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皇宫里的假货:太监偷卖真品 买赝品充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4
转发:0
评论:0
清代皇宫里的假货:太监偷卖真品买赝品充数,清宫里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皇帝使用或收藏的,它一定是宝物。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老百姓

  清宫里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皇帝使用或收藏的,它一定是宝物。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老百姓绝对不在少数。但实际上,清宫藏品照样鱼龙混杂,珍品虽多,假货也不少。

  乾隆误收藏《谢赐御书诗表》赝品

  清宫养心殿里藏有一幅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落款为“臣李公麟进”。该画曾被录于清代专门收录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续编》一书,画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但是直至清室败落,很多鉴赏专家见到画作后才发现,虽然画面协调、用色落笔等均有古风,白描人物也极具宋人风采,但是更多证据显示,这幅画却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笔,而是后世仿品无疑。

  再举一个例子。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法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帝赏给了自己的皇六子永瑢。清末又流传去了日本,被日本收藏家中村不折所获。而剩余一幅则一直留在清宫,并被乾隆皇帝刻入《三希堂法帖》。百年之后,专家整理清宫遗物,才发现留下的这幅字虽也有一定文物价值,但恰恰是赝品。

  书画如此,瓷器、金石等收藏出问题的也不在少数。据终身从事故宫文物研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那志良老先生生前回忆,自己当年清点清宫文物时,发现有很多“大明康熙年制”的错款瓷器。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清宫里的清代瓷器大多是官窑所产,怎么能容许出现如此错误?但是经过专家鉴定才发现,这些瓷器大多都是清后期私人烧制的仿冒货,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假货。

  还有如古墨古砚,一直是清代皇帝非常钟爱的东西,宫廷里这类收藏也有很多。乾隆皇帝还为此专门下令编修了《西清砚谱》一书来记载这些皇家藏品。但同样,通过今天的科技分析手段,研究人员发现当年乾隆爷的这些宝贝,有部分款识是很靠不住的。

  名宦高士奇充贡名画多为仿品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要问,这么多假东西是怎么流入皇宫的呢?难道入宫之时就不作辨别吗?当然不是,鉴定肯定要做的,而且也还算严格,只不过既然鉴定都是人做的,难免就会出现人为问题。这些人为问题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两类情况。一是清宫收藏中有些是前朝遗物,有些是入清后大臣们的贡品。虽然当时也作鉴定,但走眼的时候很多,因此一开始收藏就将赝品当成了宝贝。

  据史书记载,康熙时期的名宦高士奇,深受皇帝信任,于是为报知遇之恩,高士奇常常拿些名画充贡。但是等到他老了,写了一本书叫《江村书画目》。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他藏的画共有九类,其中有所谓“永存珍秘”的,都是真品,往往自己保存,绝不示人。而呈送给康熙的,有不少题写着“赝迹且值极廉”。

  清宫里曾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乾隆时期有位臣僚追随皇上多年,乾隆爷见他办事老练,就给了他个做外官的机会。要知道当时的外任官收入丰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肥缺。见皇帝这样青睐自己,这位仁兄当然很是感动,于是就利用闲暇,收集了十多幅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字画献给皇帝。可是乾隆只看一眼礼单,就大笔一挥写道“假的,不要”。当时这位仁兄就蒙了,不明白为什么,很是郁闷。后经多方打听才如梦初醒。米芾一字千金,存世作品又很少,一次能买这么多,乾隆爷当然不相信。真可谓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

  太监瞒天过海,卖掉真品买回赝品充数

  当然,乾隆皇帝虽然眼光独到,但看走眼的时候也很多,他所认定的很多真迹,后来证明就都是假货,而被他厌弃的诸如《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倒恰恰是传世珍品。

  乾隆皇帝的收藏中尚且有假,以后皇帝诸如嘉庆、道光等人本身对古玩字画不是很感兴趣,再加上他们少有如乾隆那样的艺术修养。遇到万寿节之类节庆,各地督、抚、关差、织造等人例贡中搭配几件古字画,在贡单中开列出来一些大名头,例如元代的黄公望、王绂、吴镇、倪云林,明代的文徵明、沈石田、唐寅、仇英等的假货摆样子,不久就束之高阁。因此,自乾隆后清宫新入藏品假货更是越来越多。

  第二种情况则是太监们在入藏的宝贝上做了手脚。清代的太监权力虽然不如过去那么大,但是他们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很多贡品、珍玩往往都经由他们调度。于是一些既想巴结皇帝,又拿不出好东西的朝臣,就想办法拉拢太监,给太监一点好处,将进呈皇帝的礼单写得很贵重,实则只是买点假货交差。

  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馆建立之初,里面留用着一个叫陈子田的老太监。据他回忆,在慈禧太后时,大臣们假如只准备了个价值二百两银子的礼物,如果再给太监二百两银子,那么这件东西的真假、好坏,就都再不用理会,太监们自然会将一切摆平。

  清宫的太监不但善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滥竽充数,更是善使移花接木之计。特别是清代中晚期以后,在内忧外患面前,皇帝们顾不得宝藏朱玩,制度监管日渐宽松,这就为太监盗宝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于是很多太监互相勾结,将皇帝所收藏的珍宝拿出去卖掉。为了掩人耳目,就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回古董摊上的假货搪塞。据有关档案记载,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永寿宫见到几只大木箱,按照题签说明,里面应该全是吴道子、张僧繇、范宽、李唐等人题款的名家名画。然而等到大家打开箱子才发现,所有东西都是黑乎乎的一片,完全就是清晚期的仿冒品,而且仿冒质量还非常低劣。当时专家们就推断,这些东西连同那些“大明康熙年制”的瓷器都很可能是太监们上下其手、弄虚作假的结果。

  总之,清宫里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全是珍品,这一点尤需如今的收藏爱好者们留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代皇宫里的假货:太监偷卖真品 买赝品充数
清宫里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皇帝使用或收藏的,它一定是宝物。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老百姓绝对不在少数。但实际上,清宫藏品照样鱼龙混杂,珍品虽多,假货也不少。乾隆误收藏《谢赐御书诗表》赝品清宫养心殿里藏有一幅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落款为“臣李公麟进”。该画曾被录于清代专门收录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续编》一书,画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但是直至清室败落,很多鉴赏专家见到画作后才发现,虽然画面协调、用色落笔等均有古风,白描人物也极具宋人风采,但是更多证据显示,这幅画却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笔,而是后世仿品无疑。再举一个例子。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法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
· 清代皇宫里的假货:太监偷卖真品 买赝品充数
清宫里出来的东西大多是皇帝使用或收藏的,它一定是宝物。相信有这种想法的老百姓绝对不在少数。但实际上,清宫藏品照样鱼龙混杂,珍品虽多,假货也不少。乾隆误收藏《谢赐御书诗表》赝品清宫养心殿里藏有一幅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落款为“臣李公麟进”。该画曾被录于清代专门收录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续编》一书,画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但是直至清室败落,很多鉴赏专家见到画作后才发现,虽然画面协调、用色落笔等均有古风,白描人物也极具宋人风采,但是更多证据显示,这幅画却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笔,而是后世仿品无疑。再举一个例子。据档案记载,清代内府里曾藏有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作品《谢赐御书诗表》。但是这幅字当时竟然有两个传本,内容也都一样,而且均是法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字字端严劲实。当时人们对此问题并未太多留意,故也无法作出翔实分辨。因此,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轻易地被乾隆皇...
· 拍场"齐白石"多数为赝品:上拍量超真品存世量
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等名家书画作品极为火爆,不论大拍小拍,几乎每场都有。然而通过数据分析就会发现,市场上流通的齐白石多数为赝品。据介绍,1956年版的《齐白石作品选集》载有齐白石的《自序》,称自己将近百岁时“作画凡数千幅,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在1955年的一部关于齐白石的影像资料中,齐白石也曾亲口说自己作品数量8000多件,后经其家人及弟子们统计,其作品最多不会超过1.5万件,其中馆藏约五六千件,扣除多年来的损毁灭失,估计现在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总量不会超过1万件,然而据雅昌网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齐白石作品上拍量就达2.5万件左右,成交1.4万余件,远远超过了真品存世量。业内人士估计,能真正流入拍场的齐白石真迹,也就千件左右,其余那些九成以上都是赝品。(来源新华日报)
· 卖剑买牛
【成语】卖剑买牛【成语】卖剑买牛【读音】màijiànmǎiniú【释义】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出自】《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近义词】偃武修文马放南山投笔从戎南征北战【典源】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需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
· 他出卖皇帝当上了皇帝却被太监出卖!
石鉴(?—350年),字大郎,后赵皇帝石虎第三子,石遵、石世之兄,历任代王、义阳公、义阳王。在石虎的十多个儿子中,石鉴既无文艺,又无武德,为人吊儿郎当,处事荒诞不羁,一直不为石虎所看重。石鉴镇守关中时,除了徭役繁多,赋税沉重,而且“文武有长发者,辄拔为冠缨,余以给宫人”(《资治通鉴》),文武官员只要头发长得比较长,就会被他拔下来做帽带,余下的留给宫人玩耍。石鉴的这种荒唐的行径,连暴君石虎都看不下去了,索性将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召回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担任闲差,不再让其在外独当一面。网络配图石鉴虽是个无赖庸才,却也有当皇帝的欲望。在长兄石邃、次兄石宣这两任太子被废杀后,排行老三的石鉴原以为自己会水到渠成地被立为太子,但石虎根本没有考虑他,而是想从九子石遵、六子石斌这两个较有才干的儿子中任选其一,后因为心腹张豺的建议,石虎最终立幼子石世为太子,这件事让石鉴很郁闷,很窝火。石世即位后,任命石鉴为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