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年少俊美“探花郎”!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4
转发:0
评论:0
年少俊美“探花郎”!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年少俊美“探花郎”!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来源:讲历史2016-10-1409

  年少俊美“探花郎”!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来源:讲历史 2016-10-14 09:12:14 责编:Ad a 人气:13字号:小号|大号【内容导读】今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各省的高考状元也纷纷出炉。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高考依旧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今,高考或许已不再对现代学生有决定性影响,但科举考试却绝对是古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考场上的升级路中国古代科举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因而得…今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各省的高考状元也纷纷出炉。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说,高考依旧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今,高考或许已不再对现代学生有决定性影响,但科举考试却绝对是古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科举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因而得名,它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而它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则是天子分封天下;东周时有“客卿”、“食客”等;到了汉朝,采用察举制和征辟制提拔民间人才;魏文帝时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隋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607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一介书生想要登顶成为状元郎,着实不易,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童子试亦称童试,是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在唐、宋时称州县试,明、清则称郡试,这场资格考试的试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场,合格之后才能进入下一轮,而这些考试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第一次童子试后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之后,他们将以童生身份参加第二次考试——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秀才”,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称为廪生,廪生可获官府廪米津贴,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秀才们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也算是有了“功名”,升级了一小步。

  接下来的考试则是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闱”。这场考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意思是被荐举之人。其中乡试里边的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的举人原则上即获得选官的资格。

  有举人功名的人则可以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意即进贡给天子的士子,贡生里边的第一名叫会元。

  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则是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它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状元。

  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

  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在唐代,科举考试结束后,主考官会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当朝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后来觉得“状头”不雅,于是改称“状元”;还有种说法是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都须投状,因而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中状元因为是殿试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榜眼”这个词的出现要晚于“状元”,在唐朝并未发现有这个称谓。“榜眼”这个名称始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刚开始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这么叫是因为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中曾考证:“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探花”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唐朝,但是当时它和科考名次还没有联系。唐朝的放榜时间是春天,这时的长安正是春花浪漫,新科进士为了庆祝自己中第,会在曲江举办盛大宴游活动,称为“杏园宴”,一般以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而探花被作为进士第三名来称呼并没有准确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科举考试为什么放弃状元也要做“探花郎”?“探花郎”是怎么来的?
古人科举考试为什么放弃状元也要做“探花郎”?“探花郎”是怎么来的?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科举在古代的时候为国家选拔了不少的人才,可以说是主导一个国家的兴亡,由此可见科举制度有多么的重要,就像是今日的各种考试和高考也都是由科举演变而来的。科举制度最大的人贡献者就是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了,当热李世民的改用也是起到很大的推荐作用,这就是古代寒门学子唯一的出路了,对于科举制度,也是被西方给学了去,可以说,科举也影响了全世界。对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每一朝代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措施,不过呢,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这个问题了,为何状元还要羡慕第三的探花,看看对探花的解释,有些不敢相信。大家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吧,童试,乡试,一直到最后的殿试,皇上就要亲自接见科举的前三名,在古代这个称呼是非常有意思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科举制也是逐渐优化的制度,在历朝历代的更替中它才逐渐走向完善。“...
· 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为何叫“状元”?是怎么由来的?
86版的西游很经典,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西游中度过。可以说,这部剧影响了几代人。当然,在80年代,这部剧是完美无瑕的,但是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剧其实也有很多瑕疵,比如孙悟空把玉帝吓到钻桌底,这就很扯了。还有唐僧父亲陈光蕊中状元的事,虽然出现在西游小说中,但若较真的话,历史上唐朝不可能有状元。状元一词,出现很早,但其本意不是第一名。早在西汉时期,当时天下选拔官吏的方法,既不是秦朝那样世袭,也不是后来隋唐的科举,而是“察举制”。所谓“察举”,顾名思义就是地方长官观察某人,发现此人可以为官后,就举荐给朝廷,然后朝廷就会“辟召”,也就是征召此人做官。被“辟召”的人,需要带着长官的举荐书,即“举状”,去朝廷报道。“举状”中不止一人,大家排名不分先后,都在上面。这些即将做官的人身份是百姓,百姓又称为“元元”,既然是“举状”之中的“元元”,所以他们也叫“状元”。这个时候的“状元”,只是被举...
· 为什么这些小孩都能年少成名?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年少就成名的小孩,比如孔融,四岁让梨;司马光七岁会砸缸救人;骆宾王写“鹅鹅鹅”的时候也是七岁;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十六岁。这些小孩之所以能少年成名,都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所以显得奇葩。但是在三国时代,出现了一个更奇葩的小孩,他竟然主动要求自己的后妈把自己杀了。不过他后妈放过了他,而他在后来开启了王姓人的最鼎盛的时代,让“王”这个姓氏成了天下最有名望的姓。这个人就是王祥。王祥是琅琊临沂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王姓的母亲姓薛,可惜她在王祥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王祥跟着后妈长大。自从跟了后妈后,王祥的悲剧就开始了。王祥的后妈姓朱,是个小心眼的女人,看王祥浑身上下都不爽,经常刁难他,还在王祥他爸面前说坏话。本来老爸挺喜欢这个儿子,后来被朱氏说得也开始讨厌王祥了。遇到这样的后妈,一般的小孩早就恨之入骨了,此生势不两立。但是王祥的奇葩就在于他竟然不烦。不仅不烦,他对...
· 陈循为什么被称为“北京第一名状元”?陈循是好官吗?
陈循是明朝大臣,曾先后侍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位皇帝。他在永乐年间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正统年间为户部右侍郎,景泰帝时期入内阁,并且成为内阁首辅。陈循五岁丧母,十岁丧父,家里本三位兄弟,不过二哥早夭,所以陈循与比自己年长十岁的长兄相依为命长大。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却还是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长大。正常的入私塾读书,成为私塾老师的得意弟子。等到他的叔父陈一敬罢官归乡之后,又跟随叔父身边接受教育,学识得到迅速增长。公元1414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一名解元。公元1415年,入京参加礼部会试,中第二名。其实第一名会员,本来也应该是他的。但是当时主考官是梁潜,与陈循一样是江西泰和人氏,为了避嫌以示公正,于是将第一名给了洪英。会试过后是殿试,算是皇帝亲自考校的,在这场重要的考试中,陈循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被皇帝当场点为头名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之职。陈循这个状元十分特殊,有京城第一名状元的称号。这个称号的由来...
· 古代考中状元为何叫“独占鳌头”?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总之,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万乘之主的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御赐进士,荣耀之至,在“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上出尽风头。明清时的“金殿传胪”,一般于殿试后两天举行。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下。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