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主张什么历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1
转发:0
评论:0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主张什么历法,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1056~1063)进士,历官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与其父洵、弟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著作收入《苏东坡全集》。

  苏轼反对王安石倡行新政,认为王安石为了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状,推行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新法,是舍本求末,主张培养道德风俗才是当务之急。他说:“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富与贫”;“当今之患法令虽有未安,而天下之所以不大治者,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他认为法对于人如同五声六律对于音乐一样。五声六律可以用来制作靡靡之音,法也可以用来为害。制定法律只须规定大纲要目,由执法的人去实行。但苏轼也不主张任人不任法,他说:“任人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他的理想是“人法并用,轻重相持”。

  苏轼不赞成严刑峻罚,主张罪与刑应轻重相当。神宗(1067~1085在位)时颁行“诸仓丐取法”,规定仓吏勒索财物不满百钱就处一年徒刑,每多百钱加刑一等,满千钱流二千里;满十千钱为首者配沙门岛。

  苏轼上书说:“自有刑罚以来,皆称罪立法,譬之权衡,轻重相报”,而仓法的规定,等于“百姓造铢两之罪,而人主报以钧石之刑”,仓吏敢于勒索财物也是因为缺乏监督,监司不得人;所以应当选择监司,而不能独行仓法。苏轼的思想虽然本于儒家传统,反对商鞅以苛法治秦,但称道法家“用法始于贵戚”的主张,批评当时执法对州县小吏严厉,而公卿犯法下面不敢揭发,即使揭发出来,处理也很轻,往往是“过恶暴著于天下,而罚不伤其毫毛”。

  苏轼认为刑不上大夫是指审讯方法,不是指判刑,如果“厉法禁自大臣始”、“公卿大臣有毫发之罪,不终朝而罚随之”,小吏就自然不敢犯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的苏轼为何极力反对王安石的新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1056~1063)进士,历官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与其父洵、弟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著作收入《苏东坡全集》。网络配图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遭到不少人的强烈反对。苏轼反对王安石倡行新政,认为王安石为了改变当时“...
·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为何如此反对
北宋神宗年间,朝廷想要挽救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便让王安石展开变法运动,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不赞成王安石变法运动,其中就有苏轼。苏轼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抵制和。推行变法前,苏轼指出王安石变法措施太为激进,在北宋社会根本走不长久。网络配图苏轼为何发对王安石变法?1069年,苏轼曾给宋神宗三次上书谏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不足之处。其中,苏轼就王安石提出的《贡举法》向宋神宗提出了意见。网络配图苏轼认为,王安石倡导的人才选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只重视能力而不注重人品,如果选拔人才按照《贡举法》来选举,那么朝廷上将会滋生很多投机分子。苏轼正面批评了王安石选拔人才弃百姓的利益而不顾。随后,苏轼遭到了王安石等改革人士的。但是,这并没有让苏轼放弃,他又给宋神宗上书两次,全面抨击了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弊端。以《雇役法》为例,苏轼指出,助役钱会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对那些投机取巧的贪官污吏来说,他们...
· 王安石变法时候为什么苏轼和司马光都反对?
虽然都给王安石变法捣过蛋,但司马光与苏轼二人,办这坑事的原因却截然不同:一个是为反对而反对。另一个却是为国家民族负责,不计个人得失仗义执言。差这么大?那就先瞧瞧其中“为反对而反对”的一位:司马光。虽然在宋代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司马光的地位都是无比崇高,他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他本人以及后世的信徒们,更是义正辞严的总结出一大筐。但具体到王安石变法的整个过程里,司马光的所说所做,却是轻松一抓,就是一大把天雷滚滚。有多雷?先瞧一件把宋神宗都雷着的小事:司马光起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去陕西,到了陕西后气没喘就继续骂,言之凿凿给宋神宗上奏,说我亲眼所见,王安石的“助役法”正在陕西祸害老百姓。满篇有鼻子有眼的文字,却把宋神宗鼻子差点气歪:“助役法”还没在陕西实行呢,你哪只眼看见它祸害老百姓了?而每次被王安石驳到哑口无言时,“地域黑”就是司马光的必放大招,比如福建籍大臣陈升之推行变法时,司马光一句怒喷:闽...
· 王安石与苏轼是政敌,为什么乌台诗案还要为苏轼求情?
王安石与苏轼是政敌,为什么乌台诗案还要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与苏轼两个人,在政局上面一直都是政敌,王安石坚持自己的变法,而苏轼是站在反对变法的一方的,所以两人很明显是政敌。然而,当乌台诗案爆发之后,苏轼的结局是非常惨的,为什么这时候,作为政敌的王安石却出面为苏轼求情?政敌难道不是巴不得对方早一点被踩在脚下吗,王安石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对“政敌”,王安石出于政治需要贬谪过苏东坡,也出于道义责任援救过苏东坡。苏东坡从生命的谷底黄州屹立成伟大文学家后,到南京拜访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伟人相会,飘逸潇洒,友谊超迈,人品风流,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节点。宋神宗登基,四十八岁的王安石才等来机会通过在基层充分历练和积累后,王安石三十六岁从地方回到朝廷,担任掌管全国财政和漕运的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正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纲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也称“万言书”。王安石吸取范仲淹以“...
· 王安石为什么不喜欢苏轼?
王安石为什么不喜欢苏轼?王安石为什么不喜欢苏轼?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王安石和苏轼这名垂青史的两大文豪,有过相互不喜欢对方。是因为:其一,王安石与苏轼学派不同,文风各异。苏轼兄弟二人科考时,被宋仁宗朱笔亲点录苏轼为制科试三等,苏辙入四等。苏家兄弟无限风光,成为全国考生争相崇拜的对象,三苏的文章天下文人争相阅读。而推崇经义之学的王安石,不喜欢苏轼带有策士气息的文风,他曾公开散布:“如果我是考官,我就不录取他。”苏辙的“商州军事推官”任命书,被王安石故意阻挠,无限延期;苏轼被流放到边穷之地……可以说王安石为苏家兄弟的前程抹了黑,为苏家的财道和官道设了几道坎。苏家老父苏洵气不过,写了《辩奸论》抄写了声讨王安石的上百份檄文,亲自送到了王安石府,把王安石气得“胃疼”,从此两家结下了梁子,彼此看对方不顺眼,更不喜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