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真实版“西游记”:唐僧其实是“偷渡者”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4
转发:0
评论:0
真实版“西游记”:唐僧其实是“偷渡者”,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至今称为护照。

  苏武出使匈奴不敢忘节,而“节”就是一种使者凭证,可以证明汉朝国籍。《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随身携带着大唐的通关文牒,这样一本通关文牒几乎贯穿了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也是师徒几人历经艰险磨难的见证,而书中的通关文牒就相当于今天的出国护照,拿着这本文牒,唐僧也好向皇帝交差。

  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而戒牒则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僧尼有了这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还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这样显而易见的好处也让部分人动起了歪脑筋。有人公然冒法,买卖度牒,从中取利,甚至还有伪造度牒的。

  有些类似的是“卖关子”这一词语,它现在的意思是说话、做事在紧要的时候,故弄玄虚,而在古代,“关子”其实是一种凭证。关子最初是在南宋绍兴元年,因婺州屯兵的需要,出于筹措的目地而印造的。商人以现钱在婺州换取关子,然后到设在临安的榷货务兑换铜钱或者盐引、茶引等,有些类似于现在先付款后取货的贸易凭证。

  玄奘西行的最大阻碍是唐太宗

  《西游记》里,唐僧的取经行为不仅得到了当时朝廷的同意,还大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成兄弟,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文学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历史上,玄奘的西行之路从一开始就受到很多波折。

  当时的唐朝,国界还不稳定,国人是不允许出境的,627年,打算西行取经的玄奘好几次向朝廷申请出国通行证,但被唐太宗拒绝。在当时,私自过边关是禁止行为,私度边关者面临着很重的惩罚,但下定决心西行的玄奘铤而走险。629年,适逢长安遭遇大灾,唐太宗一旨令下,长安城中居民可自由出行,前往粮食较为丰裕的地方,当时前往西北的百姓不少,玄奘因此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虽然面临着重重阻碍和危险,但玄奘依旧坚定、果决并且勇敢。

  玄奘其实是“偷渡者”

  唐朝最有名的“私度”者,可能就是玄奘了,他的“偷渡”过程也是险象环生。玄奘先到达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武威地界,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顺便为当地僧众祭坛说法。凉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当他听说玄奘想西行,就让部下转达他的命令:不许西行取经,立即回京。李大亮这么做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当时的唐朝正准备和开战,形势十分紧张,但这些都挡不住玄奘想西行的心。

  当时,凉州有位叫慧威的和尚,作为一位佛家人,他知道玄奘的情况后决定帮助他。慧威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出关,他们夜半时找了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在护送下,玄奘终于到达瓜州,凉州都督李大亮发现后,立马发出追访玄奘的公文,幸运的是,当时有个叫李昌的官员,他被玄奘的行为和精神感动,撕掉文书,让玄奘赶紧走。事情虽然坎坷,但玄奘的西行之路也总算能继续进行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僧取经其实是偷渡出国吗?
唐太宗登基不久,玄奘在长安遇到了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萌发了到佛教起源地天竺去寻求真经的念头。一开始,玄奘希望获得朝廷的支持,便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书,请求西游取经。朝廷考虑到当时的边境状况,“有诏不许”,其他僧人都纷纷退缩,只有玄奘打定主意并暗中着手准备,在28岁那年,迈出了远行的第一步。因此可以说,玄奘是偷偷摸摸离开长安的,唐太宗并不知晓此事,也没有传说中与之结拜,还赐与其袈裟和禅杖,并亲自为其饯行的事情发生。玄奘从凉州开始了曲折而艰难的万里取经之路。当地官员李大亮得到密报,说有个长安来的僧人想出关去西方,怀疑其真实用意,于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长安。玄奘在当地高僧的帮助下,悄悄潜行到了玉门关外的瓜州,遇到了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请求玄奘为他授戒,还主动提出随他同行,并安排了一匹识途老马当玄奘的坐骑。按照唐朝律法,协助偷渡的人也会被处死。当他们两人快抵达第一座烽火台时,石槃陀担心...
· 唐僧取经其实是偷渡出国吗?
唐太宗登基不久,玄奘在长安遇到了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萌发了到佛教起源地天竺去寻求真经的念头。一开始,玄奘希望获得朝廷的支持,便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书,请求西游取经。朝廷考虑到当时的边境状况,“有诏不许”,其他僧人都纷纷退缩,只有玄奘打定主意并暗中着手准备,在28岁那年,迈出了远行的第一步。因此可以说,玄奘是偷偷摸摸离开长安的,唐太宗并不知晓此事,也没有传说中与之结拜,还赐与其袈裟和禅杖,并亲自为其饯行的事情发生。玄奘从凉州开始了曲折而艰难的万里取经之路。当地官员李大亮得到密报,说有个长安来的僧人想出关去西方,怀疑其真实用意,于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长安。玄奘在当地高僧的帮助下,悄悄潜行到了玉门关外的瓜州,遇到了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请求玄奘为他授戒,还主动提出随他同行,并安排了一匹识途老马当玄奘的坐骑。按照唐朝律法,协助偷渡的人也会被处死。当他们两人快抵达第一座烽火台时,石槃陀担心...
· 真实的玄奘如此威风!并非西游记中窝囊的唐僧
没有人委派,不必对人负责,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热诚,凭着自己对真理的渴求,玄类开始了西游的征途。遇到艰难困苦时他没有退缩。遇到荣华富贵时他没有留恋,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一代名僧的伟业。一、不惧千难万险实现目标公元612年,玄奘十三岁、跟着哥哥,在洛阳的净土寺出家为僧。616年。又跟着哥哥来到长安学习佛经。当时的僧人也讲究云游天下,哪里有名寺,哪里有高僧,就要上门去讨教学习,以增长自己的佛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玄奘在长安学了几年之后,开始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切磋学问,走遍了西南地区的大小山川。通过多年的游历实践,他深感佛学的流派繁多,佛经译文也是错误百出,同一段文字,不同高僧的解释往往互相矛盾,往往让人越学越糊涂。于是,玄奘立下志向,要到西天佛教的发源地去求取真经。因为,只有根据原著正确的翻译,才能准确的体现佛法原意,才能有利于佛教在大唐境内的传播。所以,在627年,玄奘联合了一些僧人共...
· 解密:西游记中争抢唐僧肉拥有真实的历史背景
大家都知道,唐朝初期的高僧玄奘法师,曾西去天竺(即今印度)求取佛经。而明朝的落魄秀才和小说家吴承恩,便以此为题材,加以想象加工,写了一部神怪类长篇小说《西游记》(包括最近上映的周星驰之《西游·降魔篇》),其中的男主角唐僧唐三藏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不过,这时候的唐僧并不是那个玄奘了,他是一位“圣僧”,前世曾是西天须弥山大雷音寺佛祖如来驾下的一名童子,据说谁吃了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唐僧师徒一行在西去的路上,许多妖魔鬼怪就想方设法要捉了他,希望杀了他,能够吃他的肉,以求长生不老——当然,每次最后都并没有吃成。这不过是如来给他在取经的路上设置难关,以考验他的意志而已。可没想到,真实的玄奘法师,确实也曾差点被人“吃”了。那是他当年在西去取经到达印度以后,在途径印度人民著名的母亲河(并被神化为圣河)——恒河边时,遭遇了一次大劫难,被一伙强盗抢劫财物后,还要抓去作为祭祀突伽女神,也就是湿婆神的老...
· 《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大唐玄奘他的真实身世是怎样的?他姓唐还是姓陈?
公元644年2月25日(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高僧玄奘(即唐僧)携梵文经书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大唐都城长安。此时距他离开大唐已过去整整17年。17年前,27岁的玄奘偷渡出关;17年后,44岁的玄奘载誉归来。实际上,玄奘是他的法号,唐僧是民间对他的俗称,意思是从大唐来的高僧。那么出家前的唐僧到底叫什么名字?他的父母真的像《西游记》那样是被人谋害,他是被老僧从河里救起来从小出家的吗?出身望族,名臣之后实际上,玄奘在出家前有自己的名字——陈祎。关于玄奘的祖籍却有争议。有人说他的祖籍在河南洛阳的缑氏县,还有说他祖籍是河南陈留(今开封附近)、许昌。想知道玄奘到底是哪里人,就要探究其祖上的姓氏源流。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编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慈恩道场三藏法师讳玄奘。俗姓陈氏。其先颖川人也。”《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也载:“法师讳袆,字玄奘,俗姓陈,汉大丘长仲弓之后。本居颖川,后徙河南,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