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崖山海战的双面评价揭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4
转发:0
评论:0
崖山海战的双面评价揭秘,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宋朝军队在崖山海战中奋勇抵抗

  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宋朝军队在崖山海战中奋勇抵抗,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宋朝军队切断自己的退路,背水一战,与元军决一生死,以此来保卫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宋朝的领土仅剩下崖山这一个地方,但是这些宋朝的兵民没有选择投降。

  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还有另一方面。元朝在集聚了力量后,开始进攻南宋。沿着东南海岸,元军将南宋的皇帝逼到了广东地区。元军打赢了崖山海战,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华地区。北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只是小格局的统一,但是元朝却是大格局的统一。

  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在评价崖山海战的时候,并没有贬斥他的敌人,而是非常赞赏这些南宋军民的抗争精神,他号召蒙古人要学习这样的精神。周恩来在评价崖山海战的时候,说崖山海战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崖山海战的遗址要好好保存,要让后代人铭记崖山海战的精神,在极端情况下也不要屈服。

  近年来,网络上有些关于崖山海战的评论很不和谐,这些言论中指出,崖山以后无中国。他们认为,汉人的宋王朝在崖山以后已经灭亡了,新建立的元朝是胡人的王朝,这种言论明显是破坏国家统一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论是汉人的宋朝还是蒙古人的元朝,都是中华民族的朝代。

  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介绍

  ‍‍ 崖山海战有着三个未解之谜,到现在还没有找出谜底。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之一是南宋为何将所有的军队集中在崖山这个地方。根据现在的考察,南宋在崖山以南的湛江海域附近的岛屿上修筑了临时住所,按道理他们应该在岛屿上抵抗元军。为何他们会逆向去崖山,与元军追击的方向正好相对。而且从湛江附近的岛屿到崖山是逆风。 

  南宋当时的决策层为何要作出这样的决定,现在没有统一的见解。有的专家认为当时的南宋决策层已经料到南宋覆亡的前景,无论是在陆上防御,还是在岛屿上防御,都会全军覆没。由于存在乡土情结,他们选择了在陆上抵抗。这种说法虽然有些道理,但仍旧无法准确解释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中南宋指挥官为何会在陆地上守卫的问题。

  崖山未解之谜之二是南宋在军力远胜于蒙古的情况下为何全军覆没。南宋的军队有20万,战船有近千艘,蒙古的军队只有2万人,战船只有四百艘。南宋的军队战斗力虽然不如蒙古,但是20万人是不小的数目,而且打的是海战,并不是陆地战斗,蒙古军队的骑兵优越性无法发挥出来。

  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之三是宋朝的指挥官为何连连失误。崖山海战的南宋一方指挥官是张世杰。但是南宋的补给都是由海南岛提供,张世杰没有派兵守住出海口,而是将所有的战船都聚集在海港里,明显是一大失误。南宋的战船数量远胜于蒙古,应当在海面上与蒙古军决战,在狭小的地区作战明显不利于南宋一方。

  崖山海战地点发生在哪里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规模海战,崖山海战地点也具有纪念意义。

  崖山位于现今新会区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处出海,这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而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从而故又名崖门。但仅从地势上看,两山夹一海,地势险要,实在易守难攻。现如今,崖山港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之后,因泥沙淤积,已成为陆地。人们不可能再一睹当年的海港风貌。而且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宋军的舰船只能屯驻和停泊在崖山西北的港口内,不能将舰队全停泊在崖山的东南岸,面向大海。西北港内虽有南、北两个出入口,但由于“其北水浅,舟胶,非潮来不可进”,在退潮时只有一个出入口,实际上也影响着军事上的进退。因此选择崖山作为战争据点和基地,是有些令人困惑的。

  若追踪一下崖山海战地点,就会发现另外一个现象。流亡中的宋廷曾在南方的湛江海面硇洲岛驻扎,现如今岛上仍然有宋廷修建的行宫、书院等遗址。由此可以推测,若不是有长时期驻扎的打算,宋廷是绝不会在未准备充分的状态下大兴土木的。但由于宋军在此驻扎不久后就掉头北返前往崖山。从行军的路线上看,这是迎向元军追兵之“逆行”之举,并且从季风的角度看,亦是逆流、逆风。

  现今崖山海战地点业已不可考,约位于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向南约5公里,南海与银洲湖的相接之地。即以古井镇官冲村中一个无名小丘为中心,北起银洲湖,南至崖门口,方圆数十里的水陆区域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崖山海战的评价崖山海战地点发生在哪里
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宋朝军队在崖山海战中奋勇抵抗,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宋朝军队切断自己的退路,背水一战,与元军决一生死,以此来保卫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宋朝的领土仅剩下崖山这一个地方,但是这些宋朝的兵民没有选择投降。忽必烈雕像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还有另一方面。元朝在集聚了力量后,开始进攻南宋。沿着东南海岸,元军将南宋的皇帝逼到了广东地区。元军打赢了崖山海战,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华地区。北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只是小格局的统一,但是元朝却是大格局的统一。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在评价崖山海战的时候,并没有贬斥他的敌人,而是非常赞赏这些南宋军民的抗争精神,他号召蒙古人要学习这样的精神。周恩来在评价崖山海战的时候,说崖山海战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崖山海战的遗址要好好保存,要让后代人铭记崖山海战的精神,在极端情况下也不要屈服。近年来,网络上有些关于崖山海战的评论很不...
· 崖山海战过程:宋元崖山决战投海殉国千古绝唱
宋元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参战双方是南宋方面和元朝方面。南宋方面有军队20余万,元朝方面有军队2万人。南宋方面的战船是1000余艘,元朝方面的战船是400余艘。双方在崖山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海战。陆秀夫雕像宋元崖山海战前,南宋遭到元朝的猛烈进攻,先是南宋方面丢失了临安,皇帝逃到了福建的泉州,接着泉州被元军攻陷,南宋皇帝逃到了广东的崖山。广东的崖山往南是大海,再往南是海南岛,但是海南岛上没有多少资源,崖山成为了南宋的最后一块基地。因此南宋方面聚集20万人在此背水一战。宋元崖山海战中,南宋方面的指挥官张世杰命令所有的舰船都用铁索连上,并且将所有的战舰聚集在海港里。元朝方面的指挥官是张弘范,张弘范看到南宋的战船连在一起,就用火攻来打击南宋的水军。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没有犯曹操一样的错误,他命人在战船上涂上湿泥,并且在船上准备好长木棍,以此抵住元朝方面的火船。张弘范看到火攻不行,就调集了大量的回回炮...
· 崖山海战未解之谜崖山海战最后为什么会输
崖山海战未解之谜‍‍崖山海战有着三个未解之谜,到现在还没有找出谜底。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之一是南宋为何将所有的军队集中在崖山这个地方。根据现在的考察,南宋在崖山以南的湛江海域附近的岛屿上修筑了临时住所,按道理他们应该在岛屿上抵抗元军。为何他们会逆向去崖山,与元军追击的方向正好相对。而且从湛江附近的岛屿到崖山是逆风。南宋当时的决策层为何要作出这样的决定,现在没有统一的见解。有的专家认为当时的南宋决策层已经料到南宋覆亡的前景,无论是在陆上防御,还是在岛屿上防御,都会全军覆没。由于存在乡土情结,他们选择了在陆上抵抗。这种说法虽然有些道理,但仍旧无法准确解释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中南宋指挥官为何会在陆地上守卫的问题。崖山未解之谜之二是南宋在军力远胜于蒙古的情况下为何全军覆没。南宋的军队有20万,战船有近千艘,蒙古的军队只有2万人,战船只有四百艘。南宋的军队战斗力虽然不如蒙古,但是20万人是不小的数目,而且打...
· 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崖山海战未解之谜介绍
崖山海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大规模海上战争,是南宋军队和蒙古军队一次海上作战,这次战争直接关系南宋的存亡,也关系着蒙古军队是否可以统一整个中国的关键性战力。但是很多人提出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崖山海战图片从地理位置来看,崖山位于现在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就整个战略形势来看的话,蒙古军队已经把南宋军队逼迫到了中国的最南端。这次战争也是十分惨烈的,即使在战争结果显而易见的情况下,南宋军民十万多人选择了跳海殉国,也是在这次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彻底的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在历史上有崖山无中华的说法。从军队人数来说,南宋军队有将近二十万,但是这其中有大多数的家眷和军民,其中作战人数不过几万人,而蒙古军队却有三十万之多,崖山海战假如宋军赢了,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因为实力的巨大差距,无法扭转整个局势上的败局,蒙古军队还会发动第二次第三次战争,南宋实在无法避免灭亡的命运。另外一种可...
· 崖山海战历史背景崖山海战发生后的结局是什么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中国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海战战争背景:攻破临安元朝军队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由国舅杨亮节陪同,在谢道清密命摄行军中事的江万载父子所带殿前禁军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婺州(现浙江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到温州后再与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昺为副元帅。[3]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仍由老臣江万载秘密摄行军中事,统筹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