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官员的座右铭是什么?做不到有什么处罚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3
转发:0
评论:0
清朝官员的座右铭是什么?做不到有什么处罚,“清、慎、勤”三个字,在清代出现的频率应该是最高的,它实际上就是清朝,特别是

  “清、慎、勤”三个字,在清代出现的频率应该是最高的,它实际上就是清朝,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为官之道,也就是清代官吏的“座右铭”。《四库全书总目·吏部·官职类》:“《官箴》一卷,宋吕本中撰。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上尝御书清、慎、勤三大字,刻石赐内外诸臣。案此三字,吕本中《官箴》中语也。’是数百年后尚蒙圣天子采择其说,训示百官,则所言中理可知也。虽篇帙无多,而词简义精,故有官者之龟鉴也。”文中的“上”就是指康熙皇帝,这说明清代从康熙时期就把“清、慎、勤”三个字作为官箴了。

  需要指出的是,文中说“清、慎、勤”语出吕本中,是不确的,这句话最早应该是晋武帝的父亲司马昭说的。《三国志·李通传》裴松之注引王隐《晋书》说:“(李秉)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这才是“清、慎、勤”的最早出处。这段话还在《世说新语·德行》现过。康熙以及后来钦定《四库提要》的乾隆都把“清、慎、勤”当作是吕本中的首创了,他们不知道早在晋武帝的爹那里,“清、慎、勤”就是为官之道了。

  清代不仅提倡做官要“清、慎、勤”,还把“清、慎、勤”当作了考核官吏的标准。我们知道,清代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四格八法”,“四格”是指守、才、政、年四个方面,即操守、才干、政务、年龄。其中操守的考核分三等:清、谨、平;才干的考核分两等:长、平;政务的考核分两等:勤、平。“八格”,就是官员不合格的八个方面,即: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不合格官员所犯过失,会根据八法中不同的条目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惩罚。

  当然,“清、慎、勤”最重要的还是“清”。据《清会典》卷十一《吏部》记载,当官如果“不谨”(即不慎),或“疲软无为”(即不勤),其处分都是革职,但尚无身家性命之忧;而“凡官贪者”(即不清),则“特参”。“特参”要比革职严厉得多,自己丢了小命不说,还让祖宗几代蒙羞。正像《红楼梦》中贾政说的一样:“据你一说,是叫我做贪官吗?送了命还不要紧,必定将祖父的功勋抹了才是?”

  清代自康熙以后,直至清末,都把“清、慎、勤”作为座右铭。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曾经在光绪年间当过湖北崇阳县知县,在《冯友兰传》中,程伟礼在介绍崇阳县县衙情况时,就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大堂正中,有一座暖阁,暖阁中间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这就是县官的公座公案。暖阁的上边有三个大字:清、慎、勤。”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也说过:“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个字,曰清、慎、勤。”这说明在清末,“清、慎、勤”依然是官员做官的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做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所有王朝都做不到
清朝做的最大贡献,所有王朝都做不到,却被大家给忽略了,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的国号为清,清朝正式开始。1644年,清朝入关,表示着清朝统治中原地区。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开始慢慢衰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被迫打开了国门。开始了和国际交流。不过,这种交流真的是屈辱的,清朝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众多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主权沦丧。1911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被迫宣布逊位,清朝灭亡。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做的贡献历史上还是记载的。不过,清朝做的最大贡献,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个贡献没有一个封建王朝可以做到。这个贡献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领土完整。说起清朝维护领土完整,很多人看到后绝对会反对。毕竟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里面有中国的都是割地赔款的。清朝丧失为了大量的领土。光是被俄国占领的就非常多。还有日本、英国等占领的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要戴“项链”?清朝官员身上的“项链”是什么来历?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要戴“项链”?清朝官员身上的“项链”是什么来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清朝的官员是有戴项链的,大家都叫朝珠,那么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怎么回事吧!“朝珠”是什么,就是清朝那些大臣们脖子上戴得“装饰品”。看着是不是很熟悉?一些不知道它是什么的人,第一感觉就是佛珠。其实它是“朝珠”,而不是佛珠。朝珠的由来就是由佛珠转变而来的。因为清朝皇帝信佛教,所以就模仿佛珠弄出来了”朝珠“。朝珠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戴得,只有那些官至四五品之上的人才可以佩戴,这是一个象征。朝珠和佛珠一样,都有108颗。佛教的108颗佛珠,代表着108种烦恼。而朝珠却和佛珠却大不相同。它的108则...
· 有古诗的座右铭吗古诗词座右铭
有古诗的座右铭吗古诗词座右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座右铭古诗词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3、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
· 揭秘:宋朝对官员是怎么处罚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要问哪个朝代的吏治最成功,肯定非宋朝莫属。宋朝出现了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包拯这样一些数不清的彪炳千秋的大政治家。宋朝的官员们大多都敢仗义执言,他们的政治人格是最健全的。宋朝官员们的现象,在历朝历代的比较中,也是最少的。宋朝的农民起义虽然很多,也有官逼民反的现象,但是这些农民起义的规模都不大,而且很容易就被平定了。之所以规模不大,又容易被平定,根本的原因,就是官员造成的社会矛盾没有那么尖锐。有一种观点认为,要想保持良好的吏治,就应该用重典。只有严厉惩治,才能保持风清气正。但是宋朝却很少用重典,宋朝对官员和知识分子都比较友善,很少像秦朝、明朝那样严酷杀戮。宋太祖立下的“不准杀文人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誓碑,虽然并不完全确定其真实性,但是宋朝确实很少对官员进行残酷的肉体处罚。没有进行残酷的肉体处罚,而宋朝却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吏治氛围,那么宋朝是...
· 太平军进攻南京时,守城的清朝官员是什么结局?
太平军在金田起义以后,经过数年的时间,不断的和清军战斗。咸丰二年正月初三,太平军把所虏来的少少壮男女全部带上船,水陆并进往金陵开去,一路上所过州县村庄无一幸免全被蹂躏。等到了金陵附近,太平军突然画风突变,告诉老百姓们不要惊慌,照旧生活,照旧买卖,每次购买货物的时候,太平军将士都是按市场价购买,见到乞丐的时候,还主动给钱,老百姓看到太平军如此亲民,便对之前对于太平军烧杀抢掠的印象发生了改观,但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太平军的手段,都被欺骗了。同年二月初,太平军先是共展示雨花台和上中下三关,然后连日攻击金陵城(也就是南京城),并且使用一贯手段,挖地道埋火药,直接炸毁凤仪门城墙后攻入了南京。一座南京城,此刻正上演着人间百态,今天小佛给大家聊聊此时清朝官员在干嘛,当然,也是挑选几个人讲讲。(一)江南提督福珠洪阿:战死城中福珠洪阿,苏完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江南提督。太平军进攻南京的时候他正好在南京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