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压石冢”的由来 这里有一个离奇的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1
转发:0
评论:0
“压石冢”的由来这里有一个离奇的故事,登上茂陵,鸟瞰武帝陵东南半里处,你就会看到有一座不太大的墓冢,上面压着一块巨

  登上茂陵,鸟瞰武帝陵东南半里处,你就会看到有一座不太大的墓冢,上面压着一块巨石。这块巨石上刻有“天”字,后人都它叫“压石冢”,墓里埋的是谁?提起“压石冢”,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几位君王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削藩、驱除匈奴人、寻仙访道,可谓是波澜壮阔。他掌控着天下最大的权势,所以他的陵墓也是汉朝最为宏伟,最为庄严,耗时最长,陪葬物品最多的。

  这座浩大的皇陵可谓是极尽风水之佳处,背面有着九峻山作为依托,南面又能远望终南山,而且还能够和渭水背面的先皇陵寝相互连接,可谓是一处绝佳的墓穴所在,实为千古第一吉壤。

  民间传说,这片之后名为茂陵的陵墓是汉武帝在选择自己的陵寝时亲自相中的地方,后来又经过术士东方朔的确认,汉武帝才认为这确实是一处绝佳的葬身之所,所以才选定了后来的茂陵作为自己长眠之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跟东方朔扯上关系了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当年,汉武帝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在选择陵址时经过现在的茂陵,他很快就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并且心中已经有了选择此地为陵寝的想法。就在他心满意足的眺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只奇异的动物向他跑来。这只动物的形状颇为怪异,像极了传说中的瑞兽麒麟,汉武帝见此大喜,想要把这只瑞兽猎中,于是便搭弓射箭,可是没成想一向箭术杰出的他并没有射中,这只瑞兽忽然之间就消失了行踪。

  更为令人惊讶的就是在这只瑞兽消失不见的地方却突然出现了一棵长生果树。见到这样的情景,哪怕是汉武帝也大为奇异,本来就笃信鬼神的他以为这就是上天对他的告诫,让他不要将此地定作自己长眠的之地。疑惑的汉武帝始终不得要领,就向他的智囊东方朔说起了这件事,希望东方朔可以指点迷津,不出意料,汉武帝果然从东方朔那里得到了答案。

  与汉武帝的看法不同,东方朔认为这突如其来的异兽麒麟和突然之间长出的奇树都是天降得祥瑞,这一切都是上天在暗示汉武帝要将此处选择为陵寝的意思。并且他亲自探查这个地方,看到了此地的风水果然绝佳,在这里能够俯瞰四方,而且能够互通南北的龙脉,的确是十分难得的好地方,在东方朔的眼中在此地营造陵寝一定能够护佑国运长久的昌隆。

  汉武帝听闻东方朔的意见之后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在这个地方开始修建陵墓,于是耗时长达五十三年的茂陵动工了。后来汉武帝就长眠在这此,静静地看着他留下的大汉帝国的兴衰起落。

  但是方士东方朔的看法似乎这一次没有得到证实,因为汉武帝死后不久,这座营造了五十三年,耗资巨大动用了无数民力物力,里面埋藏着无数宝贝的陵寝便被人盗掘了,国运鼎盛的大汉王朝也慢慢的因为皇帝的无能昏聩而衰落。

  这两桩事情似乎都在说明东方朔的预测不够准确,甚至于民间还兴起了另外一种说法。很多人都认为,是东方朔聪明过头,打起了皇帝陵寝的歪脑筋。

  因为他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私底下就将皇帝陵寝的营造位置故意上移半里,然后暗中做了记号,亲手种了一棵树,方便自己日后寻找。公元前93年,在东方朔弥留之际,他就告诉自己的儿子,要将自己的墓穴安放在自己选定的这个地方,如此以后东方家族一定能够兴旺发达,长久的富贵显赫。他的儿子也十分孝顺听话,便在茂陵周围找到了那棵东方朔亲手种下的树,听从了父亲的遗愿,将东方朔安葬在此。

  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奇怪的事情,东方朔的陵墓在安葬之后突然暴涨,并且很快就有了超过汉武帝的茂陵的势头,这让天上的神灵也都生出了不快,连他都看不下去了,于是这位天神亲自掷出了一块石头,压在了东方朔墓穴的顶部,也便就这样遏制住了东方朔墓穴的涨势。东方朔的墓穴也就没能超过一代雄主汉武帝。

  他的墓穴因此也被称之为“压石冢”。

  后人因此也说,东方朔的陵寝的风水的确超出了茂陵,因为在他的墓穴可以躺着就能俯瞰长安城,但是在茂陵就必须要坐起来才能看到长安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竟然在一个方士手中被败了一道,这也是天下奇闻。

  当然,我们所讲的也不过是虚无缥缈,子虚乌有的笑话,是从各种野史或是民间俗话之中钩沉出来的,不过是为了供读者喷饭之作。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的野史,也就是这个作用。如果偏偏要将这当做历史事件的话就不符合作者的初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封姓石的由来
攀登过卦台山的人,都可以站在巍峨挺拔的卦台山东北角,看到滔滔的渭河中心有高约一丈、长约一丈五尺左右的方方正正的一块大青石,据《秦州志》记载,这块石,中虚外实,当渭河暴涨时,它跟着河水长高,当河水干枯时,它也随着河水变低,无论河水涨得多高,总是淹没不了它的顶端。相传太昊时期伏羲在卦台山创造八卦之后,又创造了人类,当时人们都是一个民族,后来,人口繁衍氏族扩大,羲皇曾坐在这块石上给人们封过姓氏。当时封姓封到第九十八个姓时,羲皇有些为难,想不起再封什么姓好了,他拿着个小石子坐在石头上正在思考时,突然小石子掉进了河里,“咕咚”一声,羲皇突然说:“还应封谷和董。”从此,姓氏上有了“谷”和“董”两姓。于是就有了一百个姓。从这以后人们就将此石叫“封姓石”。后来,人们为纪念伏羲,曾在此处修过一个八角凉亭,每到深秋,人们坐在这凉亭上,观赏渭滨景色,倾听渭水秋声,别有一番风味。这座凉亭,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地震于...
· 石普的故事
契丹犯边,为保州兵马钤辖、北面行营押策先锋,与契丹战廉良城,又战长城口,获俘馘器甲甚众。徙定州路副都总管。灵州失守,益兵备关中,徙永兴军副都总管。时军制疏略,凡号令进退,及呼召将佐、会合别屯,皆遣人驰告。普上请曰:“臣尝将兵,辄破一钱,与别将各持半,用相合为信。”帝为置传信牌,漆木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置凿枘令可合。又穿二窍,容笔墨,上施纸札,每临阵则分持,或传令则书其言,系军吏之颈,至彼为合契。又献《御戎图》,请设堑以陷敌马,并上所置战械甚众。徙为莫州总管。初,契丹南侵,败我兵于望都。既而谍者言复欲大入寇,帝自画军事,以手诏示辅臣曰:镇、定、高阳三路兵宜会定州,夹唐河为大阵,立栅以守。量寇远近出军。俟敌疲则先锋出致师,用骑卒居中,环以步卒,接短兵而已,无远离队伍。又分兵出三路:以六千骑屯威虏军,魏能、白守素、张锐领之;五千骑屯保州,杨延昭、张禧、李怀盍熘;五千骑屯北平塞,田敏...
· “石敢当”的由来和意义
百科知识民俗刻石有“石敢当”三字,砌在墙角边,用以镇邪、压灾。宋庆历中,有张纬为福建莆田宰,在县衙得到石头一块,上有文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共二十一个字,有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某的押字。据此可知,用石刻字压邪祈福早在唐代中期即以流行。今则压缩为三字,意义甚不明了。蒲田石记类似谶记的二十一字涉及官民、风俗、礼教,内容丰富得多。后世亦有“泰山不敢当”的镇石。此风俗自明清沿袭至民国而不衰。解放以后,破除迷信,此俗才消失。
· 绿松石的简介绿松石名字的由来?
一、什么是绿松石?答: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英文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二、哪些地方产绿松石?答:国内: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溢水洞子沟)、郧县(云盖寺)、郧西县;安徽马鞍山;陕西白河县;河南淅川;新疆哈密;青海乌兰。国外:伊朗(波斯绿松石);埃及;美国;墨西哥;阿富汗;印度;原苏联。三、哪里的绿松石储量最大?答:湖北十堰,占全球储量的70%。分别位于竹山县、郧县、郧西县。四、绿松石有哪些种类?答:透明绿松石,块状绿松石,结核状绿松石,蓝缟绿松石,铁线绿松石,瓷松石,脉状绿松石,斑杂状绿松石,面松,泡松。五、那种绿松石最好?答:瓷松,乌兰花等、硬度高、品质优。六、绿松石有哪些功效作用?答:1.绿松石做为一种宝石,“四大名玉”之一,所以最常用的是作为珠宝首饰;2.绿松石是一种重要的藏药配方,...
· 六尺巷故事的由来
民间故事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当时官拜安庆州知府,钦定五品)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一个是朝庭一品大员,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州知府,都不能得罪,不敢轻易了断,甚至想辞官不做,以免带来杀身之祸。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让人捎给在北京当京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遂交给来人,命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