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山西最早的中国 光发掘墓葬就一千余座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3
转发:0
评论:0
揭秘:山西最早的中国光发掘墓葬就一千余座,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很长,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的历史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封建统治一

  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很长,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的历史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封建统治一旦建立,势必会相应的出现由统治者管理的地区,还有在统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国都。历朝历代都有国都,可是追根溯源,我们中国最早的国都在哪里呢?

  20世纪末期,我国发现了处在山西省境内的陶寺遗址,它的面积很大,从前期发展到后期总面积大约超过了300万平方米,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朝代比较久远的城镇遗址罢了,但是经过考古学家精心缜密的考察之下,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有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国都。

  因为遗址在临汾市,所以由市里的文化局与社科院的相关部门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察,考察结果让人震惊!发掘者在其中不仅发现了大量价值连城的实用和非实用器物等对研究当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还在其中发现了红铜铸造铜铃和类似的文字符号,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这次发掘从1978年开始到1985年结束,共进行了7年的时间,但是仍然没有彻底发掘出这千年之前的城市之中潜藏的文化内涵。所以从1999年开始,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工作又开始了。

  国家非常重视这次的考古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发掘,当然发掘结果也没有让国家失望,我们在陶寺遗址中获得的收益远远比付出的要多,发掘墓葬一千余座,其中大贵族墓葬9座,出土了陶龙盘、陶鼓、鼍鼓、大石磬、玉器、彩绘木器等精美文物,震惊海内外,确定了陶寺文化。

  考古发掘出的器物有木制的、陶制的和玉制的,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早就摆脱了落后的石器开始使用灵活性更强的木制品和陶制品,更让人欣喜的是那些生活中常用的器物上也被人们上了色,成了彩绘木器或者是彩绘陶器,这说明当时的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使用”,而是开始追逐“美感”。另外,一些器物上绘制的花纹与后来青铜器上绘制的花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我们探究青铜器的起源奠定了基础,还有一些器物上绘制着十分原始的“龙纹”,那个时候的“龙”应该还是作为一种图腾存在的,这就让我们离“龙到底是真实存在但后来灭绝的生物还是一种靠人的想象绘制出来的形象”这个问题的真相更近了一步。

  仅仅是一些发掘出来的器物我们就能得到如此多的信息,如果我们把这座庞大的城市遗址发掘彻底,那很多的历史上的疑问都会得到解释。

  在这个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墓葬中已经发现了陪葬品,而陪葬品包括实用器具和各种礼器,这个在中国延续了千年之久的陪葬制度算是陋习,但是在当时大概可以看做人们的思维进步的表现。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物品。考古学家们根据陶寺所处的位置、发展程度以及被发掘出来的众多物品间的联系认为这里就是中国最早的国都。很多方面都显示,当时的陶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进入了早期的文明社会。

  但是我们仍然有几个地方没有弄明白。比如陶寺文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如果说这里比较先进的文明是由之前落后的文明进化来的,那么其他地区为什么没有发现类似的文明呢?而且陶寺遗址中的器物上又为什么会带有龙纹呢?这应该是我们弄明白“中国龙”到底从何而来最便捷的道路了。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陶寺遗址是怎么灭亡的。现代考古将该地文明的发展划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中期、后期,在不同的阶段中这一城市的地址都有所扩大,文明程度也有发展,整体来说是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那么它又是怎么灭亡,被时间掩埋的呢?我们不得而知,这一切还要等到发掘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来给我们答案。

  应该说,陶寺遗址是中国最早进入王国阶段的代表性遗址之一,对于后来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所带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暂时都可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应该这应该就是最早的“中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的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比如我们的图腾“龙”到底是怎么来的,中华文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等等,随着考古学家对陶寺遗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可能会逐步得到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山西发掘金元明清墓葬172座含3座砖雕壁画墓
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位于山西省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2015年7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在施工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精美的金代砖雕壁画墓。随后的考古勘探表明,在郝家沟村北这道山梁的南端,竟保存了上百座宋金、明清时期的墓葬。今年3月至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新发现的其余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网络配图据了解,这次实际发掘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比较完整地清理了一批金元、明清时期墓葬,数量共计172座。其中,金元时期砖雕壁画墓4座(1座残),明清时期砖券墓7座,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套),主要有陶器、瓷器、铁质文物、石质文物、铜钱、铜烟斗、镇墓砖、镇墓瓦等。该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武俊华介绍说,此次抢救性发掘的重要收获是金元时期的3座砖雕壁画墓,保存较为完整。其中两座墓均为...
· 山西和顺县发掘出25座清代早中期墓葬
18日,记者从省考古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和顺县喂马乡河绪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了清代早中期墓葬25座。根据墓葬内出土板瓦上的记载和墓葬方向,确认该古墓群为清代早中期家族墓地。为配合阳黎高速公路[注:公路正文连接城镇、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发展简史1885年汽车发明后,人们开始按照汽车行驶的要求,]建设,使地下古文化遗存免遭破坏,省考古所对河绪村东南约1公里探明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发掘,共清理出清代早中期土洞墓24座、砖室墓1座。随葬出土器物共257件,其中瓷碗28件、瓷盏24件、铜钱70枚、骨扣4颗、铁钱5枚、采集铁棺钉1个、条砖55块、板瓦36块、镇墓石19块。最具特色的新发现是墓底不同位置上放有不同颜色、质地的镇墓石,其中2号墓出土条砖表面写着"嘉庆六年六月初六日,宋弘",4号墓出土板瓦上写着"道光[注: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
· 广州发掘27座历朝墓葬 最大墓葬长7米呈
昨天,南方日报记者从广州市考古所获悉,近日,广州市考古所在太和岗路一处建筑工地发掘出27座历朝墓葬,其时代跨度从两汉、南朝到唐代,以唐墓最多,形制多为砖室墓,此外还有少数土坑墓。出土文物有铜镜、玛瑙串珠、鎏金饰件、滑石饰件,以及青釉器和陶器等,其中软陶质地文物达200余件(套)。南朝墓穴堪称“豪华别墅”本次发现的墓葬位于太和岗岗顶。由于考古工程已近尾声,因此大部分墓葬已被清理,目前工地尚存1座南越国[注: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墓、1座三国墓、1座南朝墓和2座唐墓,其中位于西侧的南越国墓、三国墓和唐墓呈彼此叠压打破之势,而位于东侧的南朝墓则较为独立。市考古所专家马建国介绍,该南朝砖室墓系本次发掘的最大墓葬,呈“中”字形...
· 山西长子县发掘一座珍贵金代壁画墓
新华社太原1月3日电(记者王学涛)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6年,考古工作人员对长子县南沟一座被盗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金代仿木结构的双室壁画墓,保存较完整,为研究晋东南金代壁画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新案例。该墓位于山西省长子县碾张乡南沟村西南,由墓道、墓门及墓室组成。其中墓室分为前后室,前室土圹呈方形,内部用条砖砌壁,上部从四面起券结顶。后室为砖砌洞室,条砖铺地,地面与棺床等高。据介绍,壁画仅见于前室,分为底部主题壁画、中部建筑彩绘和墓顶壁画等三部分,多以白色打底,用红、黄、橙、绘制内容。其中,墓室主题壁画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主题壁画为孝行图,共24幅。下层主题壁画主要为门窗、劳作与庖厨图。墓门两侧为二人持鞭放牧图;东西两壁下层中间为格扇窗及假门,边角有劳作图;南壁绘庖厨图。而建筑壁画主要施于斗拱、橑檐之上,彩绘内容主要为形式多样的折枝花卉。墓室壁画施于顶部四坡之上,底部...
· 陕西凤翔发掘一座汉代墓葬 出土48字铭文铜镜
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日前发掘出一座汉代墓葬,出土陶器15件、铁斧1把、连弧纹铜镜1枚。其中,连弧纹铜镜背饰纹中铸有48字铭文。据介绍,该墓葬的出土为研究中国西北地[注: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详细情况请参看词条“北地郡”)。-beidi]区汉唐丝绸之路[注: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期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支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该县柳林镇关村六组新庄日前在架设电线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经现场详细勘察,初步确认为汉代砖室墓。凤翔县博物馆、文管所对这座西汉砖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该墓呈南北向,残深4.2米。墓室为长方形,南北长4.5米,东西宽2.8米,弧形劵顶高1.7米。墓主棺木内出土直径约15厘米的连弧纹铜镜1枚。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