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考古大发现!明代“龙王坛”现身圭峰山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0
转发:0
评论:0
考古大发现!明代“龙王坛”现身圭峰山,求雨台因隐藏在深山密林,所以保存完好。继今年8月“喷雪飞涛”古石刻重见天


  求雨台因隐藏在深山密林,所以保存完好。

  继今年8月“喷雪飞涛”古石刻重见天日后,新会区博物馆近日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的线索,在石刻附近又找到了已久的“龙王坛”!所谓“龙王坛”,是指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此前,“龙王坛”的消失曾让不少考古迷为之心痛,而此次“龙王坛”的重见天日可谓让考古迷精神为之一振。

  考古人士介绍,此次龙王坛的发现,在考古价值上甚至比“喷雪飞涛”石刻的发现更胜一筹。

  “龙王坛”藏身深山

  9月20日上午,新会区文广新局在新会区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副馆长林文斌向媒体介绍了“龙王坛”的历史以及发现的全过程。

  “龙王坛”是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其历史非常悠久,由明代新会知县,也即陈白沙的学生丁积筑于明代,清代康熙、新会县志和陈白沙文献均有记载。

  发布会后,南都记者跟随新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圭峰山,一睹龙王坛的真容。“龙王坛”身处深山中,经过大半个小时的攀山穿林后,终于来到了“喷雪飞涛”古石刻附近的一处小山腰,这正是“龙王坛”的所在地。


  两块石碑立于坛中,碑文十分清晰,字体为正楷,两块石碑上分别刻着“龙潭洞九天龙王大帝”、“龙潭洞风云雷雨之神”,主要是拜龙王、风云雷雨神之用。

  历史价值很高

  根据文献记载,“龙王坛”位于龙潭附近,且1995年时还曾有市民发现求雨坛的遗迹并留下照片。上世纪50年代圭峰发电站修建以来,周边封山育林,这里成为了一个密林,“龙王坛”因此被密林遮蔽,由此保存比较完好。“这段历史是圭峰山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儒学研究圭峰里面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实物,这个求雨坛,是非常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和陈白沙有关的遗迹,所以它的历史价值比较高,高于 喷雪飞涛 石刻。”

  林文斌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跟进关于“龙王坛”摄像、测量等文物调查工作。他提醒市民,“龙王坛”位于深山中,市民切勿贸然前行寻找,应待相关文物调查工作完成,附近道路修建好后再前往参观。

  延伸

  “龙王坛”背后的故事

  “龙王坛”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据历史记载,成化十八年,也就是1482年,新会大旱,眼看节令已过春末,各种作物的种子还无法入土。当时的新会知县丁积,便在圭峰山上筑坛祷雨,还拜托他的老师陈白沙为他代作了告祭文,分别是《祷雨祭五方土神文》和《祷雨告各神文》。

  丁积在龙王坛跪了足足11天,直到雨水充足才回到衙门,其间虽然淋雨,但仍坚持不动,还感概:“民得雨,吾病何患憾”。旱患是解除了,可是丁积却从此病倒,而且病情日益加重,但他仍然日夜操劳民事公务,直至病卒,死于任上。死时年仅41岁。他在新会爱民忧民,有所作为,新会人曾为他立丁侯祠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代生基墓现身棺内竟然无尸骨
泸州古蔺观文水库施工时,挖掘机挖到了一块大石板。“周围都是土,咋个突然间冒出石头了哦!”施工队队员张强说,挖出的几块石头让工人摸不着头脑,“莫非是古墓?”张强一语镇住了在场的工友们,在石块干净后,工人们发现上面有图案、有雕刻。随后他们向古蔺县政府报告,并联系文物部门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勘查。网络配图古蔺县文物部门等赶往现场。经现场勘查,这几块奇怪的石头,果然是古墓的墓碑。经测量,墓碑长98厘米、宽76厘米、厚12厘米。墓碑上雕刻有葫芦、鱼等图案。现场勘查后,古蔺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决定,立即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但让大家都感到蹊跷的是,在发现墓碑的下方及周边,均未发现尸骨,甚至连棺木的痕迹也没有。与此同时,在墓碑周围清理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墓地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按照常理,只要是古墓,即使没有宝贝也应该有棺木或者尸骨。”现场的发掘人员分析认为,从墓碑上雕刻的花纹和图案来看,这座古墓的年代应该是明代...
· 重大发现:《双峰先生圹记与行实》
一、《故迪功郎饶州府学教谕双峰先生圹记》——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三月己酉孝弟皙雪谨志饶国平饶垂智译先生讳鲁,字伯舆,姓饶氏,生(为先之误)世自临川徙居余干双峰里。曾祖考讳仲谨;祖考讳忠;考讳耀,乡里尊称竹坡居士;其贤行有令左史汤公所著圹记,妣虞氏先卒,续长岗刘氏诞先生,先生生于绍熙癸丑二月甲子;译文:双峰先生名鲁,字伯舆,姓饶;先祖自临川迁来饶州府余干县双峰里居住。曾祖父名仲谨,祖父名忠,父亲名耀,周围的乡亲都尊称其为竹坡居士;他的事迹被写进左史汤汉为他写的墓志铭里,娶虞氏早逝,续娶长岗刘氏,于南宋绍熙癸丑(公元1193年)二月十五日生双峰先生。少颖悟,学于乡先生蒙堂柴公太守之门;弱冠师赠华文阁。宏斋李公畚嘉其学力,以其女第三子谢氏妻之,继师寺丞勉斋先生黄公干;二子皆晦庵朱子之高弟,承其正传者。译文:先生少时聪慧过人,求学于同乡蒙堂柴中行太守门下,先生二十岁时因柴公赠华文阁。宏斋李燔很欣赏先...
· 2009考古惊天大发现(四)
一、巨石群的科考价值:在发现九龙石的地方,发现巨大石块几十块,且呈人为的扇形排列。由此可推断:该地区曾有过史前人类活动史。应为远古人类崇拜神山、神石提供了有利实证,尤其对金源女贞人类祖先崇拜神山神石文化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证一、白石神崇拜:羌族人有以白石作神灵象征而崇拜白石的灵物崇拜传统。传说,居于西北草原的古羌人在被迫迁徙途中,路遇敌兵追击,幸有天女及羌人祖先自天上抛下三块白石,变成三座大雪山,阻止追兵前进,羌人才得以南下,到达松潘草原,并继续南迁茂县。羌人在此游牧时,又受到一支称为“茂基”部族的侵扰,羌人以白石对付戈基人的白雪团,首战告捷,并继而全部得胜,此后羌人得以在岷江上游安居乐业。为报答神恩,羌人以白石作为天神的象征,后来又作为一切神灵甚至祖先的象征而进行崇拜。在羌族地区的山间、田地、林中、屋顶、门窗、室内,均有供奉白石习惯。而在羌人平顶住屋的顶部一般则供有五块白色的石...
· 2009考古惊天大发现(五)
巨人脚印的发现,为远古巨人存在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为科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该巨人脚印长110厘米,宽45厘米,深5厘米。其前脚掌与后脚掌的比例与现在人比例基本无异。燧人氏部落分支华胥氏便是伏羲的母亲所领导的部落。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说的便是燧人氏的时代有巨人生活在雷泽一带,华胥氏的脚踩到巨人留下的脚印,便有了身孕,在古代成纪的地方生下了伏羲。这便是伏羲出生的传说。燧人氏时代在公元前28000-公元前10000年之间,为旧石器时代,还没有文字记载。关于九龙石上巨人脚印的推理:该石上的巨人脚印长110厘米,宽45厘米,深约3-5厘米。1、以姚明为例,姚明脚长31厘米,身高2.26米,体重140公斤。推理可得,巨人的身高应该是8.01米,体重为496公斤。2、以恐龙时代为例,地球上最大的恐龙为震龙,长...
· 大峰山
概要吉野到熊野的大峯奥驱道自古就是来自藤原、平城的僧侣(修验者)为修行所开辟的道路。熊野修验扩张势力之际,长久年间(1040年-1044年),修验者(义叡、长圆)为熊野到吉野的大峯奥驱道设立体系。熊野到吉野的参诣称作顺峯。吉野到熊野的参诣称作逆峯。这一带在1936年(昭和11年),指定为吉野熊野国立公园,2004年(平成16年)7月,史迹“大峯山寺”、史迹“大峯奥驱道”等作为“纪伊山地的灵场和参拜道”之一部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深田久弥的随笔‘日本百名山’和各种一览表中,大峰山(1,915m)是采用广义的大峰山最高峰“八经岳”(八剑山)的标高。山上岳标高1,719m。位在奈良县吉野郡天川村。这一带自古就是作为修验道之山的山伏修行场。作为道场的大峯山意指吉野山延续到熊野的山脉全体。之中有山上岳(旧名:金峯山)山顶付近的修验道之根本道场大峯山寺山上藏王堂,山全体被视为圣域,现在也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