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奸”一词源自哪里?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54
转发:0
评论:0
“汉奸”一词源自哪里?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谁?,《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泛指中华民族的叛徒。后者

  《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泛指中华民族的叛徒。后者是一种很含糊的说法,“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代称,里面包括了56个民族,怎么能用一个“汉”字一言以蔽之呢?因此,“汉奸”应该确指汉族的败类,而作为一个国家共同体的叛徒,应该和国际接轨,仿照国际惯例-“法奸”、“韩奸”等等-而称之为“中奸”。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二者的起源不同。“汉奸”就发源于汉族正式形成的汉朝,因此,“汉奸”既指汉族的败类,同时也指汉朝的败类。

  但是,理应发源于汉朝的“汉奸”一词,在汉朝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同于后世一做“汉奸”就遗臭万年,汉朝的“败类”在汉朝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甚至对待铁定坐稳了“汉奸”位置的人还不乏同情。毫无疑问,“汉奸”这一对固定人群的称谓,一定出现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而且“汉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改嫁的女人。儒家的经典著作《周易》说:“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不从一而终的妇人,当然就不是贞洁的女人,就是荡妇,就是失节的女人。“独尊儒术”之后,这一对妇女的苛刻要求开始嫁接到男人身上,不从一而终的男人相应地分为两类:“改嫁”不同的主子被称为“贰臣”或“叛臣”,“改嫁”异族被称为“汉奸”。“奸”字是“女”字旁,是发源于改嫁女人的铁证。“汉奸”的起源既然已经明朗,就让我们随着司马迁的传记文学,看看“汉奸”在汉朝的遭遇吧。

  汉朝的第一个“汉奸”是曹无伤,曹无伤时任刘邦的左司马,是执掌军政的副官,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地位当然非常重要。秦末乱世,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过了一个月,项羽才到达函谷关,闻听刘邦已经摘下了峨眉山的桃子,大怒,攻陷函谷关,和汉军对峙。这时,曹无伤出场了,他派人去对项羽说:“刘邦想占据关中称王,封投降的子婴为丞相,把秦宫的珍宝全部据为己有了。”项羽本来就很生气,曹无伤这番话更是火上浇油,立刻下令:“明天犒赏士卒,准备攻打刘邦!”此时项羽四十万大军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只有十万大军,屯兵霸上。两军对垒,显然刘邦处于下风。第二天就是著名的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却以身屡屡掩护刘邦这个镜花水月的儿女亲家,加上项羽心软,遂使刘邦逃脱。刘邦狼狈地逃窜回大营后,第一件事就是诛杀曹无伤,可见刘邦对曹无伤的切齿痛恨。如果说曹无伤是“汉奸”,那么项伯就是“楚奸”(项羽被封为西楚霸王)。可是两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此后项伯仍然陪着项羽出生入死,直至垓下之战,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平定天下后,封项伯为射阳侯。此时的败军之将项伯,大概再也没有勇气提起结亲的话题了。曹无伤和项伯两个“奸细”最终命运的对照,同样显现出刘邦和项羽个人性格的对照:刘邦心狠手辣,项羽妇人之仁;刘邦当断则断,项羽犹豫不决。曹无伤向项羽出卖情报,只能说曹无伤看错了人,就像周作人看错了日本人一样。

  第二个“汉奸”是中行说。不过中行说的“汉奸”身份不是出于自愿的选择,而纯粹是被逼成的。不得不承认中行说对中国这个假“礼义之邦”的指控是尖锐的,是有道理的。类似的指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中行说虽然是地地道道的“汉奸”,可他也是汉文化最早的反思者,最早的反传统斗士,鲁迅所说的“营垒内部的反戈一击”。他对汉朝礼义制度的抨击,句句在理,一针见血,难怪汉使都不是他辩论的敌手,因为真理的确掌握在这个“汉奸”手里。后来中行说就在史书中消失了踪迹,因此他的下场如何,无人得知。只有他对汉文化的指控,穿越千年,仍然回响不已。

  汉朝最大的“汉奸”是李陵。李陵,汉名将李广的长孙。这个人的身世,酿成了中国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甚至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书写方式。李广一生没有封侯,相反,他的手下和比他更年轻的将军都封了侯。汉武帝私下里评论李广命数不好,因此,凡是出征匈奴,都不让李广担当大梁。六十多岁的时候,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卫青不愿重用李广,只让李广担当东道边翼,绕远路行进。结果李广的军队失去向导,迷了路,无法与卫青的军队汇合。在给汉武帝的汇报中,李广把责任全揽到了自己身上,发了最后一通不能封侯的牢骚之后,拿刀抹了脖子。

  汉武帝封李陵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年)秋,汉武帝派乐人出身的外戚、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李陵归在李广利麾下,负责辎重。李广利是协律都尉李延年的兄弟,二人又同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的哥哥,世代相传的乐人之家。汉武帝以这样的人为征伐匈奴的大将军,李陵身为名将之后,怎能不感到屈辱?这一屈辱,毫无疑问和祖父李广在外戚卫青手下所感到的屈辱一模一样,简直是祖父当年遭遇的“情景再现”。李陵比任何人都急于建功立业,一方面证明自己不愧为名将之后,一方面不甘于屈居倡优手下,一方面可以借此洗刷祖父命数不好的谣传,因此,李陵主动向汉武帝请命,率领步兵五千人,迎战匈奴三万骑兵。而汉武帝居然儿戏般地答应了李陵的请求,还不时催促出战。结果,李陵带领五千兵出居延海以北,被匈奴单于以八万兵包围,李广利拒不派援兵,李陵血战八天八夜后投降匈奴,做了“汉奸”。这一消息传到汉廷,举朝震动,汉武帝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朝大臣失魂落魄之余,人人痛骂李陵是汉奸卖国贼,只有司马迁一人替李陵辩护说。

  司马迁两次为李陵辩护,后人可能会以为他们俩是好朋友,其实恰恰相反,即使两人同事很多年,却连一次酒都没喝过。司马迁到底为什么拼着身体残疾也要为一个“汉奸”辩护,已经成了千古之谜,我们知道的只是,在李陵的有生之年,即使被匈奴封为右贤王,却从来没有对汉朝作战。40多年后,汉朝和匈奴和亲,化干戈为玉帛,昔日的敌国变成了友好邻邦,而此时李陵已死,还有谁为他平反?李陵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身世和评价最复杂的“汉奸”了。因为他,司马迁遭宫刑,在狱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对中国历史的书写方式被誉为“不虚美,不隐善”,开创了纪传体编史的先河。

  曹无伤,中行说,李陵(司马迁),李广利,这些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奸”,这些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汉奸”,行为不一,结局不一,而且每个人行为中蕴含的意味都非常复杂,不像后世的“汉奸”,一旦光复,自己都灰头土脸,低人一等,活脱脱一副丧家的“汉奸”嘴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谁?汉奸的鼻祖中行说
说起汉奸,大家往往会想起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卖主求荣的伪军,大汉奸汪精卫,还会想起儿皇帝石敬瑭,帮助满清的吴三桂亦或是南宋走狗张弘范,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少汉奸,然而,汉奸这一词是如何又来的呢?汉奸的鼻祖又是谁呢?如果追溯到源头,那就要从汉文帝时候开始说了。中行说西汉文帝时的太监,因为汉文帝强迫中行乐陪送公主到匈奴和亲,中行说对汉王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网络配图自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役后,西汉改变原来战略,有积极备战转为和亲。汉文帝时期,匈奴右贤王背起和亲之约,率领大军侵占内蒙古地区,并进袭击上郡,杀掠汉民,威胁长安。文帝元年老上产于率领14万大军入北地郡,攻占凉西、萧关,烧毁中宫,直逼长安,文帝不得已,以宗女嫁给大单于,匈奴兵撤退,宗女身边一个小太监,就是中行乐。中行乐本人极不乐意前往荒原之地,但碍于皇令难为,只能不得已前去,但怀恨在心看,誓与汉朝作对,在离开前,他对汉文帝...
· 中行说--历史上第一个汉奸
中行说——历史上第一个汉奸中行说(zhōnghángyuè),西汉汉文帝时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后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当时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病死,其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汉文帝鉴于国内不稳,各路诸侯对帝位虎视眈眈,且国力尚未恢复,无力与强大的匈奴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好继续与匈奴和亲,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并让太监燕地人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说不肯去,被汉廷强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对汉文帝说:“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会威胁汉国。”文帝只当他在说气话,也不以为意。中行说到匈奴立刻归降,并深受老上单于欢喜、宠信。中行说竭力劝说匈奴不要太看中汉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对自己食物、器械、风俗的自信心,还教给匈奴人记数方法。在中行说的支持下,老上单于在给文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不给就威胁秋熟后大发兵马...
· 谯周是不是汉奸
刘禅(阿斗)在位第41年(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率军兵临成都,大臣谯周力主投降,后主听从,蜀汉灭亡。谯周从此被骂到臭头。史学家李则芬指责说:「谯周实为中国历史上公然为文投降的第一个汉奸。」谯周该不该骂?该不该用「汉奸」之名责骂?(还真的可能是汉奸,蜀汉的国号是「汉」,不是「蜀」或「蜀汉」。)当魏兵攻来,危急存亡之际,当时的确有其他臣子提出力挽狂澜或趋吉避凶之道,诸如流亡到吴国或到南中避难,都被谯周一一驳斥。谯周反对投靠东吴主张投奔东吴的人认为,东吴是盟国,不会见死不救。谯周反对。他说:「自古以来,没有寄居他国,还能当皇帝的事。要逃往吴国,一定得称臣投降才行。而且大国并吞小国,是很正常的,很显然,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魏大吴小)。同样要低头称臣,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与其受辱两次,不如受辱一次就好(投降是羞辱的事)。」谯周的论点很明确,流亡到人家家里还想继续当天子,痴人说梦。要称...
· 平南王尚可喜是绝世汉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之中,吴三桂和耿精忠接连造反,惟独平南王尚可喜对清朝忠诚,不停解送吴三桂劝降使臣到京。疾风识劲草啊,康熙帝感动无限,马上下诏把两广军务全部托付给他。要知道,尚可喜和耿精忠是儿女亲家——耿精忠乃尚可喜长子尚之信的妻兄,而尚可喜次子尚之孝之女又是耿精忠儿媳。尚可喜家族和耿精忠有这么亲近的关系,依旧能够忠于清朝,确实很不容易。吴、耿叛乱后,尚可喜老头子整日忧心忡忡,他不仅仅担心当时江河日下的军情,还担心他自己家族的继承人问题。按理说,如果他因年老退位,王爵应该由长子尚之信袭封。而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尚之信,当时已是39岁壮年,此人生而神勇,嗜酒不拘细行。多年来,尚之信多次跟随清军冲锋陷阵,_目一呼,千人俱废,有项羽之勇。但此人由于有酗酒恶习,尚可喜一直厌恶这个长子,觉得这个儿子是尚家丧门星。...
· 中行说:中国最早的“汉奸
对作为中国最早的“汉奸”,中行说为何那样死心塌地的出卖国家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心里比较扭曲或者是对大汉的报复吧,毕竟他是不愿意远离家乡,去大漠服侍匈奴的。要知道他是作为远嫁他乡的公主的陪嫁品,一起随着公主去远离家乡的大漠中服侍匈奴人去的,这一去就意味着永远回不来了,所以,他不愿意去。当他把自己不愿意跟随公主去大漠的事情,告诉当时的皇帝汉文帝的时候,汉文帝竟然没有太在意,而是告诉他,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没想到中行说告诉汉文帝,我去也可以,但是,我到了匈奴那里,肯定会成为大汉真正的威胁的。汉文帝以为他只是这样说说,但是,没想到他到了匈奴那里,真的开始为匈奴卖命,想尽各种办法打击汉朝了。中行说到了匈奴的腹地,他先是教给匈奴人数数,毕竟打仗还是要知道自己有多少人的,还有就是牛羊有多少匹,在中行说到达匈奴那里之前,这些事情他们是不知道的。如何数数就是中行说教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