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填补陶瓷考古史空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6
转发:0
评论:0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填补陶瓷考古史空白,昨日,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传来好消息:经专家初步认定,苦

  昨日,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传来好消息:经专家初步认定,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发掘,填补了陶瓷考古史空白,为中国古代原始陶瓷研究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北距辽田尖山原始瓷窑址约500米,东南距永春县介福乡约3公里,海拔高度674米。窑址所在山坡瓷土丰富,具备生产瓷器的物质条件。窑址于2014年10月被发现,2015年11月下旬至2016年1月中旬开始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235平方米,至今已发现9座窑炉遗迹。

  近日,来自故宫、上海、湖南博物院,河南、浙江、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省、市、县考古专家实地考察了古窑址发掘现场。“这是商周时期一处非常重要的瓷窑址。”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在发掘现场认真查看坑深、坑形、土层,以及坑内出土的青瓷,初步认为,该古窑址属商晚期、西周早期时代。鉴于古窑址的重要性,专家组建议继续对周边进行系统调查,勘探,及时对古窑址进行保护,尽快启动古窑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以全面、长久保护好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考古发现周边多处遗址

  永春介福乡距离城关23公里,所在地矿产丰富,主要为瓷土。2014年考古工作队在介福首次成功发掘古窑址,2015年又发现一处古窑址。该古窑址的发现对闽南陶瓷烧制史具有重要意义,将福建陶瓷烧制史向前推了千年。

  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苦寨坑山地种植芦柑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破碎的陶瓷片,被专家初步鉴定为商周时期的器物残片。这一信息引起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省、市、县考古专家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并确认一处古代窑炉遗迹。2008年至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相关信息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泉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在永春、德化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于2015年底实施了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野外考古发掘。同时,对周边的山坡进行局部调查与勘探,新发现多处商周时期的遗址。

  黏土特殊低温烧制成瓷

  经考古发掘,苦寨坑窑址的窑炉均为地穴式龙窑,由火膛和窑室两部分组成。已清理出的窑炉,一般长约3—4米,宽约1米。窑炉的火膛处左右壁有圆弧状和“凸”形两种,窑室平面呈长方形。从发掘情况看,几乎所有窑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晚期窑炉或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但大部分窑炉结构保存较好,可分火膛与窑室二部分。

  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瓷器标本及一件石器,陶瓷器中绝大部分为原始瓷和窑具。原始瓷器形有尊、罐、豆、钵、纺轮等。器物均采用贴片法分段制作,再粘接而成,多呈灰色或黄白色,胎土大多较细,质地坚硬,也有一部分因火候低致胎质松软。釉多呈青灰、青绿色,部分略偏褐或泛黄。装饰上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网格纹、条纹、戳点纹、鼓钉纹、几何纹、云雷纹、水波纹等,还有一系列的纹饰组合,如弦纹、戳点纹、几何纹组合;网格纹、弦纹组合等。

  根据相关报告,经过实验论证,介福陶瓷富含伊利石矿物,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单一用介福瓷土来制作陶瓷。介福乡这种材料被命名为“伊利石型低温陶瓷黏土”。也正是拥有这种黏土——成分相当均衡,不需添加其他材料,并只需低温烧制就可以成瓷,永春先民能够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商周时期就烧制出如此高水平的陶瓷。下一步,可以对介福瓷土做进一步研究,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狮雄山遗址考古填补南越国早期历史空白
昨日,笔者从广东省[注:东省拼音:dōn??shěn??解释: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南朝齐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文物考古研究所五华县狮雄山建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了解到,经过近一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狮雄山遗址考古填补南越国[注: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早期历史空白。笔者跟随80多岁的著名考古专家麦英豪、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善德、南越王墓博物馆馆长全洪研究员等,于11月3日至4日抵达狮雄山建筑遗址现场。麦英豪看探方、看濠沟、看陶窑址,并看了考古队挖掘提取的各种各样的样品后惊叹,这次考古挖掘概括起来是“三个清楚”:一是年代清楚。可以说狮雄山遗址就是南越国早期的历史。二是性质清楚。这一次较大规模...
· 阿里考古新发现 有望填补象雄文明研究空白
有学者认为,象雄核心区域所在的西藏高原西部的阿里地区,曾经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古代文明中心之一。然而,曾经繁盛的象雄王国和文明都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文献记载的不足以及考古发现的不充分制约了对象雄文明的研究工作,象雄因此长期蒙着神秘的面纱。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故如甲木墓地和卡尔东城进行了测绘和试掘。此次考古发掘出的古墓及出土青铜器[注: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皿、微型黄金面具等文物为破解象雄文明之谜带来了新的希望。专家认为,曾经灿烂的象雄文明仅仅被揭开了一角,仍需进一步探索。象雄文明对吐蕃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象雄,在唐代史书中作“羊同”或“扬同”,“象雄”与其藏语发音相近。象雄所在的今喜马拉雅山、...
· 朱棣时代名将凋零他填补了名将的空白
朝武功最辉煌的时代当是洪武朝和永乐朝,洪武朝之所以军功极盛,是因为朱元璋麾下有一支横扫神州大地的百战之师和一群灿若星辰的名将,如擅长谋略的徐达、擅长奔袭的李文忠、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常遇春、善守者隐于九地之下的朱文正,还有冯胜、邓愈、汤和等;反观永乐朝,军队方面,朱棣创建了三大营和全新的三线战法,军力之盛比之洪武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名将方面却根本没法和洪武朝相比,可以说名将凋零是永乐朝的主旋律。永乐朝出现这种名将凋零的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健在的冯胜、傅友德、王弼、蓝玉等旷世名将一个没留下,只留了个只会守城的耿炳文和一直负责近卫的郭英;二是,靖难之役中,内耗损失太大,朱棣麾下的第一名将张玉战死,猛将陈亨战死,南军名将盛庸、平安后来不受重用,铁弦被杀,徐达的两个儿子徐辉祖、徐增寿,驸马梅殷都亡于靖难之争;三是,自邱福兵败后,朱棣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轻信手下将领,这点从...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唐、宋郁南南江口陶瓷窑群
唐、宋郁南南江口陶瓷窑群位于郁南县南江口镇木格村、南瑶村、南渡村一带,多是靠近西江或南江河的山岗。年代为唐宋时期。木格村水瓜口尚存10多座窑址,属马蹄形馒头窑。遗物堆积厚1米多。出土器物有陶六耳罐、四耳罐,施黑釉,胎厚重。其它器物还有网坠、弹丸等。属唐代。南瑶村龟嘴山与南渡村虾捞山分别发现有龙窑,长约30米,窑顶已塌毁。堆积厚0.8米~4米。两地出土器物基本相同,瓷器有碗、碟、壶、杯、盆、炉、灯、钵、匙等,胎质较白,多为青釉,少量为青白釉,均开冰裂纹,施釉大多不到底,器足底露胎,其它还有漏斗形匣钵、垫座、垫环、渣饼等。此外,附城古平村、白木村均冲、罗旁镇罗子村小山岗、冲口村大山脚等西江沿岸多处山岗,也有同类窑址。均属唐、宋年代。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唐、宋郁南南江口陶瓷窑群
唐、宋郁南南江口陶瓷窑群位于郁南县南江口镇木格村、南瑶村、南渡村一带,多是靠近西江或南江河的山岗。年代为唐宋时期。木格村水瓜口尚存10多座窑址,属马蹄形馒头窑。遗物堆积厚1米多。出土器物有陶六耳罐、四耳罐,施黑釉,胎厚重。其它器物还有网坠、弹丸等。属唐代。南瑶村龟嘴山与南渡村虾捞山分别发现有龙窑,长约30米,窑顶已塌毁。堆积厚0.8米~4米。两地出土器物基本相同,瓷器有碗、碟、壶、杯、盆、炉、灯、钵、匙等,胎质较白,多为青釉,少量为青白釉,均开冰裂纹,施釉大多不到底,器足底露胎,其它还有漏斗形匣钵、垫座、垫环、渣饼等。此外,附城古平村、白木村均冲、罗旁镇罗子村小山岗、冲口村大山脚等西江沿岸多处山岗,也有同类窑址。均属唐、宋年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