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开大秦帝国中的名将世家:蒙氏家族和李氏家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7
转发:0
评论:0
揭开大秦帝国中的名将世家:蒙氏家族和李氏家族,蒙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蒙恬和蒙毅兄弟。虽然这两位很是有名,但他们的祖父蒙骜,也

  蒙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蒙恬和蒙毅兄弟。虽然这两位很是有名,但他们的祖父蒙骜,也是秦国一员名将。蒙骜不像王翦是秦国“土著”,他原本是东方的齐国人,秦昭襄王时投奔秦国,在秦国土地上,他本来傲人的军事天赋得以施展,最终官拜上卿。

  蒙骜至秦后,屡建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纵观蒙骜一生,只有一次败仗,而这次对方的首领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

  蒙骜的儿子蒙武,也是战功彪炳。他曾跟随名将王翦参与灭楚战争,最终灭亡楚国。之后又出兵南方,随王翦攻打百越,使得百越之地成为会稽郡。蒙武的两个儿子,同样也很有名,一位是蒙恬,一位是蒙毅。蒙恬身在武将世家,并不是普通的公子哥,而深受家学熏陶,不但军事上颇有天赋,而且精通刑法文学,据说他还改良了毛笔。蒙恬真正成名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及之后。

  这里要插一句,战国时期中国统一是必然趋势,这里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就是治水需要,众所周知,那时华夏文明的中心主要在黄河流域,而黄河多泛滥,如果上中下游各自为政,随意泄洪,那谁也好不了;另外一个,就是中原的华夏族那时正日益受着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的威胁,长城就是针对游牧民族的威胁建立起来的,而华夏族是农耕民族,为了防范游牧民族,也必须统一起来,才能调配全国物资,与游牧民族抗衡,而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和大的历史背景。

  结果蒙恬不负重托,率领30万大军,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又主持修建秦长城,把原来的秦、赵、燕的长城连成一片,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保卫着农耕文明。蒙恬长期领兵镇守北方,“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因为蒙恬出色的功绩,深受始皇信任。而他的弟弟蒙毅与蒙恬一文一武,蒙恬领兵在外,而蒙毅则作为始皇近臣,参与中枢决策。

  而这兄弟的命运从始皇驾崩时就决定了。不过在始皇在世时,蒙毅因公正执法而得罪了赵高,招致他的怨恨。始皇在世时赵高不敢说什么,但等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赵高不断在二世耳边说蒙氏兄弟如何如何怨望。二世遂下令蒙恬自裁,而蒙毅被杀,蒙氏家族被灭,消失在历史上。

  名将李氏家族以李信为代表,据《名将世家与秦帝国的兴亡》一书记载:“李氏家族是一个活跃而不安定的家族。李信的历代祖先中,有的做过魏国的大父,有的做过赵国的将军,到他的高祖时,开始在秦国任将军,这一家族就在秦国扎下根。”

  当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李信已经成为秦军少壮派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曾经在灭燕战争中战功赫赫,生擒燕太子丹。而正是这次战役的出色表现,使得他赢得始皇的信任,并派他领军继续主持灭楚战争,不过最终失败,由老将王翦代替。

  秦始皇并没有因为李信攻打楚国的失败就怪罪于他,始皇相信李信的能力,因此仍重用他,在后来的战争中,李信辅佐王翦的儿子王贲扫荡燕国残余势力,攻打齐国等,因着这些功绩,他被封为陇西侯。之后李信在史书中仿佛消失了一般,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后人仍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广的命运也是悲惨的,为将一生却不得封侯,而他的儿子李敢因击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孙子李陵虽然努力击杀匈奴,却最终因弹尽粮绝投降匈奴,令后人扼腕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镇世家—郭氏家族
四女寺位于武城县城东北40里处,卫运河右岸。这个千年古镇始建于西汉时期,历史久远;隋唐以来,扼运河咽喉,兴水旱码头;至明清,成为闻名远近的运河名镇,历史文化记忆十分丰厚。古镇世家四女寺郭氏家族是闻名远近的世家望族,自元以降,人才辈出,传为地方佳话。郭家并非四女寺本地土著,但也是德州区域靖难之役前不多见的原住居民,即元代迁来四女寺落地生根。世祖郭仲彬,原籍保定府良乡县,元代至正年间担任恩州达鲁花赤(元代州官称谓)。在恩州达鲁花赤任上,郭仲彬剔弊惩奸,让人口服心服,任满,老百姓上章要求让其继续留任,后卒于此,葬于四女寺卫河之东、减水闸之南。其后人也以四女寺为家。明初,郭氏一家占籍恩县二乡一图。明清两朝一直到近现代,郭家子孙连登科第。明朝出现了两位高官,即都御使郭麟、郭镗父子;清代,出现了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郭种德;近现代则出了原铁道部副部长郭鲁。在功名上,四女寺郭家大有人物可表,包括邑庠生(县学...
· 东蒙公氏家族历代名人
东蒙公氏历史有据可以考证的,根据族谱续谱序言中所言,是这样定义的:始于宋,著于元,盛于明,清朝以后遍天下矣!宋朝公蕃著书《定園集》旧县志称其为宋朝真儒。(孔子学派)公顕(七世)官至浙江团练使、总理鱼盐。元朝公立元(野店支派)做官南京。公纲(七世)税务大使,创居新泰刘家官庄。公海(八世)初为元末瞭阳崮寨主,后被推升为青州万户军职,战时能带一万兵马上阵,平时保一方平安。明初被迁至辽东戎边。四十岁后被四子守敬替回故里上东门。明朝公守敬明洪武年辽东替父从军,以忠尽孝,在军十五年儿子公兟替回,被县衙表彰为“忠义”。东蒙公氏家族旌表为“孝子耆德”。清乾隆年间将他的名字“敬”列为后代三十七世辈字,以教后人不得忘怀。公兟,字世戴。十个月被父母带到登州准备渡海从军。因风浪海险,父母将其交给沂水姓葛的挑四交大伯抚养。公兟父母冒死去辽东。公兟长到十五岁要求大伯去辽东寻亲,大伯不准。他哭闹不食,无奈大伯备好路费给...
· 和氏家族――和岘
[公元九四年o年至九九五年]字晦仁,开封浚仪人,和凝之子。(按和凝新旧五代史均作须昌人。此从宋史)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年五十六岁。岘生之年,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吾也?币蛎?蝗?馈F咚辏?悦乓裎?笄?1干恚?≈?髯衾伞:呵?v初,(公元九四八年)加朝散阶。年十六,登朝为著作郎。建隆初,(公元九六o年)授太常博士。历夔、晋二州通判。太宗时,迁主客郎中,知兖州。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累侮人,因削籍后起为太常丞复以所著奉常集五卷,秘阁集二十卷,注释武成王庙赞五卷奏上,复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是秋,得暴疾卒。
· 耕读世家俞源俞氏家族
耕读世家俞源俞氏家族俞源俞氏自始祖见九龙山风光秀丽,在山下择地而居生息繁衍,历经32代,至今已逾800余年。俞氏家族祖上人才辈出,不过谈不上显贵出自名门,世代勤劳创业,耕读为乐,尊礼重教,急公好义,人丁兴旺,成了远近闻名的浙中一大望族。这一俞姓聚居的古老村落,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淳朴的耕读家族文化,以及精深的明清民居古建筑,2000年列入省历史文化保护区,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命名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一俞氏始祖俞德,字处约,原藉杭州,徒居义乌凤林乡。俞德学业有成,南宋末年,被举荐任松阳县教谕。他往返括、婺之间,经常路过九龙山下的一处朱颜小村,此处溪山迥环,田园明秀,深为其所爱。宋末明初,兵乱频发,时局维艰,俞德厌倦仕途,淡泊名利,遂率家来此卜居。俞姓在此安家立命生息繁衍,而原有的朱颜两姓日渐衰退乃至消失,村庄为俞氏家族所代替,是为俞源村的来历。俞源俞氏家族...
· 望世家族:河东裴氏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裴氏家族。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姓氏溯源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