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考古證實 古蜀文明未孤立存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9
转发:0
评论:0
高山古城遺址出土的陶器紋飾精美。30年前,三星堆4000多件精品文物橫空出世,轟動世界。縱目面具等神祕的青銅器物,更是引發了古蜀文明來自外星人的大膽猜想。然而,隨著金沙遺址、寶墩古城遺址、茂縣營盤山遺址、什邡桂圓橋遺址等的相繼發掘,古蜀文明的疑團正一點點破解。前不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距今4600年─4500年的大邑高山古城遺址,是早於三星堆甚至寶墩的成都平原最早古城。古蜀先民最初在成都平原周邊的山地建立聚落,直到解決了水患後,才從周邊高山地帶遷移到平原腹心,從而創造出燦爛的三星堆、金沙文化。古蜀文明是否憑空出現?古蜀先民從何而來?越來越多問題的答案正浮出水面。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考古遺跡被發現,古蜀文明受中原文化影響的證據越來越充分。4月26日,在金沙遺址揭幕的黃河流域史前彩陶展上,幾個茂縣營盤山遺址出土的彩陶器物引起各方關注。茂縣文管所介紹,營盤山遺址出土的彩陶,原本就帶有典型的

  


  高山古城遺址出土的陶器紋飾精美。

  30年前,三星堆4000多件文物橫空出世,轟動世界。縱目面具等神祕的青銅器物,更是引發了古蜀文明來自外星人的大膽猜想。然而,隨著金沙遺址、寶墩古城遺址、茂縣營盤山遺址、什邡桂圓橋遺址等的相繼發掘,古蜀文明的疑團正一點點破解。

  前不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距今4600年─4500年的大邑高山古城遺址,是早於三星堆甚至寶墩的成都平原最早古城。古蜀先民最初在成都平原周邊的山地建立聚落,直到解決了水患後,才從周邊高山地帶遷移到平原腹心,從而創造出燦爛的三星堆、金沙文化。

  古蜀文明是否憑空出現?古蜀先民從何而來?越來越多問題的答案正浮出水面。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考古遺跡被發現,古蜀文明受中原文化影響的證據越來越充分。

  4月26日,在金沙遺址揭幕的黃河流域史前彩陶展上,幾個茂縣營盤山遺址出土的彩陶器物引起各方關注。茂縣文管所介紹,營盤山遺址出土的彩陶,原本就帶有典型的中原文化風格。

  在三星堆出土後,在新津發現了距今4500年至3700年之間的寶墩古城遺址,它和三星堆文化所處年代剛好可以上下銜接。那更早的古蜀先民究竟生活在哪裡?21世紀初,古蜀文明探源的考古調查在四川全面展開。

  2003年,考古人員在營盤山遺址展開發掘,發現出土的彩陶帶有明顯的仰紹文化特點,這種距今約6000年至5000年的彩陶文化,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此外,工作人員還發現了小米。這些無不呈現出黃河流域的史前風格。

  不止在岷江上游,位於大渡河中域的漢源獅子山遺址也發現了帶有典型黃河流域馬家窯文化風格的彩陶。成都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陳劍說,古蜀文明源自何方?至少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發現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



  古城 長江中下游文明

  隨著成都平原8座史前古城遺址的發現,越來越多帶有長江中下游文明印記的遺存出現了。陳劍說,古蜀先民在營盤山遺址時期,還只是種植小米,但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什邡桂圓橋遺址和其後的高山古城、寶墩遺址,便發現水稻的遺存。水稻的種植最早可追溯到1萬年以前,其原產地就是長江中下游流域。

  在寶墩古城的發掘中,考古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線索。寶墩文化時期成都平原的郫縣古城、都江堰芒城、溫江魚鳧古城等8座古城,全部採用斜坡堆築法建成。這種從底部到頂端漸漸收攏的築造法,與長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城牆建築技術非常相似,而對方的年代在距今4600年-4000年之間,早於寶墩古城。不僅如此,高山古城遺址在發掘中也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用於裝飾的繩紋、刻畫紋等,帶有長江中游出土器物的風格特徵。

  探尋 古蜀人來自何方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羅二虎認為,文化往往不會孤立存在。「成都平原史前古城遺址的築造技藝與石家河文化的相似,說明當時已有文化交流。」而陳劍則認為,從營盤山遺址、寶墩遺址分別受到中原文化和長江中下游文化影響來看,古蜀文明極可能就是各種文化交融的結果。

  隨著更多考古資料的發現,古代蜀人的生活環境、人種特徵等資訊,都有望在未來一一揭祕。

  高山古城遺址已清理89座墓葬,其中大量人骨遺存,成為研究古蜀人人種的第一手證據。在此之前,三星堆、金沙、營盤山等遺址,均採集過人骨材料。陳劍說,「把這些人骨材料和中原的仰韶文化時期或長江中游的人骨特徵進行比對,就可以得出這些古蜀人來自哪裡的確切結論,這比所有文獻、神話要可靠得多。」

  最早的古蜀人究竟來自何方?祕密或許在不遠的將來被揭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考古证实:历史上真的存在血祭!
随着《芈月传》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战国晚期宣太后及其所在时代的高度关注。近日从2015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汇报会上获悉,秦东陵考古重大发现,证实兵马俑与芈月没有一点关系,同时也印证了文献中对血祭、肉祭等特殊祭祀礼仪的记载。芈月传剧照兵马俑与“芈月”有关系吗?没有一点关系2015年,偏居骊山西麓的山前台地不时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光顾,争相一睹宣太后之葬地。历史文献对宣太后的记载见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母,楚人,芈姓,号宣太后”、“(昭襄王)四十二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骊山。”以后,在《史记·范雉传》《匈奴传》《六国年表》及《战国策》等先秦文献分别对宣太后及其事迹进行了简略的记述。宣太后之葬地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伟刚说:“从这些历史文献,我们可知宣太后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太后。”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创作灵感,源于爱好历史研究的人,将兵马俑坑土的兵马俑身上的一个“脾”字陶文认为是“芈月...
· 歷史考證
· 考古新发现:玛雅文明与华夏文明间的联系
世界在为玛雅超前文明惊叹之余,不免对其所留遗迹与华夏文明进行比对,因为相似之处真的很多。如他们的象形文字与我国的象形文字发展水平就极为相近。不过玛雅人的符号组合却极为复杂,至今无解!还有一个相似之处便是:乳状袋足!这是我国史前最具特色的陶器形状,可是居然在美洲多只印第安民族的器皿上能够看见!而在玛雅遗址中所出土的袋足陶器为彩陶罐,其乳状袋足以及色彩搭配的夸张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强烈的红与黑色的几何花纹形成强烈对比,让这件器皿异常醒目!图片来源于网络而且玛雅也有着惊人且发达的玉文化,玛雅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玉器。珍爱玉石并且将琢玉技艺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美洲玛雅人两个民族。更为巧合的是这两个民族都有把玉与生命、繁衍联系起来的信仰,有些玛雅玉器竟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以及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玛雅时期石刻雕塑上的花纹图案和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花纹也有异曲同工之...
· 两岸考古学家:“史前海上之路”可能存在
新华社福州11月6日电(记者林超闫珺岩)“5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很可能在黄海及东南沿海海域,沿着‘史前海上之路’进行较频繁的海上活动。”在2日至6日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召开的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关于“史前海上之路”的推断源自于福建南山遗址最新发现的大量炭化稻谷和小米。赵志军说,在新石器时期,既种植水稻也种植旱地作物小米是公认的山东半岛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看,没有发现自山东半岛地区向福建沿海地区陆地传播的证据,剩下的可能性只有通过海路。”赵志军说,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近期其他东南沿海遗址的考古成果,使得曾经只是假说的“史前海上之路”成为了可能:约四五千年前,我国就有先民就在沿着东南海路进行交流,并将北方文化传入海峡两岸地区,这比此前学术界认为的古人海上交流时间提早了近千年。“史前海上之路”学说也能够...
· 考古巨人遗骸挖掘真相:遗骸真的存在吗?
据美国媒体15日报道,一名加拿大男子利用电脑技术对一幅乳齿象化石挖掘照进行了数字化修改,将挖掘坑中的乳齿象骨骼“变”成了一具庞大的巨人遗骸,单是“巨人遗骸”的脑袋就比一个人还大。据报道,从2004年以来,互联网上就开始流传一幅令人又惊又疑的“巨人遗骸挖掘照”,这幅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和博客链接传遍了全世界,这些电子邮件都拥有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巨人遗骸被发掘!》。网络配图在这幅令人目瞪口呆的照片上,只见两名身穿白衣的考古人员,正在一个考古坑中进行挖掘,而坑内躺着的竟然是一个巨大的人体遗骸!这个“巨人遗骸”至少有10来米长,因为单是“巨人遗骸”的骷髅头,就比一个人还大这幅“巨人遗骸挖掘照”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质疑,由于电子邮件还介绍这一“巨人遗骸”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考古小组秘密挖掘出来的,并且被政府列为绝对机密,导致世界各地的网民,都纷纷致信美国国家地理协会询问同一个问题:“这是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