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百年前中国被称东亚病夫是因奥运成绩不佳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8
转发:0
评论:0
百年前中国被称东亚病夫是因奥运成绩不佳吗,奥运会已经来了,但国人的热切显然大不如前。从前奥运会,国人会拿每一位金牌获得

  奥运会已经来了,但国人的热切显然大不如前。从前奥运会,国人会拿每一位金牌获得者当国家英雄崇拜,但是随后越来越淡,至于本届里约奥运会,估计一些冠军的名字都未必记得起来。与其说国人的“爱国心”淡了,不如说这是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国民成熟标志,人们大多弄清了这个理:体育的真谛是选手的职业化和全民健身,金牌的获得不仅是一种国家荣誉,而且更是为了吸引人们参与和关注这个项目,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那么,已经连年高居奥运金牌榜三甲的中国人,到底是不是举国“健儿”的体育强国了呢?一个国家被世界敬重,和体育究竟是什么关系?

  于是,不由地想到了这词:东亚病夫。

  现在关于“东亚病夫”的起源,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来自英国人的报纸,一说是来自柏林奥运会。“正统”的词条往往把二者掺到一起。先由英国报章而起,后定格于柏林奥运会——在1936年的那次奥运会上,中国参赛运动员第一轮全部淘汰,无一进入复赛。

  而英国报章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晚清时期,英国人在上海租借创办的颇有名气的英文报纸——《字西林报》,意译《北华日报》。该报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一篇文章。对萎靡的中国人以尖刻挖苦:“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东洋病夫”之名遂由此而得。

  大家都知道翻译这篇报纸的是梁启超先生,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没有记录。只知道作者是个英国人,那么这个英国人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北华日报》为什么要发表这篇文章呢?

  追本溯源,发现写作动机是两个连带事件:受“欧洲病夫”启发,评价中日甲午战争。

  英国人在以“病夫”评价中国之前,早就把这顶帽子扣在了另一个帝国头上,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有前帝国的前身,可谓世界最后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17世纪正是航海国家“日新月异”红红火火的时代,但却是这个最后一匹巨型草原狼老去的谢幕时代。早在17世纪,漫游世界的航海大国荷兰,就看出了奥斯曼帝国病根,荷兰领事在向国内报告中指出——

  “现在此地情况已达到人人为所欲为的程度,其有权者尤甚,从这一点便可窥见该国的状况。现在已不是一根柱子折段或削弱的问题,而是国家的四根支柱,即宗教,法律,政治,财政全部崩溃……每个人不妨扪心自问,长此以往,是否还能维持下去?”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不是身体问题,而出在“国家的四根支柱”的腐烂——政治腐败、信仰破产、法律废弛、经济崩溃。而1896年10月17日,正是中日甲午战争一周年半的日子,东方帝国中国被后起之秀日本打败,联系到硕大的奥斯曼帝国被荷兰欺负,所以一个“欧洲病夫”,一个“东亚病夫”就这样“排列组合”了。

  至于后来所言的柏林奥运会,其实和“东亚病夫”的固化没多大关系,中国运动员“无一进入决赛”是实,而“第一轮全部淘汰”说法有误。例如拳击运动员王润兰,在预赛中连克日本、英国选手,只在最后争夺决赛权时被裁判“无理改判”,才痛失决赛权。虽然当时中国运动员无一进入决赛,但是除了个别漫画之外,并没有遭到过度丑化。当时东道主的国家元首、威风凛凛的希特勒还兴致勃勃观看了中国的武术——飞叉表演,并没有轻蔑中国运动员。

  彼时,包括希特勒在内的西方元首,对于中国的“成见”,并没有晚清那样深。所以,所谓东亚病夫与奥运会有关的说法,其实是以“身体”转移了“麻木不仁”的精神视线,不足为据。

  事实上,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出现不少英雄人物。他们在抗战爆发后,很多人加入了国民军,有的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就像王润兰,卢沟桥事变后毅然入伍,任国民军三十二军补三团三营排长。1937年9月14日,他率部队在漳河北岸阻击来敌,连战4昼夜,负伤后坚持指挥作战。9月21日拂晓,带几名战士以集束手榴弹炸敌坦克时,壮烈牺牲。国民政府国防部授予他“民族英雄”称号。“王润兰们”用热血证明——他们不是“病夫”,是“英烈”。

  可见,摘掉“病夫”帽子,与奥运会拿多少金牌没多大关系。随着世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运与体运并非因果关系。所谓病夫,不在身体,甚至不在个人精神状态,而在“国疾”。晚清时的中国,虽深受鸦片之害,但也并非个个都是大烟鬼,那时也出现不少“拳打东西两洋”的“霍元甲式传奇”,他们在银幕上打败俄国大力士与日本武士很容易,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东亚病夫”面貌。

  百年风云中,中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脱胎换骨一共有两次机会,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二次是二战结束成为“战胜国”。中国接受日本投降时,世界不再有人对中国喊“东亚病夫”,因为那时中国有个响当当的称谓——“世界四强”。一如1923年凯末尔领导人民推翻奥斯曼帝国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欧洲病夫”的帽子就从他们的头上彻底消失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希腊经济是被奥运会拖垮的吗?希腊和中国关系怎么样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盛大的运动会,是个极度烧钱的“顶级盛宴”,举办的漂亮可以让主办国全球闻名,失败的话可以拖垮全国的财政。纵观奥运史,被奥运会拖垮的主办国或城市不在少数,最惨的当属2004年雅典奥运会,硬生生将发达的希腊拖垮,间接引发了经济危机,直到现在希腊才喘过气来。希腊,地处于巴尔干半岛南端,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欧洲国家。希腊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诞生了璀璨的古代文明,被视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奥运会发端于希腊,2004年雅典奥运会也是希腊第二次承办奥运会,最初的预算为46亿美元,但实际数字可能高达150亿,使得希腊举债近百亿美元,亏损极为严重。为了举办这届奥运会,希腊大兴房地产,准备趁省会挣一笔,结果产生泡沫,随着最后一位游客离开场馆,大量建筑再也卖不出去被闲置甚至荒废,债务不增反减。雅典奥运会让希腊背上了巨大的财政包袱,为了还债也是不遗余力,例如要求所有纳税人提前支付第二年的所得税,因此...
· 胡适称百年前中国是“睡美人”:贡献在文物风教
在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当中,女主角盛九莉曾抱怨道:“不喜欢现代史,现代史偏偏打上门来。”“不喜欢”源于文化优越产生的自负,而“偏偏”一词,则又意味着不得不接受“打上门”的屈辱。女学生的复杂心绪与敏锐感知,较之当日士大夫笔下“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熟滥用语,或许更多几分真切。通商口岸与不平等条约,带来了晚清民国初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也让“门里”的读书人重新打量“门外”的世界。梁启超回忆,18岁那年(1891年)他经过上海,“从坊间购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1908年,在江西萍乡读小学的张国焘,不但已经“确信地球不是平的,而是球型的”,还知道“圣人不仅出在东方,也出在西方”。4年后的1912年,毛泽东在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时,“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他惊奇地发现,在这张巨大的地图上,中国只是偏居一隅,长沙不过一个小点。而自己的老家——韶山,竟然根本...
· 中国被称“基建狂魔”竟是基因遗传?看看古代的那些超级工程
这几年我们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打造了一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连一向对中国非常挑剔的外国人都叹为观止,人称“基建狂魔”。而远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就修建了许多影响世界的超级工程,所以准确的说,“基建狂魔”的称号应该自古代始。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横跨我国北方15个省,总长度超过2.1万千米。长城始建于西周,而春秋战国是第一次大规模修建的时期,列国争相在本诸侯国内修建长城以防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但此时的长城尚未连成一片。第二次大规模修建是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秦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城一片,并大规模新建和修缮,万里长城的称呼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的时候修建的,这也是我国古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长城。前些年美国宇航员称在太空用肉眼可以看到长城,这虽然引起许多争议,但也证明了万里长城的确宏伟壮观。现在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
· 成绩
参见成绩平均积点
· 刘贺是因只爱美人不爱江山最终被废的吗?
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对于熟识历史的人来说,都知道刘贺是汉朝第九任皇帝,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史称汉废帝。都说刘贺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那么刘贺当了多久的皇帝?刘贺是因为只爱美人不爱江山最终被废的吗?网络配图古代封建帝王,包括因种种原因被废黜而下台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书一般都有详尽的记载。然而,盘点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却发现有7位帝王被废黜后竟生死不明,好似人间蒸发,给史书留下一片空白,也给后人留下一团迷雾,汉废帝刘贺就是其中有一名受害者。刘贺公元前74年6月5日,汉昭帝驾崩,享年21岁。因为无子,7月18日,大将军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刘贺即位。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载刘贺罪行“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刘贺在即位二十七天内,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一天四十件。然而事实上,这只是霍光等大臣的托词。真实的原因恐怕是刘贺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