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的帝师是什么样的?帝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6
转发:0
评论:0
明朝的帝师是什么样的?帝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明代储君的学习内容,以经史为主。习经则上宗孔孟,本于程朱;习史则揭示历代帝王

  明代储君的学习内容,以经史为主。习经则上宗孔孟,本于程朱;习史则揭示历代帝王治国之道,兴衰之理。讲经者寻章摘句,虽屡见智慧但大都泥古;讲史者发挥较多,较之经籍更能让人体验治国之得失。因此,明朝的帝师,学问不必有创见,但须雍容深厚。臧否人物可以一针见血,但不可标新立异,更不能“怪力乱神”。所以,以思想家誉之帝师,则不允当。

  尽管少数帝师确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不是以思想取胜,而是精于治术。当明代帝师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经书要读得熟,经书解释得好。宋濂当时给朱元璋以及太子朱标讲《大学衍义》,到后来的方孝孺给建文帝讲《大学衍义》,虽然同一本书,两人的观点并不尽然相同。

  第二个条件,语言能力要强,不能讲一口家乡口音,皇帝听不懂。叶向高是福建闽东地方的人,那个地方的话简直是另一个语系,很难懂。为什么皇帝还那么依赖他呢,可见这个人是与时俱进的,肯定说的不是家乡的“鸟语”。还有温州人张璁,温州话也是出奇的难懂,结果世宗皇帝还是那么喜欢他,可见他也有语言上的天赋。

  第三个就是讲课能力。老师授课,总想引导学生向善,并教导学生规避一些错误。让皇帝走正道,这是帝师最起码的责任。但若一上课就板着脸,训斥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学生肯定不高兴。例如杨廷和,他的学生是明代最大的玩家武宗皇帝。杨廷和上课时,举古代贤君的例子,要武宗收敛玩心,武宗觉得不受用。

  有一次听完课,就对身边的太监发牢骚说:“讲课就讲课,老是夹枪带棒的说别的干什么?”杨廷和规劝武宗少做那些架鹰逐狗的事,武宗一听这些话就烦,所以他不愿意听杨廷和讲课。作为帝师,怎样让这个特殊的学生喜欢听你讲,这就是讲课能力,里头学问也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帝师是什么职业?明朝的帝师是怎样产生的
明朝帝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群体。这乃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开国皇帝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之后,由此担心大权旁落,遂永久废除了宰相制。由皇帝直接管理国事,领导群臣。由于少了宰相这个环节,皇帝便变得格外繁忙。朱元璋于是找了几位顾问集中在文渊阁帮他处理事务,这便是内阁的由来。最初的内阁其实就是一个秘书处,官阶最隆者也不过五品。但是,凡入选者都必须是士林公认的饱学之士。演变到后来,凡入阁当辅臣者,首先必须取得大学士的头衔。明朝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每次会试中进士者,必会选拔20名左右的青年才俊,到翰林院继续深造。凡选中者称为庶吉士,深造期限一般两年,优秀者便留在翰林院充任讲官、词臣和史官。这个讲官,就是给皇帝授课的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讲官都拥有帝师的身份。所谓帝师,一般都是先当太子的老师。凡被立为太子的人,便自动获得储君的身份。明朝对于储君的教育相当重视。管理太子的事务机构叫詹事府...
· 明朝十五位帝师有怎样的命运?什么原因导致的
刘伯温:明朝功劳最大的开国功臣之一,元末群雄逐鹿,他每献一计便成一事,深得朱元璋信任。然而天下初定,朱元璋欣赏他的才能,却又不喜欢他的精明。他的清廉与精明更成了当时官场的“毒药”。宋濂:一个典型的“书呆子”,却有着济世经邦的大学问。以朱元璋刚愎自用的性格,能够在治国理念上听从宋濂的建议,实属不易。然而,这位被朱元璋恭恭敬敬地称过先生的人,最终也成了死囚。方孝孺:他是建文帝请来的“国师”,学问好,心思也正,建文帝对他几乎言听计从。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他因拒绝合作而被诛灭十族,制造了明朝历史上最为酷烈的惨案!姚广孝:他是一名和尚,直到老死都是脚蹬僧鞋、身着袈裟。然而,出家人偏爱做兵家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是唯一能够出谋划策的人。不讲公正,只讲输赢;不求道德,只求成功。姚广孝成功地当了三代帝师。解缙:他是明朝立国后出生的首位帝师,二十二岁时就曾向朱元璋进过“万言书”,其后又受到朱棣的赏...
· 帝师
元朝帝师八思巴追坚赞仁钦坚赞达玛巴拉意希仁钦扎巴俄色仁钦坚赞桑结贝贡噶洛追坚赞贝桑布旺出儿监藏贡噶雷必迥乃坚赞贝桑布仁钦扎西贡噶坚赞贝桑布喇钦索南洛追喃加巴藏卜另:参马亦思吉思卜长出亦思宅卜[1]明朝帝师洪武帝刘伯温建文帝方孝孺万历帝张居正天启帝孙承宗崇祯帝文震孟清朝帝师顺治帝通琇、汤若望康熙帝汤若望、陈廷敬、彭而述、南怀仁雍正帝巩建丰、何世璂、徐元梦、蒋廷锡乾隆帝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嘉庆帝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道光帝戴联奎、曹振镛咸丰帝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同治帝刘崐、李鸿藻、翁同龢光绪帝李鸿藻、翁同龢、孙家鼐、夏同善宣统帝李殿林、陈宝琛、庄士敦
· 反皇帝的梁师都
梁师都(?-628)汉族,隋末夏州朔方(今陕西省横山县西,位靖边县东北)人。为隋末地方割据者。世为本郡豪族大家。仕隋为鹰扬郎将。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杀郡丞唐世宗,称大丞相,又联兵共同反隋,据雕阴(今陕西省北部绥德县,位米脂县南)、弘化(今甘肃省庆阳县,位环县东南)、延安(今陕西省延安市)等郡,并自称皇帝,国号梁,建元“永隆”。始华可汗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他不断勾结和怂恿南侵,唐统一全国后,势力孤弱,内部矛盾加剧,太宗李世民贞观初,日趋衰微,唐太宗迁使告谕,他不从,628年(太宗贞观二年)唐军压境,被堂弟洛仁所杀。
· 八思巴作为帝师,对元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八思巴作为帝师,还是元朝佛教的领袖,对元朝有什么影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八思巴的幼年的时候,中国地区的战争非常的多。蒙古族趁着战乱的时候慢慢的崛起了,地区在蒙古族崛起之后也是战乱不断。在一二三九年的时候,蒙古军队去攻打地区,而到了一二四零年的时候,蒙古的大汗窝阔台的儿子阔端就已经带领蒙古的军队攻入了地区。蒙古人打到了之后,没有选择再继续进攻,而是想找一个的得道僧人代表与他谈判,所以在蒙古将领的筛选之后,就选择了八思巴的伯父,也就是萨迦派的教主。而八思巴的伯父在谈判的时候把八思巴给带去了。八思巴从此开始了帝师的道路。八思巴的伯父带领他前去凉州和蒙古军队谈话,并且代表的人民写了一封信,让地区成为了蒙古族的依附。并且在谈判的时候治好了阔端的疾病,使得两族的人民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而到了一二五三夏天的时候,忽必烈带领自己的军队到达了六盘山,于是就派人邀请八思巴相见。在这次的谈话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