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佛教僧侣何时不再吃肉?佛教皇帝萧衍严格戒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1
转发:0
评论:0
佛教僧侣何时不再吃肉?佛教皇帝萧衍严格戒律,徐志摩的一生,就像夜空划过的流星,虽然璀璨夺目,但只是短短的一瞬,就匆匆消失

  徐志摩的一生,就像夜空划过的流星,虽然璀璨夺目,但只是短短的一瞬,就匆匆消失了。就在人们众口一词的悲伤、惋惜和嗟叹声中,有人说出了这么一种声音:“志摩的死,就志摩本人而言,是身体的不幸,却是精神上的大幸。”

  说这话的人,是徐志摩亦师亦友的胡适。如果用胡适的话来评价历史上的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却恰如其分。这个帝王,就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萧衍的前半生,论文论武,都称得上是世之楚翘;可是,他的后半生,却无比昏庸,智商倒退,崇佛信佞,识人不明,终于国灭身死,令人不胜唏嘘感叹。萧衍是南兰陵中都里人,即现在的江苏武进县。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而萧道成,居说是汉初名相萧何的后人。也就是说,萧衍也是萧何的后人。萧衍自小聪颖,博学多才,和沈约、谢朓、范云等人并称为“竟陵八友”。

  沈约是后来《晋书》、《宋书》、《齐纪》等书的编著者,在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谢眺的诗名很高,是唐朝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崇拜偶像。清人王士稹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确,读李白的“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三山怀谢眺,水澹望长安”、“我吟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等诗,就可以想象得到谢眺在李白心中的地位。

  萧衍与这些人齐名,说明他的学识不在这些人之下。近代文学评论家郑振铎先生曾宣称:“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且让我们来读一首萧衍的新乐府辞乐府,《襄阳蹋铜蹄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诗句清新,意味隽永。

  本来,萧衍在文学和诗作上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的政治漩涡把他卷入了残酷的政治搏杀之中,不幸脱离了文学,万幸地登上了帝王之位。即使做了皇帝,萧衍仍然着力研究经学、史学,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他曾对《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极为不满,亲自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自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萧衍的文才是如此出众,武略却也极其了得。北魏孝文帝率领三十万军队攻打南齐的义阳城。

  齐明帝萧鸾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前往救援。王广之畏缩不前,萧衍慨然请行,与义阳城中的齐军北魏军展开内外夹攻,最终打败了北魏军,赢得了这场战役。此战结束,萧衍升任太子中庶子。改年秋天,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南阳,直逼雍州(即现在的湖北襄樊市)。萧衍率军增援,虽然不能取胜,却巩固了樊城一线,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后南齐东昏侯萧宝卷乱政,许多大臣惨遭杀戮,其中就包括萧衍的哥哥萧懿。萧衍时为雍州刺史,驻守襄阳,眼看大祸就要降临到自己身上,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顾虑,当机立断,以武王伐纣的气概遍发布檄文,列数萧宝卷之恶,自称以有道讨伐无道,悍然起兵,建立了南梁政权。登上了帝位的萧衍励精图治,每天五更起床,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批改公文奏章。据说,在冬天起床太早,在批改公文时,手都被冻裂了。勤于政务的同时,萧衍也很注意节俭。

  史书上称他“一冠三年,一被二载”,不追求穿衣打扮,穿的是布衣木棉,盖布被,垫莞席,足登草履,头戴葛巾。不讲究吃食,每天用餐以蔬菜和豆类为主,有时忙开了,就草草喝点稀粥了事。萧衍对吃穿享乐是这样的淡薄,对人才的任用和对官吏的选拔却极其重视和讲究,他常常亲自召见在基层工作的官员,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为了广泛地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萧衍还别出心裁地在殿门设立两个盒子,其一称谤木函,另一称肺石函。萧衍说了,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认为自己被埋没了,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有意给国家提些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这个时候的萧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称得上是个明君。可是,当帝位已经巩固,世道河清海晏,萧衍开始爱上了佛教、信奉佛教,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萧衍把信奉佛教作为国策,立佛教为国教,要求王公贵戚乃至平民百姓都要信佛,在全国大建寺庙,广收僧人。在萧衍身体力行的倡导下,南梁国内寺塔林立、僧人遍地。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有感于此而作。据统计,南梁时的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7万人。即使这样,萧衍还嫌佛寺不够多,要继续修。但资金不够了,怎么办?他想了个主意:自己到寺院“舍身”出家。由此,大臣要找皇帝处理国事,只好到寺院花钱“赎”。梁武帝先后四次入寺舍身,群臣为了“赎”他还俗,捐了一亿万钱。可以说,大修佛寺浪掷了南梁无数财力,造成国力大幅度衰退。

  此外,佛教的慈悲戒杀理论对南梁的社会、政治生活也造成了极大影响。萧衍将佛教的慈悲戒杀理论和儒家“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仁恕思想结合起来,不仅自己不食肉,还要求国家祭祀也要戒杀,用蔬菜果品代替原来的猪牛羊等。实际上,在当时的佛教律典中,是找不到出家人必须食素的任何根据的,就因为萧衍的倡导和严令禁止,南梁境内僧众从此不再食肉。此例又被后来的北齐、隋唐所秉承,中国的佛教僧侣从此告别了肉食。以上种种举措,使萧衍赢得了“皇帝菩萨”、“佛心天子”的称号。“皇帝菩萨”、“佛心天子”把这种不杀生的理念应用在动物身上,害处还不是很多,但在对待法律问题上,如果还以“菩萨心肠”、“佛心仁人”来处理,国家不乱才怪。可是,萧衍对那些奸佞之徒法外开恩,最终姑息养奸,极大程度地祸害了国家和民众。

  比如萧衍的弟弟萧宏骄横奢侈,暴敛无厌,敛收钱物三亿万,萧衍虽然心知肚明,却只是仰天默诵几遍:“南无阿弥陀佛”,就此拉倒。而萧宏一看没事,胆儿更肥,竟然践踏伦理道理与萧衍的女儿大行通奸之事。还有,萧衍的侄儿萧正德明明已经投降了北魏,在北魏混不下去了,又回到了南梁。萧衍“慈悲为怀”,赦免他,封他为临贺王。最后呢,这个萧正德勾结了外人侯景,把侯景带进了南梁的都城建康,给南梁帝国捅上了窝心一刀。

  要说,萧正德所勾结的侯景,也是被萧衍这个所谓的“皇帝菩萨”一点点养成地心腹之患的。寓言故事里的东郭先生是怎么死的?被狼咬死的。萧衍就是东郭先生,侯景就是那头狼。狼被猎人追得走投无路,东郭先生“见义勇为”,打开自己用来装书的口袋,让狼钻进去,躲过了猎人的围捕。侯景要趁乱世起兵争霸,可是既抗击不住东魏的高澄,又惹毛了西魏的宇文泰,在东西两大枭雄的夹击下,日暮途穷、走投无路,萧衍大动“菩萨心肠”,将之迎到自己身边,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和南梁帝国的国运对“引狼入室”四个字做出了血淋淋的诠释。

  南梁帝国也从此陷入分崩离析的大当中,国内百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萧衍为了与北魏争夺战略要塞寿阳,他本着避免战争大量流血的“慈悲”原则,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筑建浮山堰,准备通过水淹寿阳城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顺利收取寿阳。可是,这个浮山堰是在哪儿修建的呢?在经过寿阳的淮河的下游!对,你没看错,是下游。

  萧衍的设想是:在下游打坝修堰,先拦住淮河水,等淮河水位上涨的时候,水就可以淹没寿阳城了。最终,寿阳城没被淹,而被拦截近半年的淮河水突然冲垮了河堰,大坝上的数万梁朝军民转眼就丧生在滔天的洪水之中。这还不算,浮山坝的下游的平原全部成为泽国,数十万无辜百姓和他们的家园一起全部被洪水所吞噬。呜呼悲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佛教戒律
释义汉语在翻译佛典时,将以下几个梵文名词都翻译成戒律,但是这几个名词在意义上有所不同:师罗(梵语Sila),也译为戒,学处,波罗提木叉,犍度,毗奈耶(梵语:vinaya),简称为戒,也译为律。概述释迦牟尼佛最初教导弟子达到涅槃的三无漏学中,以尸罗为一切修行的基础。尸罗可以被粗略分成五戒与十善,它包涵了一切应防止的恶行,以及应该遵行的善行,是所有佛教弟子应该追求的方向。但尸罗本身没有强制力,佛陀鼓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环境与判断,去尽可能的遵守它们。随着僧团人数的增加,佛陀开始为出家众,制定一些共同生活的准则,这称为学处。学处包涵了一切出家僧侣应注意的事项,在饮食行为上都有所规定。学处在僧团之中口耳相传,僧团成员将学处中,一些最重要的规定,集结成颂偈,在布萨时宣读,提醒僧侣不能忘记。这些重要的学处,称为波罗提木叉,上座比丘必须担负起责任,教导新进的比丘。不遵守波罗提木叉的僧侣,僧团依情节轻...
· 萧衍的成迷佛教导致后来的灭佛运动?
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
·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的戒律和清规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开始长时间的中国化过程,作为维系佛教纲常的主要部分――戒律也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晚唐五代的敦煌地区佛教教团应当说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有两个原因促使敦煌地区佛教教团的戒律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变化:一是吐蕃长期占领敦煌,除了进行相应的民族统治外,还往敦煌地区派遣了大量的僧人对敦煌佛教教团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种管理过程中毫无疑问把吐蕃地区的很多风俗习惯带进了敦煌的佛教教团中,使原先很多戒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了违背戒律的现象;二是百丈和尚于元和年间已经注意到佛教戒律同使用这些戒律过程现的矛盾,有很多戒律同中国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差距,要完全按照佛教戒律执行是不可能的,僧人违反戒律的现象越来越多,甚至把戒律置之不用,佛教戒律是释迦牟尼流传下来的真经,没有哪个僧人敢对它进行修改,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百丈和尚的解决应当最成功的,就是将戒律作为真经高高地供奉起来,用很多寺门规...
· 梁武帝萧衍对中国佛教的传播有何深远影响?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衍一人之上...
· 安国寺惠琼:安土桃山时代的佛教僧侣和大名
安国寺惠琼﹙日语假名:あんこくじえけい,罗马拼音:AnkokujiEkei,1539年1月3日—1600年11月6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佛教僧侣和大名。天文十年三月,武田兵部大辅光广公遭武将陶晴贤和毛利元就进攻,在金山城自尽而亡。惠琼乃光广公之遗孤。于3岁的时候,因为大内氏的入侵,最后使安艺武田氏灭亡,后来被送到安艺国的安国寺。之后到京都的东福寺修行,因为是师傅竺云惠心亲近毛利氏的关系,后来成为了毛利氏的外交僧。不久,他立即发挥外交手腕,与大友家达成了和睦协议。1582年,在织田家大将羽柴秀吉征讨军笼城水淹备中高松城的时候。秀吉率先得知主公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因被明智光秀叛军围困难逃,而死。为了争夺为主公复仇进而掌握天下大权,所以在胜局已定与交战方毛利军达成和平撤军共识。通过与毛利家军师惠琼交涉,最终惠琼提议,让城主清水宗治切腹之后,他判断了情况,开始亲近秀吉,保住了毛利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