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故宫考古: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7
转发:0
评论:0
故宫考古: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故宫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贾婷)昨天是我国第11个

  故宫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贾婷)昨天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记者从故宫获悉,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已在闭馆修缮的养心殿1890件文物开始撤陈保养,而毓庆宫区域修缮计划本月30日竣工,未来有望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圆明园、周口店等地也举办各种活动,让公众与考古近距离接触。

  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墙基

  昨日,故宫对外发布了考古新发现,故宫在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据了解,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

  据介绍,在这个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米的探坑内,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

  虽然这段墙基的东西向长度和南北向宽度目前暂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与南侧约60米的慈宁宫花园东院明早期大型宫殿基础在功能上有密切关系,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

  相关专家现场勘察后还认为,此处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后海、北海至一线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遗存。因此,该处遗迹对研究北京城市变迁、紫禁城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对公众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参考。

  养心殿1890件文物撤陈保养

  记者昨日获悉,养心殿可移动文物撤陈工作上月30日正式启动,并已制定详细的工作时间安排表以及相关制度和措施,文物全部撤陈预计在3个月内完成。养心殿区域作为原状陈列展示区,目前有可移动文物1890件,囊括家具、书画、帖落、陶瓷、玉器、文房、织绣、珐琅、盆景、生活用具、宗教文物等多个类别,是研究清代文化艺术发展和理政及寝居空间的独特材料。

  撤陈工作以殿座为单位,按照文物类别,由原状陈列负责部门分别点交给各个相关业务部门,然后由各业务部门中的专业科组负责相应文物的撤陈回库工作。具体撤陈程序是:第一步,平面陈设如玉器、漆器、珐琅、玻璃、盆景、钟表等;第二步,家具陈设和帷幔、坐垫等;第三步,宫灯;第四步,超大型家具;第五步,书画、帖落、隔扇芯。撤陈工作现场同时开展文物除尘和基础影像采集工作。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是营建资料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记忆遗产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实物见证。据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物撤陈工作完成后,故宫博物院还将根据文物状况,对回库文物进行更细致除尘保养和修复工作,并保证拟于今年举办的养心殿大展如期举行,项目完成后养心殿文物将以更好状态重回养心殿。

  毓庆宫修缮将于本月底竣工

  位于故宫内廷东路南端、奉先殿和斋宫之间的毓庆宫建筑群,原为皇太而兴建,而后光绪、宣统等皇帝曾在此处读书,作为清代统治者接受汉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2014年8月21日,故宫开始对毓庆宫进行保护修缮,历时742天,此项修缮工作计划于本月30日竣工。

  近百年来,毓庆宫建筑群多空置或作为库房使用,而总建筑面积为1898平方米的毓庆宫修缮并不是首次。据介绍,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多次对毓庆宫进行了保养、维护,并于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半个多世纪以来,毓庆宫未再进行大修。此次修缮前,毓庆宫区域各处有不同程度损坏,比如屋面瓦件脱灰、松动,局部有漏雨现象;椽望糟朽较多,木结构局部拔榫,尤其是角梁部位糟朽严重,仔角梁大部分需要进行更换;彩画脱色风化,下架地仗损坏严重;院内地面、散水砖整体极不平顺,排水不畅,局部坑洼不平、滋生杂草且多松动破碎,等等。

  此次修缮主要包括拆除屋面,重新苫背、瓦瓦;损坏的仔角梁进行更换、剔补,老角梁全部进行剔补;现存彩画进行“现状保护、局部整修”,仅对部分损毁严重的彩画采取重绘工作,其余彩画作除尘处理;院内地面全部重新细墁;进行白蚁防治等。

  毓庆宫区域修缮完成后,将进行展览设计和进一步规划安排,未来将作为故宫博物院一个新的展览空间实现对公众开放,获得更加丰富精彩的文化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考古之谜: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故宫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贾婷)记者从故宫获悉,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已在闭馆修缮的养心殿1890件文物开始撤陈保养,而毓庆宫区域修缮计划本月30日竣工,未来有望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圆明园、周口店等地也举办各种活动,让公众与考古近距离接触。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墙基网络配图昨日,故宫对外发布了考古新发现,故宫在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据了解,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据介绍,在这个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米的探坑内,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
· 故宫首现明代大型宫殿遗迹含万年遗留物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当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媒体介绍了近期重大考古发现和一系列文物保护工程。明代大型宫殿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紫禁城和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支持。明代大型宫殿遗迹首现身昨天上午,故宫公布近期重大考古发现,在对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代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排木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据专家介绍,此处大体量墙基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相关专家现场勘察后还认为,此处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的后海、北海至一线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遗存。因此,该处遗迹对研...
· 陕西考古首次发现大型戎人墓地
随着今年陕西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专家在陕西省黄陵县一处基础建设工地旁,首次发现一处大型戎人墓地,为研究西戎的文化与迁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为配合延安南门沟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了南门沟水库考古队,从2011年4月份以来,对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共钻探战国时期[注: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古墓100多座,目前已经发掘完了其中的80座,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铁器等,这是陕西考古界在陕北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战国时期的墓地。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邵晶说,这一批墓葬材料的出土,对整个陕北地区文化格局的研究意义重大。出土的陶器和铜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就是所谓的戎狄系统,一个就是所谓的中原系统,戎狄系统大致就和现在的四瓦文化有一些关系,中原系统...
· 陕西周原遗址首次考古发现大型池渠
任何都城级的聚落都离不开水利设施,那么2500年前周原人的水利工程[注: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如何呢?考古学家近来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表明,周原遗址除了拥有宫殿式建筑、作坊等遗址之外,还拥有着9万多平方米的池苑和总长至少2000多米长的水渠等水利设施,从而首次为人们初步揭开了周原作为都邑的神秘面纱。陕西省周原一带是周朝发祥地。周原遗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周原东起武功县、西至凤翔县、北至北山、南到渭河,总面积数百平方公里;狭义的周原遗址指岐山、扶风两县接壤处的周原核心区20多平方公里。自汉代以来,周原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注: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
· 陕西首次发现大型戎人墓地
陕西省黄陵县大型戎人墓地发掘现场。新华社发据新华社9月16日电两千多年前闻名中国的西戎的东界在哪里?考古专家在陕西黄陵县首次发现一处大型戎人墓地,为研究西戎提供了重要资料。为配合延安南门沟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了南门沟水库考古队,从今年4月以来,对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共钻探战国时期[注: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古墓100多座,目前已发掘完了其中的80座,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铜器、陶器、铁器等。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邵晶说,这一批墓葬材料的出土,对整个陕北地区文化格局的研究意义重大。“特别是这些铜戈、铜剑等兵器,和魏国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认为,它的性质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在晋国西南生存的战国时期的戎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说,过去认为陕西地区是秦国地盘,现在这个认识可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