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击鼓骂曹?且看刘邦手下的儒生如何翻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9
转发:0
评论:0
击鼓骂曹?且看刘邦手下的儒生如何翻身,话说刘邦打败项羽当了皇帝后,日理万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忙于处于政务时

  话说刘邦打败项羽当了皇帝后,日理万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忙于处于政务时,还有一个问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宫中的礼仪问题。

  他手下这些功臣们,倚仗打江山时的劳苦功高,每次入朝宴会,个个都放纵不羁,场面闹哄哄的像赶集,有时候谈功论战,有时候说朋,更有甚者还会当众脱鞋抠脚……

  一天,刚当上皇帝的刘邦特别高兴,召集朝中文武大臣进行了一次盛大的“国宴”。菜上三道,君臣随之开始痛饮,场面比赶集还热闹。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甚至忘了君臣之礼,敲桌子的、哼小调的、猜酒令的、打饱嗝的……他们的姿势更是丰富多彩:半躺着的,斜坐着的,摸脚丫的,加上已喝趴下的,那场面真是精彩。当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后经人提醒,刘邦觉得这样不成体统,于是苦思起良策来。正在这个时候,儒生顺应形势派上用场了。

  刘邦以前很不喜欢儒生,他读了近十年的书,胸中还是空空如也,所以对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很有抵触。后来,虽然在西征途中他遇到郦食其,对儒生的偏执看法有所缓解,但儒生仍然得不到他的青睐和重用。当然,他不重用儒生,并不代表儒生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不,说儒生就来了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叔孙通。

  叔孙通是薛郡(今山东省滕州市南)人,春秋时鲁国权臣叔孙氏的后人。他的人生格言是人往高处走,所以他的人生之路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弃暗投明。他一直行走在弃暗投明的路上。

  叔孙通因为精通儒术被秦始皇召进宫,但仕途却一直惨淡。陈胜、吴广发动革命后,他靠着细密的计谋和无畏的胆识,选择了第一次弃暗投明——投奔项梁。项梁在定陶被章邯大败,喋血沙场后,叔孙通选择了第二次弃暗投明——投奔楚怀王。项羽入关后,明升实降,逐离义帝,叔孙通选择了第三次弃暗投明——投奔项羽。刘邦出汉中后,率数路诸侯联军直捣彭城,叔孙通选择了第四次弃暗投明——投奔刘邦。

  此后,尽管刘邦面临风风雨雨,九死一生,但叔孙通没有再选择弃暗投明,而是一直坚守在刘邦身边,这真是难能可贵,或许他是想用迟到的忠诚来换取刘邦的青睐吧。

  然而,刘邦对他这样劣迹斑斑的人并不感冒,叔孙通一直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在战争年代,像他这种文不文、武不武的儒生基本没有立足之地,为此,他选择了等。终于,楚汉争霸结束时,他知道好日子不远了。

  果然,此时刘邦对宫中礼仪的烦恼,叔孙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他毛遂自荐地走到刘邦身前说:“如果陛下想治理好天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去找一些儒生来讲礼仪。”

  刘邦正苦恼着,本来叔孙通提起这件事让他眼前一亮,但他一看到叔孙通那副儒生的样子,不知怎的心里就是不爽:“老子用三尺剑骑马打下的江山,哪用得着儒生呢?”

  “陛下在马上打下江山,难道还能在马上守天下吗?”叔孙通反问道。

  这一句反问让刘邦哑口无言。隔了半晌,他才说出苦衷来:“朕一向不太重视儒生,现在需要儒生,又到哪里去找呢?”

  这等于是默认了。叔孙通知道机不可失,赶紧道:“鲁地乃儒生之乡,那里的名儒多如牛毛,可以到那里去找儒生。”

  “好,就这么办!”刘邦同意了他的建议。

  于是,叔孙通火速去办这件事了。他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从鲁地带回了几百号儒生。然后,叔孙通和儒生们商量着先列出了朝廷的礼仪大纲,并且制定出了一系列教程。待一切准备工作搞定后,接下来就是培训朝中大臣了。

  第一批学员是百来位朝中重量级大臣。经过一个多月的魔鬼训练,在众儒生的言传身教下,这批学员很快就被训练得有模有样了。据说这批学员毕业时,刘邦还来亲自考核。当他看到这些手下重臣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颇显仁者风范时,满意地点了点头。随着第二批、第三批学员都陆续毕业,朝中重臣差不多都参加了“宫廷礼仪培训”。正在这时,咸阳的长乐宫已成功修复,刘邦大喜,遂率文武大臣回到咸阳,在长乐宫庆贺元旦。

  历史证明,无论何种好的政治主张,何种规章制度,做到了上下同心,彼此呼应,就会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就会失败流产。从这个角度看,善于谋求共识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质。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元月一日,朝贺典礼如期举行,整个过程秩序井然,大臣们按官位高低有序地站着。一切布置好后,刘邦乘坐着辇车出来了,随着一声“皇帝驾到”,群臣们依次跪下,大声叫道:“,万岁,万万岁!”气氛庄严而雄伟。

  “众卿都免礼平身。”刘邦大手一挥,众臣站起身来,依然有序地站着。

  接下来,刘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这下可苦了群臣了,顶着太阳晒了好几个小时。尽管如此,他们都站得像杆枪似的,谁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交头接耳讲半句悄悄话。直到晌午时分,群臣们个个腿脚发麻时,刘邦才宣布庆贺仪式结束。

  随后便是用宴时间了。整个酒宴中,群臣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次序地来敬酒,乱哄哄地猜酒令。他们此时是按职位高低,一一捧觞来恭喜刘邦。整个典礼过程隆重而有序,没有一个人敢造次。

  刘邦对此番景象很是满意,叔孙通的“礼仪训练营”也顺利通过了他的考核。于是,刘邦下令封叔孙通为太常,赐黄金五百两,其他儒生也都被封为郎中令。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后,堕落的儒生终于咸鱼翻身,实现了鲤鱼跳龙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个性文人祢衡击鼓骂曹是因为什么?
祢衡击鼓骂曹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听过这个典故的人都称赞祢衡是一个非常有胆识和才智的人,同时对于他在击鼓的时候破口大骂曹操感到大快人心。这个典故还曾经被改变成了说唱的京剧,从此流传一方。祢衡在当时的文学界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人,而且又有一手击鼓的好本领。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在他心中,感觉自己是一名有志之士,一心希望能有一番作为,能够报效国家。当时孔融和他是好友,正好孔融是曹操身边的人,他知道祢衡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于是就极力的向曹操推荐祢衡。可是曹操却没有给祢衡一个能够大施才华的官职,而只是让他做一名小小的鼓手。祢衡心里就极其的不满,认为曹操有眼无珠看低了自己。于是就在击鼓那天,一边击鼓一遍大骂曹操,把曹操所干的坏事一箩筐的全在大庭广众之下骂了出来。那么当时在场的人都非常的震惊,同时又对祢衡特别的敬佩,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胆量的人。这就是祢衡击鼓骂曹这一著名典故的由来。其实对于祢衡和曹操这...
· 三国个性文人祢衡击鼓骂曹究竟是为何事?
祢衡击鼓骂曹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听过这个典故的人都称赞祢衡是一个非常有胆识和才智的人,同时对于他在击鼓的时候破口大骂曹操感到大快人心。这个典故还曾经被改变成了说唱的京剧,从此流传一方。祢衡在当时的文学界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人,而且又有一手击鼓的好本领。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在他心中,感觉自己是一名有志之士,一心希望能有一番作为,能够报效国家。当时孔融和他是好友,正好孔融是曹操身边的人,他知道祢衡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于是就极力的向曹操推荐祢衡。可是曹操却没有给祢衡一个能够大施才华的官职,而只是让他做一名小小的鼓手。祢衡心里就极其的不满,认为曹操有眼无珠看低了自己。于是就在击鼓那天,一边击鼓一遍大骂曹操,把曹操所干的坏事一箩筐的全在大庭广众之下骂了出来。那么当时在场的人都非常的震惊,同时又对祢衡特别的敬佩,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胆量的人。这就是祢衡击鼓骂曹这一著名典故的由来。其实对于祢衡和曹操这...
· 解密:曹魏的大将军曹爽为何被手下骂作畜生?
中国一向就有“虎父无犬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父亲英雄,儿子也差不到哪里去。二是赋予了对成长的一种期待,希望将来儿子也能像老子一样,建功立业,飞黄腾达。长期以来,说者愿说,听者愿听,左右相宜,俗套却不俗气。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太远太长的距离。前者客观存在,后者则是主观愿望。实际人人也都明白,很多时候虎父未必无犬子。反之,老子无能,也并不代表儿子就一定要窝囊。此中现象,历史上比比皆是。在《三国演义》中,戏剧性的变化当属刘备祖孙三代,最终就是刘备打江山、刘禅负骂名。而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有一个儿子刘谌却又是个极为刚强的人。当刘禅决定出城投降的时候,刘谌先杀妻弑子,然后自杀而亡,誓死不降。刘备祖孙三代的经历,掺杂了太多的传奇色彩和政治因素,刘备是不是虎父、刘禅是不是犬子并不能从表面现象来揣度。至于刘谌,完全算是一个烈士,更不能以此推断将来的刘谌就会有多大...
· 刘邦手下的大将都有谁刘邦手下的三杰
刘邦手下的大将从来都不缺,不管是招降纳叛的还是嫡系,运筹帷幄的谋士还是冲锋陷阵的将领,亦或者是内勤服务的将士。这么多的大将,不得不佩服刘邦的用人方面包容性,也体现了他的领导才能,能够集结这么多的大将且为自己所用。刘邦手下大将韩信剧照张良和陈平的刘邦手下的著名谋士,尤其是张良,更被认为是谋圣,精通谋略,鸿门宴脱险、经营关中暗度陈仓、下邑之谋、拉拢韩信和彭越等斗志他的杰作。陈平虽然不是刘邦的嫡系,但是他看到了刘邦的胸怀,自己的计谋能被采纳,如挑拨项羽部下、解救匈奴之困计策。刘邦手下的将领就比较多了,有卢绾、周緤、任敖、周勃、曹参、夏侯婴等刘邦同乡,还有彭越、英布、韩信这三位汉初名将。此外,刘氏家族中的昆弟刘泽、丞相萧何、鸿门宴中斥责项羽的樊哙也是非常出名的大将。韩信是刘邦手下杰出的将领,早年不善谋生计,靠别人施舍度日,还忍受过“胯下之辱”,起义开始后投奔了项梁,后来在项羽帐下做郎中,但是不受重...
· 刘邦手下大将排名,刘邦手下的大将都有谁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手下大将分三类:运筹帷幄型、后勤保障、前线指挥型,所以刘邦自己说:治国不如萧何、出谋策划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由于他能够有效使用这三个“人杰”,所以能得天下。张良:汉初三杰之一。最终被吕后胁迫,留了下来。病死在长安。谥号留侯樊哙:刘邦同乡好友。为人武勇无比。曾多次解救刘邦。但在刘邦病危时听其作乱谣言,竟令陈平周勃前去杀之(未遂)陈平:原项羽手下。后投刘邦。虽然行为不检点但并不为刘邦所忌。后为丞相,吕后死后帮着剿灭吕家余孽。自述“我多诡计,是道家所忌”萧何:汉初三杰之一。沛县小官。与刘邦交厚跟着他起兵。主管后勤。为所有功臣中功劳第一。后为丞相,主管内政。周勃:刘邦手下大将。吕氏乱政风波后为文帝朝丞相,但能力远不及陈平。后辞去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