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郑和为什幺要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都有哪些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07
转发:0
评论:0
郑和为什幺要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都有哪些故事,经过明初几十年的发展,明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实力增强。雄才大略的明成祖,产生

  经过明初几十年的发展,明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实力增强。雄才大略的明成祖,产生了派遣使团出海,与西洋各国往来贸易、宣扬国威的想法。但据推测,明成祖遣使远航的动机中,还有私人打算。

  南京宫殿大火扑灭后,并不见建文帝尸身。建文帝是不是像传闻那样,逃到海外去了呢?万一他再利用皇帝身分,号召人们回来讨伐自己,岂不麻烦!不管怎样,还是派个信得过的人出去看看放心点。

  明成祖一直在物色一个能为他承担如此重大使命的人。

  还是在明太祖的大军征讨盘踞云南的元朝势力梁王时,曾带回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送入宫中做小太监。这个孩子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朝拜过圣地天方(麦加)。孩子聪明伶俐,讨人喜爱。明太祖将他送给燕王朱棣做侍童。

  三保成人后更加帅气,身高体壮,声音洪亮,精明能干,机敏过人,深得燕王的信赖。在“靖难”之役中,他立过战功,被燕王赐姓名为郑和,提升为内宫太监的首领。

  忠心耿耿、文武双全的郑和就成为明成祖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几年的准备,以郑和为钦差使臣的使团组成了。这个使团包括各级官员、士兵、水手、航海技工、医生、翻译共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海船六十多艘。海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在当时世界上属于第一流,航海技术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起锚出海,开始了第一次远航,前往西洋。当时的西洋,指中国南海以西的地区。

  第一站,船队访问了占城国。占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对中国很友好。郑和到达时,占城国王骑着大象,率领臣民,穿戴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出城迎接。

  郑和宣读了明成祖的诏书,传达了友好往来的愿望,并赠送了礼品。国王非常高兴,同意派遣使臣回访。

  接着,郑和访问了爪哇、旧港(今印尼巨港)、苏门答腊、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等国家和地区。在爪哇,郑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充满当地民间风情的“步月行乐”游戏。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中天。椰树林中,成群的姑娘,嚼着槟榔,挽着手臂,唱着民歌,慢慢地绕着一间间房舍行走。当歌声透进木屋时,屋里的主人会兴致勃勃地走出屋来,撒一把钱,姑娘们嘻嘻哈哈地拾着小钱。

  但当郑和的船队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遇到了一伙海盗。海盗的首领叫陈祖义,广东人,洪武年间纠集同伙,在大海上横行霸道,抢劫过往的商船,杀人劫货,无恶不作。

  陈祖义想乘机抢劫郑和船队。郑和也想就此消灭他们,为当地百姓除害。陈祖义先接到郑和的信,表面答应投降,暗地里却准备乘黑夜偷袭宝船。

  漆黑的夜晚,十几艘海盗船悄悄地驶向郑和船队。海盗船前低后高,行驶灵活,跑得快。陈祖义非常得意,他握紧手中锋利的刀,两只贪婪的眼睛盯着那高大瑰丽的宝船,心中想着船中的珍宝。

  但郑和早得到密报,作好了迎战准备。当海盗船进入伏击圈后,大船桅杆上一盏红灯高高升起,接着是一片灯笼火把,将海面照得通亮。海盗船被大船包围,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全部歼灭,陈祖义做了俘虏。郑和一鼓作气,又将陈祖义在旧港的老巢也端掉了。

  郑和第一次远航于公元1407年结束。接着,作第二次远航。到公元1421年,一共远航五次。除上面提到的国家外,还到过暹(xiān)罗(今泰国)、真腊、淡马锡(今新加坡)、急兰丹(今马来西亚哥打巴鲁)、柯枝(今印度柯钦)、忽鲁谟斯(今属伊朗)、祖法儿(今佐法儿,在阿拉伯半岛)、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麻林(今肯尼亚境内)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海岸。

  郑和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和友好接待。他每次结束访问,回到南京时,都有许多外国使团,其中有国王和王族,随同来到中国。他既带回了各国人民的友好情意,也带回许多当地的特产与珍禽异兽,如胡椒、硫磺、象牙、龙脑、宝石及狮子、金钱豹、长颈鹿、长角马哈兽、狮子、驼鸟等。

  明成祖虽然没有打听到建文帝的确切下落,但对郑和船队的成绩非常满意。他特地书写碑文,树立石碑,作为纪念。

  郑和第六次远航归来,明成祖去世。新皇帝不到一年也死了,再继位的宣德皇帝才两三岁,顾不上远航的事。公元1430年,朝廷才又启用郑和作第七次远航。

   此时他已经六十岁,仍毅然担起重任,漂洋出海,弘扬国威。但他这次出海归来不久就去世了。有人说,他死在归国的途中。

  郑和的远航,展示了中国当时高度发展的航海技术与造船水平,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不倦的求知精神,加深了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许多亚非国家还保留郑和的遗迹,如爪哇的“三宝垄”、泰国的“三宝庙”、印度古里的纪念碑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
· 郑和下西洋都到过哪些国家?郑和下西洋简介
郑和下西洋到底到过哪些国家?历来史书记载各不相同,且无一个统一而确切的数目。记录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经历的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史料较多,说法各异,现介绍如下:据郑和撰刘家港《通番事迹记》及长乐《天妃灵应之记》两块碑文记载,有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苏门答刺国、满刺加、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卜刺哇国,大小凡30余国。“三十余国”的国名和数字是郑和亲自提出的。目前一般学者都采取此数。但此二碑只举了14个国家名称,其余的国家名称不得而知。这些国家的名称究竟是什么?各种史书记载不一:据马欢《瀛涯胜览》载有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刺加国、苏门答刺国、那孤儿国、锡兰国、小葛兰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国、榜葛刺国、阿丹国、祖法儿国、溜山国、天方国、哑噜国、黎代国、南浡国,共20国名。马欢是郑和的通事,通阿拉伯语,随郑和三次下西洋。这是他以亲历诸...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 郑和下西洋
背景郑和以前的中国海洋活动明成祖画像十四世纪上半叶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有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近年在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11.4丈,宽3.3丈,比近两个世纪后的郑和宝船小。它以十二道隔梁分隔出十三个船舱,隔板厚达10至12厘米,每道隔梁用三四块木板榫接而成,并与船肋骨紧密结合在一起,舱内采用水密舱壁。宋船曾采用榫接、铁钉加固、船板缝隙中填塞捻合物的办法,来保证船的坚固性和水密性。可得知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明朝海禁一艘明代福船明朝从洪武年间到隆庆年间,实行了近二百年海禁,开海时期只占二十五个百份比。郑和下西洋时的永乐年间,海禁政策甚至较洪武年间更为严苛。永乐二年(1404年)诏令“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五年(1407年)甚至在安南也实行海禁:“亦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海禁是一项锁国性质的国策,严格...
· 郑和下西洋
[郑和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保庙][郑和下西洋海船复原图]/div>(郑和船队最大的海船长44丈4尺,宽18丈,立九桅,挂十二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短宽型船体的设计,体现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行驶起来平稳安全。船队航行中兼用天文与水罗盘导航。)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郑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马,小宇三保,回族。祖父与父亲都从海路到过教圣地天房(今麦加),郑和自幼受到家庭探险精神的熏陶,为他日后出海远洋打下了基础。明初郑和人宫做宦官,囚靖难立战功,赐姓郑名和,人称“三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诏令郑和与副使土景弘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队总共27800多人,分乘人船62艘,小船200余艘。船队满载丝绸瓷器等物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