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读“张飞脸”所呈现出的文化审美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5
转发:0
评论:0
解读“张飞脸”所呈现出的文化审美,元明时期,人们通常把美男子形容为“张飞脸”,方方正正的,还比较黑;如今呢,人

  元明时期,人们通常把美男子形容为“张飞脸”,方方正正的,还比较黑;如今呢,人们提到“张飞脸”,依然会联想到高原反应,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这人脸黑得跟张飞似的”。那么,真实的“张飞脸”是个神马样子?是“燕颔虎须”的黑脸,还是文质彬彬的美男?抑或原本他就是一大众脸?

  黑脸张飞形象,源于隋唐民间木偶戏

  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一段经典描绘:“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显然是个莽汉形象了,由此生发出的联想,许多人喝了孟婆汤也不会忘。但通俗文艺的描写,安能当真?就好比武大郎烤的烧饼,芝麻味儿,隐约可闻,你倒吃一个我瞧瞧!

  最早出现张飞有胡须且不同于常人胡须的记载,并非正史,乃隋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叫水上木偶戏。张飞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横在脸上的虎须,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了感觉滑稽。李商隐用诗歌生动的记录了这一情景:“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宋元两代,平话已然火爆,民间艺人根据自己对英雄的审美及英雄自身的性格特点,对张飞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整容”,其莽汉形象大致定型。如元代《三国志平话》这样描绘张飞:“却说有一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阳人也,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原始图腾崇拜式的痕迹,依稀可循。

  《三国演义》把原属于张飞的“身长九尺余”,改为“身长八尺”,而把“身长九尺”给了关羽,但“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八个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张飞黑莽形象的基本特征。可见,罗贯中的依据,综合自民间传说和平话,意在突出对张飞的勇猛、鲁莽、耿直与豪放等性格元素的民间审美,并不靠谱。

  

    大众脸,比较接近历史真实

  这方面,《三国志》作者做得比较理性,给张飞作传记时,吃饭喝酒交朋友、打架斗殴娶老婆的事儿全写了,就是不给张飞加个“大头照”,似乎在暗示我们:张飞的相貌一般般啦,不好看,也不难看,没啥可写的,所以就没写。

  陈寿见过张飞吗?真人肯定没见过。根据年谱来看,张飞死于公元221年,12年后,陈寿才出生。但陈寿对张飞的相貌应该不会陌生。他的老师谯周,可能见过张飞真容,会给予他直观的描述。

  搞历史的人,大多爱较个真儿;张飞又是蜀汉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关羽和诸葛亮),其人其事,必为史家记述和传承的重点。也就是说,谯周没有理由不将张飞长啥样告诉他的学生们。

  另外,陈寿的就职经历,使他可能有机会看过张飞的画像。张飞有没有画像呢?当然会有,汉初即有为帝王功臣后妃作画传世的制度,张飞在蜀汉小朝廷里的崇高地位,决定了他必然会有画像,只是我们今天见不到而已。陈寿在蜀汉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在圈子混的,绝对位于权力中心,焉能见不到张飞的画像?如果张飞的相貌属于有特点的那种,无论是好看还是难看,他当不会不记,除非是属于中间的。

  由此,张飞可能就是一个大众脸,放在千万人之中也无人关注的那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读“张飞脸”的文化审美:可能就是一个大众脸
元明时期,人们通常把美男子形容为“张飞脸”,方方正正的,还比较黑。如今,人们提到“张飞脸”,依然会联想到高原反应,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这人脸黑得跟张飞似的”。那么,真实的“张飞脸”是个神马样子?是“燕颔虎须”的黑脸,还是文质彬彬的美男?抑或原本他就是一大众脸?“黑脸张飞”形象源于隋唐民间木偶戏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一段经典描绘:“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显然是个莽汉形象,由此生发出的联想,许多人喝了孟婆汤也不会忘。但通俗文艺的描写,安能当真?最早出现张飞有胡须且不同于常人胡须的记载,并非正史,乃隋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叫水上木偶戏。张飞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横在脸上的虎须,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了感觉滑稽。李商隐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景:“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宋元两代,平话已然火爆,民间艺人根据自己对英雄的审美及英雄自身的性格特点,对张飞进行了一...
· 晚唐诗人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审美倾向?
晚唐诗人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审美倾向?晚唐诗人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审美倾向?晚唐诗人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怎样的审美倾向?杜牧出生于晚唐时期,那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复杂。藩镇专撗,宦官专权,朝廷中党争十分激烈,他们争权夺利。杜牧面视这种朝政,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制,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关心少数名族统治者对唐王朝的骚扰,主张收复吐蕃贵族占领地区。他的古诗描写政治和社会题材为多,近体诗清丽、婉转自成风格,特别在抒情赏景方面的七绝,意境深远,无论咏史感时,绘景言情,语言凝练,形象清新,意味自然,其风调俊爽中骨格遒劲,是晚唐诗中娇娇者和独创者。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当时便有"小李杜"之称。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绝唱。说到他的审美观,下面举作者的几首绝句便可见一斑。在他的绝句中怀古喻今《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
· 王鲁湘解读丁酉年陶瓷邮品:国人的审美传统
“国人对瓷器的追捧是来源于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中国人推崇玉文化,欣赏玉的含蓄、蕴藉、润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而陶瓷的最初装作,就是达到玉器的水准,被称为类玉……”2016年12月18日,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瓷上邮票”系列邮品总策划人王鲁湘先生在中国集邮总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中国瓷器文化时说。陶瓷,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自古受到君王与百姓的喜爱。说到陶瓷收藏,王鲁湘指出,当今世界仍然认为中国陶瓷的文化高度、美学高度,尤其是陶瓷所代表的东方美学,是不可逾越的。中国瓷器的收藏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与中国字画等文化属性强烈的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收藏不同,中国瓷器能够让全世界的人欣赏,其收藏也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的特点。《十二生肖·瓷上邮票》实拍图为了延展邮票内涵,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景德镇景德瓷器有限公司共同策划了“十二生肖·瓷上邮票”、“瓷上邮票·鸡缸杯”和“瓷上邮票·大吉”...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能文能武长相符合当时审美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阅相关史料,竟然意外发现,历史上的张飞与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张飞大相径庭,他非但不是一位莽夫悍将,相反倒是一位文武兼工的书画家。张飞的传奇色彩首先表现在外貌上。他有一张怪异的脸,豹头燕颔,双眼圆睁,虎须倒竖,犹如捉鬼的钟馗,貌相难看。历史上的张飞则可能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人们也有将美男子脸型称作“张飞脸”的说法。古代民间是把张飞作为神话式的传奇英雄来塑造的,而这样的英雄首先必然在外貌上大事夸张,使之不同寻常。这是神话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就生有四张脸,可以同时面对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其寓意是便于观察四方,管理天下;而与黄帝相对立的蚩尤,则是个人头兽身、长有四眼六臂、脚如牛蹄的凶神。火神祝融的死对头水神共工,野心勃勃想独霸世界,成为天地间...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能文能武长相符合当时审美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阅相关史料,竟然意外发现,历史上的张飞与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张飞大相径庭,他非但不是一位莽夫悍将,相反倒是一位文武兼工的书画家。张飞的传奇色彩首先表现在外貌上。他有一张怪异的脸,豹头燕颔,双眼圆睁,虎须倒竖,犹如捉鬼的钟馗,貌相难看。历史上的张飞则可能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人们也有将美男子脸型称作“张飞脸”的说法。古代民间是把张飞作为神话式的传奇英雄来塑造的,而这样的英雄首先必然在外貌上大事夸张,使之不同寻常。这是神话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就生有四张脸,可以同时面对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其寓意是便于观察四方,管理天下;而与黄帝相对立的蚩尤,则是个人头兽身、长有四眼六臂、脚如牛蹄的凶神。火神祝融的死对头水神共工,野心勃勃想独霸世界,成为天地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