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建筑图书梁思成谈建筑讲的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2
转发:0
评论:0
建筑图书梁思成谈建筑讲的是什么,《梁思成谈建筑》是梁思成写的,梁思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都很有名的建筑学家,早年

  《梁思成谈建筑》是梁思成写的,梁思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都很有名的建筑学家,早年出国留学,学习国外的建筑学知识,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为新中国建筑学做出积极的贡献。

  


  《梁思成谈建筑》封面

  《梁思成谈建筑》是在梁思成走遍大江南北,调查过两千多古代建筑写出来的,他的理论来源于他对古建筑的实地勘察和测量,到古代建筑物所在的地区走访调查,找当地长者询问古迹的来历,查看当地的县志,他的方法耗时间耗精神,但是得到的古建筑资料是最真实的。

  《梁思成谈建筑》开篇就谈的是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有了“中国”两个字来定义建筑,就告诉我们这个建筑不是欧美、不是亚非,仅仅是我们民族的建筑,建筑屹立在那里几百上千年,它似乎是静止不动没有生命的,却代表着我国当时建筑业的特点和成就。梁思成的研究对象是古建筑,为的是保护古建筑,并以此为基础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梁思成谈建筑》以朝代为分界,分别介绍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明、清,所包含的内容不可不谓不多,叙述详细。最后介绍文物的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损毁就再也不存在了,一处文物的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那一处建筑,而是与之匹配的一段历史。梁思成还认为保护文物就要保护文物的周边环境,不能将二者割裂。

  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的孙子是谁

  梁思成的孙子叫做周志兵,是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和前妻周如玫生的孩子,两人没离婚之前,孩子是跟着父亲姓的,叫做梁鉴,他姓名里面的“鉴”字是有特殊含义的,据说是外公周培源取的,他的外公是很出名的人物,外公亲自给外孙取名表明对他的喜爱。

  


  周志兵照片

  梁思成的孙子明明姓梁,为何改为姓周呢?这要从梁从诫的婚姻说起,梁从诫和周如玫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经父母的安排结为夫妻,婚后一年就有了梁鉴,那年恰好是1956年。之后不久,梁从诫被认为是“反革命分子”接受批斗,周如玫和他离婚,为了梁鉴不受父亲的负面名声影响,她带走了梁鉴,那个时候的梁从诫自身难保,根本没能力争回儿子,只能儿子跟着周如玫。梁鉴在周家很受欢迎,周培源没有儿子,只有四个女儿,梁鉴到周家后,周培源就给梁鉴改了名字,作为周家的后人来培养,传承周家的香火。

  梁思成的孙子现今是中国文物学会工作,梁鉴的“鉴”正好和文物鉴定的“鉴”完全吻合,“鉴”有个含义是镜子,专门指的是古代青铜做的镜子,非常精美。这个“鉴”字在冥冥之中定下了梁鉴一生的生活轨迹和事业规划,他擅长青铜器鉴定,也是青铜镜收藏爱好者。他曾多次沿着祖父和祖母的足迹去探寻中国的古建筑,可见梁鉴心里是很重视父辈和祖辈的。

  梁思成和其妻子林徽因故居在哪里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常是世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梁思成与林徽因有相同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并且曾一同留学海外多年,留学期间,二人相依为命、互相帮助,而且由于中途传来了林徽因父亲林长民辞世的噩耗,梁思成作为林徽因唯一的依靠给了林徽因许多温暖,二人也终在留学期间结为夫妻。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旧照

  回国后两人先是一起任教于东北大学,后来回到北平清华大学任教,这期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租住与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内,而这一寓所也因为对中国建筑学做出卓越贡献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而有了特殊的意义,同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之四合院,也成为当时北京文艺界人士经常聚会和进出的场所,也由当时著名作家钱钟书戏称为“太太的客厅”。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曾经在夫妇二人风华正茂之时请来过许多著名人物,譬如哲学大师朱光潜、金岳霖、胡适,以及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徐志摩、林语堂等人,谈论的话题非常丰富,而且自由、浪漫的文艺气息以及非常有女性魅力的林徽因吸引了很多文艺界人士的光顾。

  就是这样一处极具纪念意义的场所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拆迁的命运。2009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北布胡同由于涉及商业利益而被人部分拆除,虽然之后由于社会和文艺界的关注而被制止,但经过两年保护和拆迁的争辩之后,最终还是由于商业利益被拆除,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婚姻如何

  梁思成的婚姻应该说是相当完美的,他一生有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林徽因和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一起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中国的建筑学做出很大的贡献;第二位妻子林洙,在艰难的岁月里和他相濡以沫,默默支持他的事业和照顾他的生活。这两位女人都很伟大,现在我们分别介绍梁思成的婚姻。

  


  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的婚姻里,其中第一段婚姻的女主角是林徽因,林家和梁家是世交,早年的时候,梁思成在清华学校读书,林徽因在英国读书,她从英国回国后,梁思成第一次见到她,她的才学和美貌深深吸引着梁思成,在家人的安排下,两人走入婚姻殿堂。婚后两人一起到美国学习建筑学,学成后回国,致力于中国的古建筑研究,他们一起走遍走过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县市,寻找和发现当地古建筑,并做详细地测绘,写下保护措施。长达五年的实地探勘后,两人共同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编写,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中国人编写的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籍。之后参与多处有名的建筑物设计,是我国国徽主要设计者。两人一起走过三十多年的光阴,他们两人的爱情是值得称颂的,遗憾的是,林徽因身体状况不好,1955年因病去世。

  梁思成的第二段婚姻是在林徽因去世七年后,那年他六十一岁和三十四岁林洙结婚,两人认识很多年,多年来,林洙在生活上和事业上都积极帮助他,婚后,林洙担负起生活上照顾他的责任,事业上,默默地为他整理资料,连梁思成过世后,她都一直坚持为他整理建筑资料,以便系统出版。

  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后为什么要再娶

  梁思成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家,也是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和林徽因婚后有着二十多年的恩爱时光,但在林徽因死后的第七年,他却又一次结婚了,既然梁思成这么爱林徽因,梁思成后来为什么要再娶呢?

  


  梁思成雕像

  林徽因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大名鼎鼎的才女,而作为这位才女的丈夫,梁思成的光芒就被减弱了很多,不得不说这是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的,或者说梁思成的心里应该也是有压力的,但即便是这样,梁思成也是很爱林徽因的,他尊重林徽因的每个选择,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稳固的,林徽因去世的时候五十一岁,梁思成比林徽因大三岁,因此这个时候的梁思成已经五十四岁了,而他再娶的时间是在七年后,也就是他六十一岁的时候,他娶的就是林徽因的学生林洙,这个时候的林洙和梁思成已经相识了将近十四年,她和林徽因相比起来其实很不起眼,她既没有林徽因的美貌,也没有她的才华,在林徽因去世后,林洙和梁思成在不断来往中产生了感情,其实与其说那是爱情,不如说两个人都想给自己找个伴,林洙虽然没有太大的名声,但是她很贤淑,这大概也是梁思成愿意娶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梁思成后来为什么要再娶其实也并不是这么不可理解的,首先当时的林徽因已经去世七年了,其次对已经如此年长的梁思成而言,有想要为自己找个伴的这种想法并不过分。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都有哪些

  梁思成一生有很多学生,他教出的学生有好几位都很有名,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位。

  


  罗哲文先生照片

  第一位为大家介绍的梁思成的学生是罗哲文,四川人,年仅十六岁就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学习,梁思成从美国学成归来,最早就是在这个学社工作,罗哲文跟着梁思成学习建筑学理论知识,梁思成非常关心罗哲文,梁思成的夫人还亲自来帮罗哲文补习英语,毕业后在中国建筑研究所工作,后来和文物保护结缘,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深得梁思成保护文物思想的精髓,北京地区的古建筑,在他和一帮文物保护学者的努力下,得到最大的保护。

  第二位梁思成的学生是周干峙,是195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学生,那时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任教,正好是他的老师,毕业后的周干峙一直从事城市规划建设,负责过西安市、天津市、深圳市等城市的规划设计,原是建设部副部长,是中国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排在第三介绍的梁思成的学生是陈志华和楼庆西,两人放在一起是因为二人的经历非常相似,和周干峙是同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两人和刘秋香一起组建关于乡土建筑的研究小组,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对十几个古村落进行考察,研究和保护乡土建筑,是该领域的先行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梁思成:建筑学家与文化传承者的双重身份
梁思成是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的长子,出生在日本东京,童年也在日本度过。他有3个弟弟和1个小妹。虽是同父异母所生,但思成与他们亲密无间。他从来不以老大自居,对弟妹颐指气使。后来,梁家搬进了背山面水、风景秀丽的华侨聚居区。思成又多了几个堂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尽管这些孩子的脾气禀性各不相同,但小思成总能与他们玩在一处。童年的梁思成不仅玩得快乐,而且学得扎实。他在父亲的教导下,3岁便开始识字,4岁的时候就熟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和《神童诗》等中国传统启蒙教材。5岁那年,父亲把他送人横滨大同学校附属幼儿园,接受正规的近代启蒙教育。后来,他又进神户中文学校初小读书。这两所学校都是当地著名的华侨子弟学校,特别重视对孩子们进行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同时,梁思成亲身感受到了弱国子民被外国人鄙视的现实。他很小就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懂得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发奋努力。梁启超见儿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气,...
· 浅谈旧建筑与重建――建筑设计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古旧建筑的更新和再利用问题――这是建筑设计的新领域。书中列举了44个国际杰出建筑,充分肯定了古旧建筑再利用的必要性及价值。书中所阐明的建筑设计理念既不是复原也不是保护古旧建筑,而是要改建古旧建筑。利用科学而非传统的方法赋予古旧建筑以新的生命。现今,全球范围内的建筑师们都热衷于从事古旧改建:改建工程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而且通常比新建工程更便捷、更经济。建筑的复兴产生了许多充满智慧和富有创机关报精神的现代改建建筑;其中不仅包括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的作品,例如伦佐•皮埃农,埃里克•欧文•莫斯和伯纳德•楚米;也包括一些不太出名的小设计怕的建筑设计工程。
· 畲族建筑畲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因为地域的差异我们住的房子都是不一样的。畲族由于深居山区,交通不便,当地又没有可烧煅贝灰的原料“海蚺”。所以,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用黄土做砖砌墙,茅草为屋顶,这样也大大的节省了费用。因为这样的房子承受不了大风的压力,所以房子盖的很低。那么,下面一起深入畲族文化了解当地的建筑吧。畲村的房屋格局基本上有二种类型,“竹竿寮”和“走马寮”。“竹竿寮”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竹竿厝。它门面小但纵深长,就象竹竿一样修长。通常每排立五根柱子,栋柱与第二柱相隔一丈;第二柱与廊柱相隔五尺,前五尺为走廊,正厅照壁在后二柱之间,照壁就在两边的挟柱。照壁中间设有神龛,奉祀祖先。一幢房屋至少有两“木扇”柱子在两边牵墙,形成三格。也有五、七、九格不等的。正厅左右对称,偏间铺以地板,前一丈的方间为“暖堂”。堂前中间的桌下放有方形火炉,冬、春季可取暖、烘干。后一丈间铺设有对面床,中间空地为通往厨房的通道,照壁后无天井,而是砌...
· 浅谈建筑设计审美与公众感受
继“秋裤楼”之后网上又开始对“生命之环”热议起来```这是一个坐落于辽宁抚顺市沈抚新城竖起来的铁环,名曰“生命之环”。资料显示斥资亿元、平均直径157米、50层楼高、1.2万只LED灯、用钢3000吨,被誉为全球独一无二。这个“庞然大物”的功能为――观赏。如果拍《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看到“生命之环”,他也许会遗憾当初拍电影错过了一个绝佳的取景地标。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并没有收到网友们的理解,于是乎,“生命之环”的照片在网上公布之后,立即引来“宇宙传送门”、“外星人入侵地球入口”等恶搞。建筑审美是“不谋于众”的精英之事。乔布斯曾经说过“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除非你制造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吗?看看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从设计、施工到建成,批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而今天也赫然列于世界著名建筑的行列吗?建筑的美,像酒的醇香需要酝酿,对新生建筑一味“棒杀”,也确有急功近利之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再有创...
· 白族建筑白族的建筑墙有什么特别之处
墙是房屋建筑的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白族建筑中,不同部位的墙有不同装饰风格和名称。按方位分有房墙、风火墙、围墙等几种。房墙是支撑房头的主体,由石脚、底层、楼层三部分组成,房墙有夯土墙、土壑墙和石头墙之分。大理地区的房墙从石脚以上至檐口全部用苍山鹅卵石或苍山片麻岩条石支砌,称鹅卵石墙和条石墙;独有其民族风格,民间将"鹅卵石砌墙不会倒”誉为大理三宝之一,此法始于南诏时期。风火墙为白族民居所独有,即位于房屋二层前分布在厦上的左右两座装饰墙,因形似马头,又称马头墙。风火墙顶部用瓦覆盖,两面出水,墙用石灰涂抹,上给各种花卉图案。风火墙起装饰美化房屋的作用,给人以多变灵活和形体和谐美的感觉。围墙是房屋的组成部分之一,视房屋而定,有一方墙、二方墙、三方墙等,起围护和装饰的作用。围墙由石脚、墙体两部分组成,顶部用瓦覆盖,两面出水。墙体多用泥土夯筑或土坯(土壑)支砌,外用石灰衬,并进行装饰。近年来,部分人家开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