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何唐朝科举考试缘何由吏部侍郎主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5
转发:0
评论:0
为何唐朝科举考试缘何由吏部侍郎主持,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都会按期进行,而制科则由皇帝亲自下诏,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都会按期进行,而制科则由皇帝亲自下诏,常科又分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唐朝取士重文重智,偏重于才学,忽视于德行,因此俊秀科是最重要的考试,每年都会在京城中举行,只要通过俊秀科考试,成绩优异,一般就会前程似锦,而主持俊秀科考试的一般为吏部的考功员外郎,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副司级干部,职六品,别看这个员外郎,官不大,但是权不小,对于天下要想跃龙门的学子,掌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吏部员外郎是牛气冲天的,但是却因一件小事而最终改变了官场定制,京试俊秀科后改由吏部侍郎主持,相当于权力被高度集中起来,由人事部副部长直接管辖了,要说这个改变,源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5年时,吏部考功员外郎由一个叫做李昂的人担任,这个李昂史书上有记载,是个大诗人,唐诗上曾留诗两首,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为《戚夫人楚舞歌》,当时广为流传。李昂这个人性格偏激,按现在话说比较轴,不谙世情,做事古板。他当了员外郎以后,自我感觉良好,也想为国家真正选拔出优秀的后备干部,但是做起事和说起话来却官腔十足,很难被学子们和同僚们认可。这天,李副司长召集所有参加考试的同学们开会,并且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的向大家表示:“自古才子锦绣文章,请大家放心,我一定量才取士,认真批阅考卷,大公无私,坚决顶住送礼说情风,谁要是这样做了,我一定会让他落榜回家抱孩子。”

  李昂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过这也太那个了,有点太过于锋芒毕露了,不是吗?当时有一个考生叫做李权,李同学和李副司长的岳父为邻居,关系处得比较好,两家礼尚往来,在得知女婿出任考官后,岳父好心之下办了坏事,上门请求女婿给予小李同学适当照顾。李副司长一点都不给岳父面子,马上再次召集考生们开会,重申考前纪律,并且指名道姓的批评小李同学走后门,参与不公平竞争。小李同学很委屈,辩解道,我是个老实人,私下里不过跟你岳父聊了会天,并没有请他为我说情,是老人家满口打包票,到头来却让我落了个不是。李昂眼见李同学不知悔改,还揭岳父老底,气坏了,但是官场上还得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李昂再次训话,我相信大多数同学还是很好的,文章也作得不错,但是玉石也有品级之分,何况文章呢?假如大家试卷中的文章里有什么瑕疵,或者不恰当的地方,我将当面向大家指出。同学们一脸崇拜的望着铁面无私的考官李副司长,思索着副司长高深莫测的话语。

  这位李权同学越想越不是滋味,怎么看都象是李副司长在针对自己,于是心中越发不安,下来以后,就对同学甲说,完了,完了,我这次肯定是没戏了,李副司长要做清正廉洁的好官,这一次肯定是要拿我开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我也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傻靠等死,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李权同学开始留心眼,暗地里搜集李副司长的过错,准备反戈一击。没过几天,为了标榜清白,也为了杀鸡儆猴,李昂果然把李权同学试卷中的文章细细梳理一遍,鸡蛋里找骨头似的挑了几处过错写在榜文中,于闹市中公之于众,借此以羞辱李权,李昂这个做法就太过了,打人脸也没有这样打的,把话说明了,这是要把李权同学往臭里往死里整啊。

  文章贴出来后,李权同学虽然怒火万丈,但是非常冷静,面对李副司长的恶意打击报复,李权同学不卑不亢,先恭恭敬敬的施完门生礼,然后有理有节的说,谢谢恩师的批评指正,我的文章写得不好,已经得到你的指点了,您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路人皆知,那么我可不可以和您切磋和讨论一下您的大作呢?李昂正襟危坐,眼皮子都不抬一下,非常轻蔑的说,有何不可?李权娓娓道来,你曾经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叫做“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是吧?李昂很自负的说,是的。李同学问他,我听说,洗耳一词源于古语,从前唐尧年迈,倦于政事,就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想听他唠叨,所以才洗耳,如今当朝皇帝青春年少,并没有把皇位禅让给您的意思,你干嘛要洗耳呢?

  小李同学这一席话像一针强心剂一样,立马就打得李昂鸡血盈头,也像针毡一样让李副司长屁股马上坐不住了,面红耳赤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个刁钻的问题。李权同学说完,看都懒得再看这位沽名钓誉的坐师一眼,转身离去,李昂这下傻眼了,非常恐惧小李同学的话流传于坊间,更怕这句话传到皇帝耳中,想了又想,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这都怪谁呢?谁让他自己当初太过于孟浪,你把人家学子一辈子的功名都毁了,也该付出点代价不是。李昂事后向上级申诉,说李权狂妄,坚决要求上级主持公道,将李权除名,结果上级偏听偏信,将李权同学抓了起来。

  当然李权同学也不是的,进入牢狱之后,一五一十将前因后果通过帝国一些民间小报和官办新闻渠道捅了出去,再加上李昂先前肯定得罪了不少政要,结果廷议对李昂副司长十分不利,人事部紧急磋商,并报皇帝玄宗同意,自此主持俊秀科考试的考功员外郎正式下课,改由吏部侍郎即人事部常务副部长担纲,给出的理由令人忍俊不禁,一个小小的副司级职务不高,不足以让天下读书人尊重和礼敬。当然你说这是人事部的官官相护也好,是政府机关家丑不可外扬也罢,反正自此以后,考功员外郎一职寿终正寝了,至少天下读书人不再受这个六品官职的颐指气使了。

  李昂呢?屁点大的事让他闹得满城风雨,考官就了不起啊?你忘了当初自己是怎样寒窗苦读,又是怎样辛苦巴巴一路考上功名的,最起码你得尊重读书人不是?自此以后,李昂性情大变,先前的不徇私情和严肃认真都被雨打风吹去,后来官越做越大,别人再向他走后门,请托送礼,他是来者不拒,唯恐在官场上再得罪人,这人是怎么了?看来先前的正直和原则性,都不过是做官的一场秀而已,也或许正是因为他变得务时和圆滑了,所以这官才越做越大。唉,没劲,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吏部侍郎
相当官职参考文献参见吏部:吏部尚书
· 吏部左侍郎储k
储k(1457年―1513年),字静夫,号柴墟,明直隶泰州人。先世居毗陵(今常州),元时迁至泰州。储k幼年聪敏过人,五岁读书目成诵,九岁能写文章,号称“神童”。本名:储k字号:静夫柴墟所处时代:明朝出生时间:1457年去世时间:1513年主要职务:吏部左侍郎等特点:疾恶如仇、清正廉明生平简介储k十六岁考中秀才,是时任主考官娄谦预言储k“他日必魁天下”。成化十九年(1483年)秋应乡试,名列第一,为解元。第二年春赴北京会试,为会元。储k以文章出众,声誉著于海内。殿试时储k为二甲进士第一,时称传胪。殿试读卷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尹F很看重储k的才华,想把储k留在自己身边。储k恳请就近奉养双亲,于是授为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储k为官,遍历两京,历任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署郎中主事、考功清吏司郎中、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南京粮储、户部右侍郎、户部左...
· 吏部右侍郎冯天驭
冯天驭(1503-1568),字应房,号伯良,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大理寺评事、御史,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冯天驭,字应房,蕲州人。嘉靖四十年四月初五日,进为刑部尚书。同年六月二十九日,因给事中候廷柱劾其庸鄙,被罢去官。隆庆二年(1568)卒。冯天驭,登嘉靖乙未进士,授大理寺评事,改御史,巡视太仓。转南畿督学、御史。杜私谒,先行谊,置学田,以赡贫乏,由是风教大振。庚子(1540年),病归;癸卯(1543年),复补南畿督学。申令约束,其所拔识,多环玮士。历中外显任,以绩焯奕,所至著声,陟大理寺丞、少卿,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协赞院事。升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右侍郎及左铨衡,进刑部尚书。旧例:冢宰缺,则大司寇恒代之。天驭佐天官久,谙习铨事,故物论允协。久之,致仕归卒。天驭容止既佳,吐辞复雅,识者以为有大臣度。早从邹守益学,终身笃信。其平生孝友恭恪,虽天植自然,而造诣酝藉...
· 清代道光年间吏部左侍郎侯桐
侯氏少宰第,位于今人民路38号至44号,是清代道光年间吏部左侍郎侯桐(1779—1860)的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宅第不但规模较大,而且建造考究,艺术价值高。前后共有五进,每进面阔均为五间,各进之间都有天井相隔,东侧有备弄贯通。第三进正厅两侧的书房前,还各有小天井一个,俗称“蟹眼天井”,内植丛竹和桂花。尤其是第四、第五进,是江南地区典型的乡土特色建筑转盘楼,高二层,结构完美。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无锡城后,这里曾被用作太平天国无锡守将“齐天义”黄和锦的守将府(一说是潮王黄子隆的潮王府)。后来清军收复无锡,这里又曾是淮军将领李鹤章的住所。因此,它在战争中未遭兵燹之毁。称为少宰第的名宅,无锡城里共有两处。除了侯氏少宰第外,还有崇宁路上明代状元、吏部侍郎孙继皋的故居少宰第。可惜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处规模特大的孙氏少宰第竟被全部拆毁了。因此,侯氏少宰第原建筑能完整地保...
· 骂贼而死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天地正气,永存人间
1126年(靖康元年)11月,朔风刺骨,大雪纷飞,汴京城外,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兵把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团团包围。毫无斗志的宋钦宗一看大势已去,准备亲自去金军大营投降,想乞求金人能赏脸给自己留一两座城镇继续当皇帝。皇帝要亲自到敌营求和的消息在朝堂上一说出来,文武大臣们也顾不上什么君臣之礼了,立时象炸了窝的马蜂,只听一片嗡嗡之声,也听不清大家说的都是些什么。哭丧着脸的钦宗唉声叹气,长吁短叹。过了好半天,朝堂上才算稍稍安静了一些。只听钦宗有气无力地说:“众位爱卿,不是寡人自己想去金人的大营,实在也是没有别的办法啊!去晚了恐怕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只有死路一条啊!”被剥夺了兵权的李纲等主战派将领高声反对投降,主张誓与京城共存亡。而以李邦彦、张邦昌为代表的投降派此时已经占了绝对多数,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个人的地位,他们坚决主张让钦宗出面哀求金人,哪怕是给碗残羹冷饭总比呆在城里等死好吧。十足的一副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