对蒙古人各种

  1211年,如狼似虎的蒙古人大举南侵。当年,金国国运昌隆的时候,对蒙古人各种花式虐待,如今,金国江河日下,强弱异势,换成被蒙古人各种吊打。交手几回合,金国人被打得满头大包,扔下北京,仓惶迁都到黄河以南的开封,以黄河—潼关一线作为拦截蒙古骑兵的前沿阵地。

  北宋就是亡于金国,南宋与金国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看到金人被蒙古人吊打,南宋朝廷很开心,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让你猖狂,挨收拾了吧!同时,他们也很担忧,唇亡齿寒的道理就在那里摆着,谁都懂。蒙古人能这么快把金国人打得鼻青脸肿,战斗力绝对是爆表的,南宋对付金国人都有些费劲,何况是跟凶神恶煞的蒙古人的交战?因此,围绕着对金政策,南宋朝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主战派认为,应该立刻趁机北上击金,收复失地,一雪靖康之耻;主和派认为,唇亡齿寒,此时不但不能和金国撕破脸皮,反而应该努力加强邦交,支持金人抗击蒙古,南宋则应该在此期间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以便于见机而行。然而,就在两派相争不下的时候,金国做了糊涂事,拼了命把自己往死里作。

  金国南迁之后,领土缩小了,经济来源少了,粮食产区也少了,面临的生存压力山大。如果他们能与南宋和平解决外交问题,加强经济来往,暂时搁置争议,共同抗击蒙古,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金国人盲目地高估了自身实力,认为自己虽然掐不过蒙古人,对付南宋还是妥妥的。而且,早在准备仓惶南迁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1217年,不知死活的金人南下攻宋,几乎是全力以赴,抱着志在必得之心而来。他们以为捏的是软柿子,等捏到手里,才知道是个烫手的山芋。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南宋军民发动了猛烈的还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经过长达7年的战争,金人铩羽而归,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事实上,蒙古人在第一次南侵期间,就派遣使者与南宋联络,希望与南宋夹击金国。南宋朝廷不傻,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拒绝了蒙古人的夹击之请。从这个角度来说,金人攻击南宋是很不地道的,这也相当于把潜在的盟友推到敌对阵营。等金宋战争一打起来,南宋果然毫不意外地向蒙古人伸出了橄榄枝,两国外交关系快速升温。不过,由于蒙古军的主力此时正在西征,部署在中原一带的兵力有限(这一部分兵力由木华黎掌管),所以,蒙古军只是在客观上起到了遥制金国的作用,并没有实际行动,南宋最终还是依靠自己击退了金人。

  1224年,金哀宗即位,停止金宋战争,主动向南宋示好,两国关系出现转机。1227年,也就是成吉思汗西征归来之后,蒙古骑兵突然攻击南宋。面临着共同的敌人,金宋关系因此有所升温,在军事领域开展了一些合作。为什么宋蒙关系会突然破裂呢?因为西征的蒙古军主力回来了,在蒙古人眼里,金国和南宋都是弱者,不需要用远交近攻或者连横合纵那一套,直接用武力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蒙古人想错了,没有料到金宋联手是很难对付的。凭借天堑黄河和险塞潼关的防护,直到成吉思汗去世,蒙古军都未能攻破金人的防线。

  可能是意识到了战略上的失误,成吉思汗去世之前,留下了一道著名的遗命——向南宋借路灭金。他认为,潼关地势险要,驻扎的是金国的精兵,难以攻破,灭金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南宋借路,绕到金国背后,攻击金国国都开封,届时,为了解国都之围,金国必然会紧急调回潼关兵力勤王,如此一来,守备空虚的潼关即可手到擒来,金宋是世仇,必然能答应借道之请。

  表面上看,这个计划很完美,但是事实上,南宋并没有按照成吉思汗设定的剧情来。1230年和1231年,蒙古两次派遣使者到南宋借道,被南宋一概拒绝。1231年,蒙古军向南宋发动强攻,南宋因军事举措失误,致使蒙古人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顺利进入金国境内,并在三峰山之战当中重创金军。至此,金国离亡国之日不远,只能掰着指头过日子了,南宋朝廷也正是由此开始考虑“联蒙灭金”的问题。

  为什么南宋在盟友即将灭亡之际“落井下石”呢?这也是被逼无奈,或者说是出于现实考量。

  的确,在有一段时间里,金国是南宋的“唇”,但是金国先是不自量力地攻宋,浪费实力,把自己往死了作,接着又被蒙古人在背后插了一刀,老本基本赔光,已经不具备成为“唇”的价值,灭亡已成定局。对于南宋来说,金亡之后,宋蒙必有恶战。与其坐山观虎斗,眼睁睁看着金国被蒙古全部吞下,不如趁机联蒙灭金,占领一些地盘,以便于日后与蒙古人开打的时候作为战略缓冲地带。

  然而,蒙古势力强大,南宋势力弱小,你想联蒙灭金,蒙古人还不见得乐意呢!碰巧的是,蒙古帝国这时候因为汗位之争发生了内讧,奉命灭金的蒙古军缺乏支援,打得很吃力,于是邀请南宋出兵,共同灭金。就这样,联蒙灭金之策落到了实处。1232年,南宋与蒙古联手,共同进攻开封,金哀宗逃往蔡州。1233年,宋军与蒙古军再度联手作战,攻破蔡州,金国灭亡。

  综上可知,南宋之所以最终选择联蒙灭金,并不是决策失误,而是在步履维艰的局势和一系列不可控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做出的艰难抉择。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人没有前后眼”,“谁都有个难处”。

  灭金之后,南宋收复了一部分失地,还得到了金哀宗的尸体,当年的“靖康之耻”算是雪洗了,王师也算是又回到了中原。然而,对于这个结局,岳飞和陆游的在天之灵必然不会欣慰,因为,南宋也离亡国不远了。在不久的将来,南宋与蒙古帝国将发生一场规模异常强大的战争,它不仅仅是武力对决,也是文化的冲撞。当然,这也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上对南宋和蒙古联合抗金的蔡州之战的评价
从史书中记载的关于蔡州之战简介得知,蔡州之战发生在公元1234年,是南宋和蒙古联合对抗金朝的一场战役。同时,通过蔡州之战简介也可得知,金朝在这次蔡州之战中灭亡了,而蒙古利用这次机会,极大地扩张了自己的领土范围。蔡州之战公元1223年,金朝和蒙古发生了一场战役,金兵不敌蒙军所以惨败而归。在这次决战中,蒙军大大挫伤了金兵主力,这也意味着金朝的灭亡正式进入倒计时。正月,蒙军围攻金朝首都,金朝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纷纷拿起武器击退了蒙军的入侵。但是,金朝君主金哀宗迫于蒙军的威胁,只好放弃抵抗政策,在大臣们的保护之下,金哀宗逃往蔡州。1233年,蒙军为了消灭金哀宗的统治,便在蔡州城外筑起围墙来消灭金哀宗。同年11月,南宋朝廷和蒙军达成消灭金朝的协议。南宋朝廷提供士兵和粮草帮助蒙军攻打蔡州。在南宋和蒙古的联合之下,蒙军首领塔察儿和宋军首领孟珙兵分两路进攻蔡州。蔡州在两军的包围之下,金朝已经走入了死胡...
· 诸葛亮也不是神人来看看他有哪些决策失误
小时侯看《三国演义》,最喜欢本事大如天的诸葛亮,感觉他比那些浴血疆场的猛将还厉害。每当看到诸葛亮出场,心里便不慌了。诸葛亮为刘备服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那年27岁,刘备47岁,有极大耐心的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山,也正式成就了诸葛亮的伟业。跟随刘备与后来苦撑危局,诸葛亮一直为蜀国兢兢业业工作了27年,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网络配图人到中年,看待事物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历史有了冷静的审思,才发现诸葛亮也真不是神人,他也是肉体凡胎,一生中也有一些失误。一、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也有失误刚刚出山的诸葛亮,自信心爆棚,作为见面礼,他迅即为心慌意乱的刘备支了一招,就是历史上那著名的《隆中对》战略。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战略,让刘备大喜过望,人才啊,人才,我三顾茅庐,看来没有白费功夫!其实认真一分析,诸葛亮的那个《隆中对》战略也是无奈之举。诸葛亮自己也很清醒,他这样认为:“今操...
· 南宋为何还要联合蒙古灭金呢宋理宗到底是怎么想的
南宋为何还要联合蒙古灭金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朝南渡以后,为了收复国土,曾先后发动了三次收复失地,抗击金国的战争,不过都没有成功。不过,金国其实也把南宋没有办法。总之,两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相持的态势。(偏安一隅的南宋)不过,正当南宋和金人的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北方的另一个彪悍民族蒙古人正在悄悄崛起。蒙古人和金人有世仇,金人不但将蒙古大汗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还数十年贪得无厌地掠夺蒙古的财富,并采用所谓“减丁”的办法屠戮蒙古人。因此,蒙古人对金恨之入骨。所以,铁木真从1205年开始,对金人发动战争。持续十年的战斗,打的金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至1215年,金人被迫迁都汴京(开封)。1233年,蒙金进入最后的决战。在三峰山之战中,蒙古人全歼金兵主力。金人尤作困兽之斗。于是蒙人派使者邀请宋廷联合灭金,南宋...
· 锦州被围,崇祯政治决策又失误
?抱美沉乡黄山慈光阁外山路上走来一男一女两人,那女子二十二三年纪,男子已是须发皆白。走到山门前,二人立住,老者指着匾额道:“你可知这慈光阁的来历?”女子轻摇摇头。老者露出得意之色,“这慈光阁原名朱砂庵,建于嘉靖初年,本是座极小的寺庙。后有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万历三十四年,有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后普门住持进京,见太监马进,转奏万历帝,帝敕封‘护国慈光寺’,李太后、郑贵妃先后赐予佛牙、佛经、金佛、袈裟、锡杖、钵盂、七层万佛像和建寺帮银三百两,始得扩建,从此兴盛起来。”“原来有偌大的来头,那一定灵光。”女子道。二人请了香,进了大殿,双双跪下。女子轻声道:“弟子曾誓,天下惟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博通经籍,才高博洽,可比汉之马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求菩萨佑成。如今得遂所愿,特来相谢。”老者随道:“弟子亦曾有言,天下有才如此女者,唯《白头吟》之卓文君。我亦非才如柳如是者不娶。赖菩萨玉...
· 南宋为什么要联蒙灭金呢?这个决策正确吗?
南宋为什么要联蒙灭金呢?这个决策正确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北宋的灭亡其实很多时候大家爱也都知道的,其实就是因为联合了强国灭掉了弱国,最后强国再把自己灭亡掉,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一点点目光都没有看得人十分的绝望,好了,亡国了,现在到了南宋其实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蒙古国,南宋又选择联强灭弱,难道这个南宋的主事人脑袋都秀逗了?为什么又要走前车之鉴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情况?下面我们再继续分析揭秘看看是怎么回事吧!这是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问题,为什么有了北宋这个前车之鉴,南宋面对更强大的蒙古时还是要选择联强灭弱呢?实际上,北宋联强反映的是统治阶层的鼠目寸光和愚蠢麻木,南宋联强反而是当时的最佳决策。其实,北宋和南宋面对的局势很不一样,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比一下。一、宋辽关系和宋金关系不同宋辽于1004年缔结檀渊之盟,成为兄弟之国,此后百年间再未进行过大规模战争,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